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村(山西省垣曲縣新城鎮下轄村)

下寺村位於距新城鎮3.5公里處西南,屬城鄉結合部,東鄰坡底村,西鄰上官、西峰山村,南鄰清源村,北鄰上王村。東西長2公里,南北平均寬0.82公里。國土面積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8畝,呈北高南低走向的丘嶺地帶,海拔520.5米。全村轄下寺、下窪2個自然村,下前、下後、下窪3個村民組,村部設在下後村民組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寺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垣曲縣新城鎮
  • 人口:691
  • 地區:中國
村名來歷,概況,人口狀況,主要產業,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巨大變化,地圖信息,

村名來歷

“寺”,寺廟,寺院也,據老年人述說,早在元、明時期,絳縣某地有一座寺院,叫“上寺”,並且兩寺院的主持同出一族,聯繫甚密,特用“上”“下”字將兩處聯為一體,得以下寺村。後為驗證其傳說,又恰遇上世紀60年代農業學大寨平田整地運動,在村西頭嶺上,發現一處古殘垣,經挖掘,從土壤層次、石塊瓦礫的存量、實物的腐朽狀況和類似手記物體的模糊不清,經眾人判斷、評估,應該就是寺廟遺址,確定下寺村確有寺院存在。遺憾的是,下寺村後來人未見到真佛。

概況

下寺村位於距新城鎮3.5公里處西南,屬城鄉結合部,東鄰坡底村,西鄰上官、西峰山村,南鄰清源村,北鄰上王村。東西長2公里,南北平均寬0.82公里。國土面積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8畝,呈北高南低走向的丘嶺地帶,海拔520.5米。村內有聞垣高速和二級公路分別由北向南通貫全村。全村轄下寺、下窪2個自然村,下前、下後、下窪3個村民組,村部設在下後村民組境內。

人口狀況

項目
組別
戶數
人口


勞動力
學齡前
兒 童
60歲以
上老人
耕 地
面 積





合 計
225
691
351
340
265
195
49
74
1088
下 前
68
218
110
108





下 後
77
228
116
116





下 窪
80
245
125
120





黨 員:32人;現役軍人:1人;退伍軍人:21人;傷殘軍人:1人;學 生:215人。

主要產業

1、勞動力轉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歷年來村裡的大牲畜沒有了,偶爾有兩戶養牛戶,也是肉牛不能從役,田間作業全部是機械化。大部分勞動力,特別是婦女勞動力向省外就業轉移,據2012年底統計,縣內打工只有25人,省內45人,省外58人,出國2人,農民收入快速增長。
2、經濟收入來源。全村經濟來源主要以種植業、運輸業、建築業和外出務工為主,種植業以蔬菜、糧食、乾果經濟林為主,而蔬菜、乾果業已成為我村的特色產業。全村經濟繁榮,村民生活日益富裕。2012年人均純收入達3300元。

新農村建設

為徹底改變村容村貌,最佳化村民的生活環境。幾年來,支、村“兩委”克服集體經濟薄弱的困難,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努力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截至2012年底,全村已建成磚木瓦房825間,樓房360間。
2012年5月,我村對村內、村外的水泥路再次進行了改造,全村共硬化路面6.8公里,道路兩旁全部栽植了松、柏樹,並安裝了路燈。同時確定專人定期打掃衛生,保持村內環境整潔、優美。經過努力,我村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和淨化。

基礎設施

1、2008年,自籌資金8萬元,縣水利局出資13萬元,共投資21萬元,歷時3個月,建成了自來水工程,188戶村民用上了自來水,解決了千百年來“吃水難”的問題。
2、2010年,自籌資金30萬元,投資40萬元,歷時5個月,建成了一座上下兩層建築面積達306.92平米的辦公樓,為村支“兩委”創造了良好的辦公環境。
3、2012年春,下前、下後兩個居民組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寬、加深、開挖了一條長600餘米、深1.5米、寬2米的排水溝,全部用砂石混凝土漿砌。該工程開挖土石方近200立方,用砂石200多方,歷時40天,徹底根除了洪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社會保障

2007年,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截止2012年全村共有662人參加,參保率達到98%;2009年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村共有334人參保,已有74名老年人領取到養老保險金。

巨大變化

截止2012年底,全村用於家庭生活的廚房電器630台(件),電話106部,手機452部,電腦80台,電視機310台,太陽能20台,空調28台;農用機械方面,拖拉機5台,播種機9台,收割機3台,農用三輪車11輛;另有用於運輸、安裝、建築工程的大型運輸車輛10台,吊車5台,裝載機8台。全村共有存款700餘萬元。以上翔實的數字足以證明:下寺人不僅實現了,而且還遠遠超出了人們很早以前所嚮往已久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犁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的美好遠景。

地圖信息

地址:運城市垣曲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