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為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所著的一篇遊記,共有兩章。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人。他與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覆古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稱“三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湖(一)
- 作者:袁宏道
- 所屬時代:明朝
- 類型:遊記
原文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 棹小入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 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 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作者簡介
袁宏道在明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與兄宗道、弟中道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宏道實為領袖。他有一套系統的理論,成為公安派文學綱領:①反對盲目擬古,主張文隨時變。他在《與江進之尺牘》中說:"世道既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勢也。"在《雪濤閣集序》中說:"唯識時之士,……襲古人語言之跡而冒以為古,是處嚴冬而襲夏之葛者也。"為此,他強調文學要隨時代而變化,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傾向。②文隨時變的目標是存真去偽,抒寫性靈。他在《行素園存稿引》中說:"古之為文者,刊華而求質,敝精神而學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敘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點是"真",並指出"真"就是"直寫性情"。在《敘小修詩》中,通過對袁中道詩歌的評論,強調詩文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這就形成"性靈說",是公安派文論的核心。③所謂"性靈",能導致文章的"趣"和"韻",而它們是由"無心"或"童子之心"得來的。他在《敘陳正甫會心集》中指出,"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又說:"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他說的"性靈",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動,是下意識的直覺。它與李贄的"童心說"極為接近。④他認為民間的通俗文學正是"無聞無識"的"真聲",而加以推崇。他在《敘小修詩》、《陶孝若枕中囈引》等文章里都有這方面的論述。"要以情真而語直,故勞人思婦有時愈於學士大夫,而呻吟之所得,往往快於平時。"總的看來,宏道的文藝思想頗為複雜,他的"性靈說",比其兄宗道的"學問說"影響更大;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縛,掃除前、後七子擬古文風,變粉飾為本色,變公式為率真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但他提倡的"性靈",無視社會實踐和思想理論對創作的決定意義,對他自己的創作,特別是晚期文風,產生了消極後果。
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牘280餘封,篇幅長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餘字。如《致聶化南》一札:"敗卻鐵網,打破銅枷,走出刀山劍樹,跳入清涼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數日,愈覺無官之妙。弟已安排頭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遙纏外人矣!朝夕焚香,唯願兄不日開府楚中,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爾時毋作大貴人,哭窮套子也。不誑語者,兄牢記之。"簡凝活脫,間以詼諧,可見其尺牘文的一斑。他的各類隨筆200餘篇,題材多樣,饒有意趣,其中《畜促織》、《斗蛛》、《時尚》等篇,記述了當時的風俗人情。傳記文以《徐文長傳》、《醉叟傳》兩篇最優,刻繪人物,生動鮮明。遊記文90餘篇,於寫景中注入主觀情感,韻味深遠,文筆優美。如《滿井遊記》所寫京郊初春景色,純用寫實手法,刻畫細膩,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橋待月記》、《觀第五泄記》等,真切動人,語言淺近,略無斧鑿之跡,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體詩歌1700餘首,成就不及散文。少量詩作如《猛虎行》、《門有車馬客行》、《逋賦謠》、《巷門歌》等,揭露了當時"甲蟲蠹太平,搜利及邱空","東封西款邊功多,江淮陸地生洪波";"鮫戶十竄九囚虜";"野人扶白覓溝壑"等黑暗現實,有一定意義。不過他的詩及多數散文,僅限於抒發個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意義有限。當時一些公安派文風仿效者,則更發展了這一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創作,瑕瑜互見,功過並存。總的來看,作為晚明的一次文學改良運動,其功績還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