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劉修金縷玉衣,西漢年底的玉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死於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盜掘中被火燒過,這件玉衣是受過焚燒後的劫餘之物,但色澤卻更為繽紛。 此玉柙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和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絲約2567克,系分片連綴而成。玉柙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是著名的河北滿城漢墓墓主劉勝的後代,死於公元前5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縷玉衣(金縷玉柙)
- 出土地點: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
-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 西漢
- 用途:殮服
基本信息,文物鑑賞,
基本信息
名稱:西漢劉修金縷玉衣
類別:玉器
年代:西漢
尺寸:通長182厘米
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出土時間及地址: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
文物鑑賞
在漢代,人們深信玉能使屍體不朽,一些貴族死後常穿上一種形似甲冑的王制殮服,這種玉衣用各種形狀的玉片和金屬絲編綴而成。西漢玉衣使用制度未留下明確記載,編綴玉衣的縷線質料的等級規定不明。已發現的西漢玉衣既有金縷、銀縷或銅縷,還可以用絲縷。東漢玉衣使用制度明確,規定皇帝玉衣用金縷,諸侯王、列侯、貴人及公主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玉衣被禁用。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死於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盜掘中被火燒過,這件玉衣是受過焚燒後的劫餘之物,但色澤卻更為繽紛。
此玉柙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和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絲約2567克,系分片連綴而成。玉柙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是著名的河北滿城漢墓墓主劉勝的後代,死於公元前55年。
玉柙,又稱玉衣、玉匣,系全部用玉片製成,玉片之間用金絲、銀絲、銅絲或絲縷編綴。由於編綴玉片的質料不同,所以將它們分別稱為金縷玉柙、銀縷玉柙、銅縷玉柙和絲縷玉柙,其中絲縷玉柙迄今僅出土於廣東廣州象崗山西漢南越王墓中。西漢時期,玉柙初行,還沒有根據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確定嚴格的等級。東漢時期,玉柙明確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三個等級,確立了分級使用的制度。根據這項制度,皇帝死後使用金縷玉柙,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柙,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柙。
西漢劉修金縷玉衣呈黃色。包括頭罩、臉蓋、上衣前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左右足套及遮襠等部分。各部分別用玉片和金絲連綴而成,共用玉片一千二百零三塊,金絲約2.567千克。玉片多為梯形和長方形,少數為三角形和不規則的四邊形,正面拋光,色澤協調一致。金絲較粗,斷面為圓形,兩端細銳便於穿孔。連綴時為相鄰四片的四孔用兩根金絲由背面十字交叉對角相連,穿孔到正面後,再交叉向右擰成圓結。出土時左右褲筒的下部均截下一段,展開後蓋在腹部;死者胳膊比袖筒短,兩手放在袖筒內,可見這套玉衣比穿者身材略大。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眼蓋兩件、玉鼻塞兩件、玉耳?兩件、玉蟬形口?含一件、玉肛門塞一件、玉生殖器罩一件等九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