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 外文名:Spanish Flu
- 爆發地: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
- 死亡人數:至少5000萬人
- 感染人數:約5億人
- 發生時間 :1918年3月4日
流感概述,名稱由來,全球流行的過程,範圍和影響,原因分析與假設,最新研究,
流感概述
帶給人類的災難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全世界死亡人數至少為5000萬。(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10%,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名稱由來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這一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而在當時的西班牙,則稱此病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全球流行的過程
流行全程三波段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
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
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
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
關於第一波
在這一年的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都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關於第二波
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關於第三波
範圍和影響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中國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線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縣,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居民;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少數民族則為3.5%。
原因分析與假設
這次流感一個重要現象,是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對此,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最新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Brevig Mission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誌報導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糖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甲型H5N1流感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現今很難變成人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