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西山寺,歷史悠久,久享盛名,據《
長安縣誌》卷二十二記載:“西山寺,在西鄉黃堆潭,去城三十五里,山門外有聖女泉,即今黃堆潭也。
相傳,西山寺建於
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代高僧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時,從長安城出發,第一站便是此地。玄奘視潭水清幽,環境優美,取經回到長安後,奏於朝廷準許,修建本寺,稱“西山寺”。
清同治年間(1865年),寺遭兵焚,殿宇全毀,後又修復,一九四九年佛像再次被拆毀,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又將五間大佛殿和三間山門房拆掉,遷建了社辦中學,其他房舍因年久失修,全部倒塌,從此,寺院一片荒涼。
二零零五年,為弘揚佛法,普利眾生,在已逾八旬的著名高僧常明法師倡促及籌措下,西山寺的重建恢復工作又進一步展開。如今,常明老和尚已德成西歸,西山寺在新任住持寬濟法師的帶領下,建設已初具規模。西山寺必定會成為我國佛教文化傳播的又一知名道場。
位置與交通
西山寺位於西安市王寺鎮七渠村。乘坐722路公車於五一村站可至。
歷史背景
千百年來,民間有關玄奘與西山寺的傳說源遠流長:貞觀元年八月(公元六二七年),玄奘為索求佛經真諦,不遠萬里,隻身西出長安去印度取經,踏上漫漫征途。中午時分,驕陽灼炎,至聖女泉。此一泉碧水,柳蔭環抱,波光粼粼。玄奘下馬拜泉,牽馬飲水。畢,須叟少歇,重策馬登程匆匆西去。
十七年後,玄奘取經功成回國,唐王朝遣特使及衛隊遠赴流沙(今新疆境內)迎接。於是,由二十匹駿馬滿馱梵經六百五十七部,在王朝衛隊的護衛下,玄奘於貞觀十九年正月回到長安。唐太宗在洛陽,特地委託宰相房玄齡在朱雀門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長安人民傾城出動,幾十萬人排滿在幾十里的大街兩旁,歡呼玄奘榮歸故里,盛況空前。第二年,玄奘便在當年西行時的第一站聖女泉旁,建造了西山寺,昭示紀念。寺成後,皇帝又賜御棍三十六條,供寺僧護院之用,距今已一千三百餘年了。
民國年間,西山寺闢為完小,學童在廂房念書,寺僧在大雄寶殿供佛,各執其事。據曾任完小校長的已故老人林鳳祥生前講述:他當年曾親眼見過御棍十餘條,寺僧視之為寶,常不肯與人撫摩。另各殿均有色彩鮮麗的壁畫,其中一幅“玄奘西行圖”,用筆工整、線條飛颺,人物及白馬皆栩栩如生。鄉間賢達王忠林老人前日也曾敘說:民國時他尚幼,每天清晨是寺院的大銅鈴喚他去念書的。那大銅鈴光亮形美,懸於大殿檐下,搖起來聲音清脆悠揚,遠傳數里。後來,他長大娶妻生子,再後來,兒子也長到了念書的年齡。於是寺院的鈴聲又喚他的兒子去念書了。這曾搖響了幾十年、喚起幾代人去念書的寺院鈴聲,至今一些年已古稀的老人們回憶起來還十分地懷念。一九六六年,文革興起,寺僧被迫離散。一九六七年,又闢為民辦國中。一九七五年學校撤離時,竟愚蠢地拆毀了所有殿宇。從此,西山寺一片荒蕪。
1983年落實宗教政策,重新修復了西山寺。
歷史傳說
聞名遐邇的聖女泉也有著這樣美麗的傳說:漢朝初年,建漢城。朝廷徵發民夫運南山之漆至未央宮。於是,無論烈日苦雨,在綿綿百里的黃土道上,無數服苦役的民夫背負漆料終日不絕於途。民夫的苦難引動了天上聖女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之心,她駕雲降臨人間,從發上取下一根銀簪,輕輕一划,從灃浴下至漢城由南向北劃出了一道細溝,流淌涓涓細水,供民夫運漆之用,這道細溝便叫“漆渠”。只是菩薩當初執簪劃線時,中途玉腕隨意一旋,又劃出了一個圓圈,日後竟成十餘畝大的粼粼水面,即“聖女泉”。據長安縣誌十三卷聖女泉風光載:惟止水一泓,深不可測,池東有西山寺,沿池植柳,波光樹影,郁為勝境。又據鄉間幾位九旬鶴髮老人近日對筆者講:民國十八年,關中大旱、連年無雨,六料無收,饑饉遍野。惟聖女泉水,依然充盈。泉中水草茂盛,菱魚競生。菱大者如茶蓋,魚肥者長二尺許,可謂當世的一大奇景。 “漆渠”又實在是一條婉約小河。“小橋流水,魚躍蛙嗚”是前代文人對它的讚美。其水甘洌清澈,水底卵石、歷歷可數,小魚群游、忽聚忽散,石間小蟹、伸手可獲,鶯啼鷺唳,時亢時囀。凡春夏明日,兩岸垂柳倒映,芳草萋萋,野花盛開,香氣四溢。若徐風拂來,花瓣灑滿河中,隨波而去。每逢農曆初一、十五,西山寺上香之日,四縣八方民眾扶老攜幼紛至沓來,必用此水沐洗手臉,才進寺焚香拜佛,以示虔誠,這又是當年的一大美景。
寺院現狀
修復後的西山寺,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兩側有觀音、地藏殿供二位菩薩塑像,大殿前有山門房(天王殿),殿內彌勒菩薩喜笑滿懷,韋馱天神金妝溢彩,四大天王各具形態,惟妙惟肖。寺內雕塑精緻,造型逼真,佛前幡、幢、幔垂,法器陳列有序,燈光明亮,肅穆莊嚴。另有齋堂、客房各三間。寺院圍牆全部用磚砌成。有常住僧團,經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西山寺的僧眾,按照全國佛教協會提出的“農禪並重”,“以寺養寺”的精神,還自種了十多畝耕地,務有蘋果園,每年可收穫糧食萬餘斤以自給。
另外,為使遊人既有休憩之所,又能觀水賞魚,還環繞聖女泉植柳並建涼亭數座。依舊貌環聖女泉廣種珍花異草、通漆渠,恢復“波光樹影,郁為勝境”和“小橋流水,魚躍蛙鳴”之自然美景。現代西安又多了一處風光秀麗又蘊含著厚重歷史文化的旅遊勝地。
建築物
現階段西山寺主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鐘、鼓二樓,觀音殿、地藏殿,廂房一一對應,重檐歇山式大雄寶殿,左側有客房,右側為塔院,後邊為寺院苗圃及生活設施。遠遠望去綠樹蔥蔥掩映下西山寺,紅牆黃瓦,飛檐溢彩,鐘、鼓二樓伸入雲端。隨著步履的加快,整個建築展現在面前,山門外古聖女泉舊址上亭台依舊,惜往日一潭碧水已無蹤跡,潭邊柳樹成蔭,花木秀美。
門前古槐成蔭,雄獅雙鎮,拾級而上五間歇山式天王大殿,明五暗三式結構,青磚黃瓦,四角高挑,屋脊六獸,鴟吻眺角。檐柱豎立,三門並立,門釘鋪首,盡著大紅,斗拱雕梁,溢金鎏彩,氣勢壯觀,殿內彌勒菩薩喜笑滿懷,金妝溢彩,四大天王各具形態,惟妙惟肖,盡力彰顯著“金剛怒目”之勢,寶冠生光,鎧甲明亮,手持兵器,“風調雨順”,令人望而生畏。殿內雕樑畫棟盡著碾玉裝和璽彩畫,工藝精湛,壁畫構圖明快,著色鮮艷,賞心悅目。殿後門為六開長方形,腰板雕花,裙板素麵,窗欞四楹,方圓並用型格心,集一時工藝之美。
天王殿後,緊連著是兩層攢頂式南、北相對的鐘、鼓二樓,第一層紅磚為基,卷洞半圓型門,圓形漏窗。登上二層,四柱高聳,方形窗欞,飛檐高挑極具凌空氣勢,拾級登樓,扶欄遠望,秦嶺諸峰,灃水河道,渭水薄霧,古城新景,村舍飲煙,阡陌綠野,盡收眼底,空曠之極。
穿過鐘、鼓樓後,南北對稱五開間的硬山式建築的觀音殿和地藏殿,青磚藍瓦,灰土陶脊為青龍戲珠式造型,雀替斗拱,著彩溢金,清亮明快。兩殿內觀音、地藏二菩薩聖像,端莊雅和,慈目善念,鎏金寶冠,衣著明鮮,形態自然,入殿朝拜,極具親近之感。
緊連著七開間兩層硬山式對稱的廂房,青磚藍瓦,素麵屋脊,登樓而望,四面景色盡收眼底。
沿中軸線向前,拾級而前,迎面是重檐歇山式明九暗七的大雄寶殿,建築宏偉壯觀,立柱雕拱,牆牆紅柱,琉璃黃瓦,鴟吻眺角,正脊上二龍戲珠腰花,垂脊六獸,形象生動,雀替斗拱,描綠點金,富麗堂皇。寶殿內雕樑畫棟,色彩鮮艷明亮,將台上正中間佛祖釋迦牟尼,兩旁分別是藥師佛、阿彌陀佛,法像高約六米,頭飾螺髻,慈目善面,身披袈裟,左手撫起右手豎掌上舉,體態祥和,寓莊嚴於慈祥,親切可敬,全身金裝。兩旁侍者,肅穆莊嚴、恬淡之態具現。周圍的牆壁上分別鑲塑以萬佛朝中,形態各異,或喜或怒,或哀或樂,形態逼真,匠心獨具,令人讚嘆。殿內供案造型獨特流光溢彩,寶幡經幔色澤新穎,壁畫構圖簡潔色彩明亮,令人讚嘆不已。
主建築線左邊為五開間硬山式客房,右邊前為塔院七級密檐式寶塔正在緊張有序施工之中,右後為獨居小院為常明法師當年住駐錫之處,而今為陝西懷榘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及寺院辦公之地。其後為苗圃林木,生活設施,環境清幽,草木清秀,幾聲鳥語,幾聲佛號,清靜之極。
常明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西安市佛教協會會長、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陝西省佛教協會、西安市佛教協會、長安終南山佛教協會名譽會長,長安興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於公元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八日十五時安詳示寂,世壽九十二歲,僧臘七十二載,戒臘七十夏。
常明老和尚,生於1916年農曆四月,漢族,鹹陽馬泉鄉大泉村人,俗名季寬仁,兄妹四人,他排行第三。家境貧寒,父親務農,母親紡線織布。1929至1934年,他於大泉村上私塾。因兵亂,上學時續時斷。1935至1936年於茂陵國小求學。大泉村有一個寺院。一次從終南山紫竹林下來一個和尚叫佛塵,住在村裡的寺廟裡。剛從茂陵國小畢業不久的季寬仁向他表示了要出家的意願。不久,拂塵和尚又回到終南山,季寬仁在徵得家屬的同意後也踏上了那條去佛教聖地終南山的路,拜城南著名和尚拂塵為師,於紫竹林出了家。
1937年拜終南山紫竹林上拂下塵老和尚為師,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法師拜讀了許多佛學經典和醫學書籍,對佛學的領悟非凡,造詣極深。曾雲遊神州諸多名寺,拜訪過全國許多著名高僧,1953年在北京廣濟寺參拜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也曾拜訪過江蘇揚州高旻寺來果老和尚。1956年至1958年在北京中國佛學院深造。畢業後,任興教寺住持至今。
法師組織募修了眾多佛寺,搶救保護了許多重要文物,為興教寺的繁榮與發展嘔心歷血。如叄藏塔的搶修,臥佛殿的落成,僧舍的改建,園林的美化,老和尚都親自指導。使興教寺在歷史上"殿宇法制"、"精密莊嚴"得以再現。常明法師以身作則,帶眾熏修,恢復叢林儀制。法師除了處理寺院各種事務和活動外,還為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世界許多國家的佛教友誼及佛學文化交流,多次出訪。他在海內外的僧俗弟子已數以萬計,深受弟子的尊敬和愛戴,興教寺也成為中外善男信女嚮往的聖地。
常明法師於2009年4月18日在長安興教寺圓寂
法事活動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西山寺都會舉行“金剛七追思祈福法會”。打七法會由西山寺主持法師主七,誠邀各處名僧、法師赴會。
西山寺傳臨濟正宗第四十四世 常明老和尚衣缽。承“般若為本、以空攝有、空有相融”之禪宗新法,依禪宗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以期不執著於一物而體認諸法實相。故西山寺於2009年——常明老和尚圓寂之年七月十五啟建“金剛七追思祈福法會”,連誦《金剛經》七日,以此功德,祈願佛祖加被,十方檀越蒙福,業障消除,智慧增長,終蒙本師垂慈,皆登彼岸。法會為期七天,此後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至七月二十一日依例舉行。
逢七月十四,西山寺進行了灑淨儀式,清淨佛法道場,膚慰、灑淨人間。
七月十五上午11點,“金剛七追思祈福法會”於西山寺大雄寶殿正式開始。由西山寺眾高僧依禮上供,跪拜三佛,為眾生超度祈福,願現生者增福延壽,已往者超生淨域。眾多居士、香客、信眾以恭敬心、孝順心、慈悲心、平等心與法師一起禮拜,同沾法喜。此後眾法師帶領信眾連續七日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至七月二十一19點至23點半,西山寺舉行了慈悲殊勝的施放瑜伽焰口,廣施甘露解脫之食,普令一切惡道眾生獲得飽滿,生歡喜心,結大法緣,超度有情眾生。第四屆金剛七追思祈福法會圓滿結束。
法會期間,西山寺大雄寶殿左右兩側按例分設立了“往生堂”與“延生堂”,供信眾追思逝者、祝福親友。祈願過去者得生淨土,現在者增福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