西砦社區

西砦社區位於通許縣城東北5公里,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北5公里處。通許至硃砂的公路北側,北鄰謝莊村,東鄰崗中社區,渦河故道自社區西蜿蜒穿過。原屬硃砂鎮,2012年4月劃歸縣產業集聚區。全社區共有530戶,2226口人,3346多畝耕地。西砦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距離縣城較近,購銷兩旺,交通便利。2012年1月西寨村民委員會改稱西寨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砦社區
  • 別名:西砦村、西寨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通許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
  • 電話區號:0371
  • 人口:2226口人
  • 方言河南方言
  • 機場新鄭國際機場
  • 火車站開封火車站
  • 車牌代碼:0371
歷史概況,組織機構沿革,古蹟,著名人物,

歷史概況

西砦社區位於通許縣城東北5公里,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北5公里處。通許至硃砂的公路北側,北鄰謝莊村,東鄰崗中社區,渦河故道自社區西蜿蜒穿過。原屬硃砂鎮,2012年4月劃歸縣產業集聚區。全社區共有530戶,2226口人,3346多畝耕地。西砦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距離縣城較近,購銷兩旺,交通便利。2012年1月西寨村民委員會改稱西寨社區。
清朝中期,西砦由後趙砦、西砦等2個自然村組成。清末,匪盜甚多,為保家護院,官府提倡圍村打寨,並由其出資,四鄰村幫助出力。那時村內需有上通官府,下有威望的名人出面才能築寨,本村有此類賢士,在其倡導之下,終竣夙願。至今,村里還流傳著“趙老高,劉老太,能幫大家打上寨”的說法。因東砦也打上了寨牆,故本村就有了西砦之稱謂。其實西砦初叫西李道崗村,據說在很早時候,有個大有名氣的李道士隨官府南巡,路過此崗,住了一宿,當時在這幾個村子中間有座大沙崗,他便命名為李道崗,所以村裡的學校至今還叫李道崗學校。
西砦,是個文明古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舊社會,在蔣家王朝的反動統治下,社會極端混亂,政府腐敗,貪官、雜牌軍隊和土匪不計其數,明派暗搶,民不聊生,老百姓叫苦連天,“老天爺叫咋活,就怕保丁敲大鑼,一天就能敲兩遍,逼的棄家往外挪”就是那時的真實情形。1938年6月日寇入侵通許,百姓無法安穩生產和生活,四處逃命,西逃陝西,東逃安徽,哪裡能尋求活命就往哪裡奔。特別是1942年蝗蟲成災,莊稼絕收,缺吃少衣,井水吃臭,村里人餓死很多,人口大量減少。
春雷一聲振天響,全國得解放,人人得太平,百姓都歡暢,共產黨領導成立了村級政權,並派來大批工作隊,搞宣傳,送政策,實行土改,鎮壓匪霸,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外逃者紛紛還鄉,窮人們分了房,分了牛,分了田產有幹頭,娶了媳婦有過頭,不受壓迫不發愁,老百姓臉上有了笑容。
西砦村人傑地靈,湧現了很多有志之士。20世紀30年代,共產黨在通許縣就有了地下活動,西砦村的很多有志青年暗暗地參加了八路軍、新四軍。趙獻章十三歲逃荒在安徽,在那裡參加了新四軍,他是長征時期的老幹部,十八歲當連長,打過無數次仗,立過多次戰功,負過重傷,解放後曾任陳留專署政治部主任。後轉業武漢,任市委人事處處長、武漢紡織委員會書記等職。劉中山在新四軍某部隊,英勇善戰,赫赫有名,解放前夕,擔任過三個縣的代理縣長,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重慶工業廳任職。何元生在開封市做地下工作,解放後任潢川縣縣委書記和河南省政府辦公室主任等職。特別令人懷念的是革命烈士張學書同志,他十五歲就跟隨豫皖蘇軍區28團團長毛春林同志幹革命,做地下偵察工作,以賣花生做掩護,大膽進入日軍炮樓,炮樓內有多少支槍,有多少人一一查清,為革命做了很多的貢獻,後在一次偵察活動中被敵人發現,殺害於杞縣於鎮鎮。此外還有在山西當煤窯工出身的趙啟信,被國民黨抓壯丁又轉入解放軍部隊的趙啟昌、趙啟超等,趙啟昌曾參加解放南京、上海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二等功,復員後擔任公社副書記等職。
隨著國家形勢的發展,西砦村從1953年開始,由互助組轉入初級社、高級社。1956年成立的西砦村高級社,曾是紅遍全縣的先進社,副業大院裡有鐵業、木業、油坊、縫紉、編席等幾種副業,縣供銷社曾來西砦訂貨,十個生產隊明爭暗賽,塊塊農田好比樣板,隊隊是騾馬成群,牛羊滿院,莊稼長得喜人,鄰近村無不讚揚和羨慕。每年縣上都組織參觀團來村參觀。1957年四個村合併,仍是先進單位。那時的主任趙現金,為人正直無私,有領導才能,能一呼百應,對有困難的人特別關心,工作上計畫周密、認真負責,處處起到表率作用,他的大幹革命的精神,大大促進了本村農業的迅速發展。
1958年颳起了一陣“左”傾怪風,民眾合了大夥,同時颳起“共產風”,把南鄰的劉莊、龐莊都“刮”進了李道崗,人口驟增,房子缺少,五六口人一間房,不論媳婦公公婆婆娘,都是床挨床,床前還有小鍋灶,情景不如外出逃荒。受瞎指揮的影響,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土地荒蕪,人心渙散,糧食壞光,幹部作風軍閥化,抬手打,張口罵,人們的思想陷入迷惑,特別是1960年,一個人一天不能吃二兩面,老百姓連病帶餓,死了不少。
1961年黨中央大力糾正錯誤路線,開展反“五風”運動,解散大夥,允許借地,農村有了生機。四個村分開,稱為西砦大隊,1963年四個村再次合併。1965年縣委在此搞“四清”重點,長達一年有餘,生產上有了明顯的提高和發展。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生產再次受到衝擊,人心不穩,紅衛兵忙於破“四舊”立“四新”,擾亂了正常的秩序,嚴重破壞了生產生活秩序。1967年四個村重新分開,西砦和謝莊一個大隊。1975年和謝莊分開,由於形勢動盪,“文革”造成的混亂局面,使得村與村、隊與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耽誤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在生產上,民眾不當家,都是村幹部一人說了算,叫種啥種啥,所以產量很低。每年人均小麥七八十斤,生活水平很低,農民常年以吃紅薯為生。
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撥亂反正,生活生產漸入軌道。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種地的自主權,產量翻番,生活改善。兩年後村民就吃上了白面,三年後油條加雞蛋,以後更是一年一個台階。年人均收入達到幾千元。隨著種植結構的大幅度調整,種西瓜、種蔬菜的收入更多,他們扒了草房蓋瓦房,現在是扒了瓦房蓋樓房,喜看今日,農村環境更亮麗,物質和精神文明更充實,一部分頭腦靈活的人開始做起了生意。政策優越,農村巨變,西砦村人大顯身手,各顯絕技,致富路上龍騰虎躍。出現了很多專業戶,湧現了許多科技人才。截止2007年年底,村里擁有大型汽車4部,麵包車5輛,大型聯合收割機8部。有資質的建築隊1家,農村建築隊3家,壓縮材料廠1家,在縣城辦旅館的2家,搞工藝加工的3家,香油坊1家。養殖方面,全村共有存欄百頭豬以上的10戶,百頭以下的數十戶,真是人人都得意,戶戶都發財。全村存款百萬元,幾十萬元的戶不下50家。全村的經濟作物以大蒜為主,大蒜面積1000多畝。農民糧足錢多。電視普及,有手機的達80%以上,有的一戶三四部,有機車的戶達半數以上。
本村歷來重視文化。從古至今,人才輩出。很早就有傳說,本村人出過的賢士——趙老高、劉老太,一個稱師爺,一個是秀才。清末秀才趙啟明,教育有方,思想進步,民國初期,他率領全村,扒神廟,蓋學堂,自任教員,教出許多棟樑,其中留學美國的博士生李好善就是他的門生,他死後,廣大學生為他樹碑紀念,可惜“文革”中被拆去。
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人才更是大批湧現。20世紀70年代,劉雲萊考入蘭州大學,畢業後,任新華社河南分社社長等職。張景榮蘭州大學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軍事教官。趙啟方衡陽礦冶學院畢業,工程師,曾任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已退休。何元順大學畢業後,曾任商丘市畜牧局局長。趙風皋武漢測繪學院畢業,在山東省淄博市委工作。六七十年代“文革”動亂延誤了大批學子的學業,90年代以後考上的大學生、研究生不下百人。在村里,青少年求學的熱情十分高漲,為今後多出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的西砦,在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何春偉的領導下,為社區的美好未來設計了宏偉的藍圖,他們十分注重社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建設,不斷帶動居民依靠勤勞和智慧致富。2012年籌措資金40餘萬元,修鋪了社區至鹹平大道共約2100米的主幹道,為居民出行打通了致富通道。重新架設了路燈,每到夜晚社區大街小巷燈火通明。農田水利改造順利完成,投入100萬元,配備了2台變壓器,更加方便了居民農田澆灌。50%以上的田地種植大蒜,其他還常年種植各類蔬菜。社區注重養殖業的發展,十多年來,堅持養雞、養豬的戶數多達40餘戶,每茬豬出欄100餘頭,戶均年收入10萬餘元。2012年每個投資10萬餘元新建相當規模的養雞場6個,從內蒙引進品種羊,建有養羊場2個。家家有養殖,戶戶有生意,社區裡的10多個建築隊,常年在縣城、鄭州、開封等地從事建築工程的承包和建設,僅農民工就有200餘人,同時帶動了鄰村的村民投入此行業。還有跑運輸的大貨車10餘輛,在新疆、廣州、寧波等地運送各類物資。以及搞裝修、蔬菜外運等,都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全社區有家庭轎車50餘輛,麵包車50餘輛,在奔行致富的道路上,西寨社區居民各個大顯身手,在全縣各村人均收入排名中名列前茅,西寨,確實是一個文明、富裕、和諧的社區,它的明天更加美好!

組織機構沿革

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6年成立西砦高級農業合作社。1957年四個村合併稱農莊,建立了村黨支部。1961年四個村分開,成立西砦大隊委員會。1963年四個村合併成立大隊。1967年分開後和謝莊一個大隊,1975年和謝莊分開後,成立西砦大隊委員會。1983年底成立西砦村民委員會。2012年劃歸縣產業集聚區,成立西寨社區。
解放後第一任村長何丙坤,農會長趙獻金。
黨支部書記
陶書志(1957.4—1961.10)趙啟政(1961.10—1963.10)
龐好敬(1963.10—1965.11)趙啟政(1965.11—1982.9)
趙獻尚(1982.9—1990.3)趙祥富(1990.3—1992.10)
劉正學(1992.10—1994.11)張好彬(1997.3—1999.8)
劉景全(1999.11—2001.3)趙獻尚(2001.6—2004.10)
趙風啟(2004.10—2011.12)何春偉(2011.12—2012.12)
大隊長、村主任
劉中安(1961.10—1963.10)趙啟政(1963.10—1965.10)
謝天和(1967.9—1975.5)劉雲善(1976.5—1977.10)
趙祥福(1978.3—1985.10)何元廷(1985.10—1990.11)
趙風順(1990.11—1993.3)何元才(1993.3—1994.8)
劉和平(1995.8—2000.12)何春永(2001.3—2001.7)
趙風啟(2002.5—2004.8)張好全(2004.8—2011.12)
趙獻東(2011.12—2012.12)
會計
何丙德(1950.10—1965.6)安慶祥(1967.10—1972.5)
劉正學(1973.8—1990.10)何元廷(1990.10—1995.10)
趙風啟(1995.10—1998.11)趙風國(1998.11—2000.3)
趙風啟(2000.3—2004.10)趙風順(2004.10—2011.12)
趙獻計(2011.12—2012.12)何春光(2011.12—2012.12)(現金會計)
婦聯主任計畫生育專乾
吳鳳連(1950—1957)何元瑞(1957—1961)
李占蘭(1961—1965)劉孝花(1972—2000)
王素真(2011.12—2012.12)
治安主任民調主任
劉衛軍(2011.12—2012.12)何大永(2011.12.—2012.12)
民兵營長
趙自來(2011.12—2012.12)

古蹟

西寨古寨牆已逾百年,尚存一段50米殘牆。
社區中街的一株樹齡500年的洋槐樹。
洋槐樹(攝影:李文忠  李俊功)洋槐樹(攝影:李文忠 李俊功)
西寨古寨牆(攝影   李文忠)西寨古寨牆(攝影 李文忠)

著名人物

革命烈士
張學書男,1929年出生,1944年參加革命。豫皖蘇軍區28團某班班長。1947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杞縣於鎮。
胡玉河男,1924年出生,1944年參加革命,炮兵團戰士,1948年10月犧牲於江蘇省徐州。
正科級以上幹部
趙獻章曾任武漢紡織委員會書記,已故。
劉中山曾在重慶工業廳工作,已退休。
何元生曾任潢川縣縣委書記、河南省政府辦公室主任,已退休。
何元順曾任商丘市畜牧局局長,已退休。
趙祥卿曾任西安市某區公安局局長,已退休。
趙風皋曾在中共山東省淄博市委工作,已退休。
劉相北京大學畢業,現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工作。
趙新剛現在北京部隊工作,師級幹部。
張景榮正處級幹部。
劉雲萊曾任新華社駐河南記者站站長。
劉會元現任通許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黨務政務公開辦公室主任。。
趙振海現任中鐵15局項目工程部經理。
李新平曾任通許縣人民政府編辦主任。
專業技術人才
何春花現在河南農業大學任教。
劉春蘭現任《河南今報》編輯部主任。
解放後考入高校的學生
趙新剛1990年西安空軍大學畢業,2003年取得碩士學位。
何麗2002年鄭州大學畢業,2003年考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商貿法律系,2007年畢業後在北京工作。
何春雷2004年考入河南理工大學。
何春旗2005年考入蘭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趙振生株洲大學畢業後,2007年考入湖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趙珂2005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畢業。
趙風甫2006年廣東工業大學畢業。
何春花2005年華東師範大學畢業。
劉新旻2005年武漢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
劉相北京大學畢業,博士研究生。
趙新力河南大學畢業後,2007年考入上海政法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趙振威2005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兵指揮學院。
趙亞麗2007年考入遼寧工學院。
趙麗傑2007年考入河南財經學院。
何雷剛2005年考入鄭州大學
劉高2006年考入新鄉醫學院。
何冰冰2007年考入河南建築學院。
何春奇2008年考入鄭州大學,2010年考入蘭州大學研究生院。
何海龍2009年考入青島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