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山村(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昌平區流村鎮轄村,位於鎮域東部,距昌平城區25公里,距八達嶺高速路17公里,省級公路南雁路、水台路分別從村南和村西貫穿而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峰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昌平區流村鎮
  • 電話區號:010
  • 地理位置:流村鎮東部,距昌平城區25公里,距八達嶺高速路17公里
  • 面積:6平方公里
  • 人口:1421人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火車站:昌平北站,南口站,沙河站
  • 耕地:5200畝
村落概貌,歷史沿革,自然環境,文物古蹟,經濟發展,村政建設,村史榮譽,

村落概貌

昌平區流村鎮轄村,位於鎮域東部,距昌平城區25公里,距八達嶺高速路17公里,省級公路南雁路、水台路分別從村南和村西貫穿而過。北京市公車357路、33路在村口設有站點,交通便利。村域面積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00畝,山場3000畝,村落占地800畝。全村擁有住戶共558戶,總人口1421人,其中農業人口1198人,非農業人口223人。姓氏以李、王、吳、周、薛、時、陳、郭為主,均為漢族。
西峰山村

歷史沿革

成村於宋代,興盛於明、清時期。穆桂英曾在此處大擺迷魂陣。現西峰山村還留有宋代戰場遺蹟,如:六郎井、望兒坨等。解放後一直歸流村鎮(鄉)管轄。

自然環境

西峰山村地理優越,三面環山,諸水交匯。地處太行山余脈和燕山山脈交匯處,海拔320米,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全村林木覆蓋率 86%以上,以小棗、蓋柿為主。

文物古蹟

村中有一古寺,始建於明代,因年久失修,坍塌嚴重,後毀於文革。現僅存一株500多年的銀杏樹,為國家一級保護樹木。村中部有古井一口,井深18丈,井口方圓4米,名曰“六郎井”,現保存完好。村東南部山峰上有望兒坨,傳說為穆桂英登高望子壘墊而成。

經濟發展

村地處半山區,屬交通要道,林木茂盛,土地肥沃,村依託地理優勢,積極發展經濟,招商引資,開辦星辰萬有有限公司,為村民創造80個就業崗位,村民的收入逐年提高,截至2006年12月底,全村經濟總收入 1148萬元,人均勞動所得4548元。
村以林果業為主,小棗和蓋柿是村經濟的主要依託,特別是具有優秀傳統、遠近聞名的西峰山小棗,作為村林果業的一大品牌,已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為北京市知名商標,在市農副產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村積極擴大優勢,發展林果業,已擁有各類經濟林木2200畝,其中棗類林木1900畝,蓋柿等林木300畝,成為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優勢。

村政建設

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村內街道7000米,實現道路硬化100%。改造自來水管線8000米,增設高伏變壓器4台,整修排洪渠道3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02盞,方便村民出行,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
村大力發展公益事業,填埋廢舊垃圾場,建造村文化廣場,面積4000平米。村口公車站建公共廁所一座,建村醫療衛生室一個。投資修復烈士墓,成為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組織各類文化演出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素質,逐步形成團結穩定、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村史榮譽

1949年建立村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李懷增。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懷紅,2012年12月24日上任。全村現有黨員71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