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名碑鑑賞》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的圖書,由強躍、馬志祥主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題寫書名,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作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碑林名碑鑑賞
- 主編:強躍、馬志祥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西安碑林名碑鑑賞》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的圖書,由強躍、馬志祥主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題寫書名,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作序。
《西安碑林名碑鑑賞》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的圖書,由強躍、馬志祥主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題寫書名,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作序。《西安碑林名碑鑑賞》由強躍、馬志祥主編。該書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
《多寶塔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敘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並書寫的神道碑,為顏真卿晚年楷書的代表作。此碑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立,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陝西西安出土,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現存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
《廣武將軍碑》是刊刻於前秦建元四年(368年)的一方碑刻,全稱為“立界山石祠碑”,又稱“廣武將軍□產碑”“苻秦建元四年產碑”“張產碑”等,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廣武將軍碑》是一方界碑,碑高1.83米,寬0.67米,碑額書“立界山石祠”四字,碑文內容為前秦時期渭北...
《倉頡廟碑》是刊刻於東漢延熹五年(162年)正月的一方碑刻,又稱“倉頡冢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原立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史官鎮的倉頡廟內,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倉頡廟碑》是為倉頡立的紀念碑,碑文內容頌揚倉頡的聰敏天資、德行與創造文字的功績。書法上吸取了漢簡的靈動韻致,筆法上刀...
《鄧太尉祠碑》是刊刻於前秦建元三年(367年)的一方碑刻,又稱“魏故鄧太尉祠碑”和“鄧艾祠碑”等,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原立於陝西省蒲城縣,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鄧太尉祠碑》為尖首碑,有穿,高170厘米、寬64厘米、厚20厘米,碑文記述了馮翊護軍管轄的五部城堡和部族名類,並有軍府將士...
因出土時僅存下半截,故稱“半截碑”,久棄置西安城南城隍廟中。明萬曆間,王堯惠見之,語郡守移至西安泮宮,始顯揚於世。此碑存35行,殘存每行23、24、25字不等,中空3行,現存於陝西省博物館碑林。碑身兩側浮雕陰文花朵,一鳳立於花葉,葉兩邊各立一人,下一佛騎獸也立於花葉。左側佛向後,右側向前,刻...
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簡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由刻玉冊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鐫。碑額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書行,滿行字。《玄秘塔碑》立於唐會昌元年 (公元年)十二月,現藏陝西西安碑林,雖...
為顏氏72歲時作,是顏真卿雍容厚朴的晚年楷書代表作品。文物特徵 此冊第3行“祠堂之頌”的“祠”字的右部末一勾筆未損。有張瑋題簽與跋,並有“固始張氏鏡菡榭收藏鑑賞印”等6方。現藏故宮博物院。 碑由顏真卿撰文,為其父顏惟貞所立,敘其家世。由李陽冰篆額,刻於建中元年 (780),現存陝西省西安碑林。
《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碑:國家圖書館藏》是201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録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正書並篆額,鐫玉冊官邵建和、邵建初兄弟所鐫。刻於唐會昌元年(841)十二月,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現藏陝西西安碑林。柳公...
碑側原刻花紋,宋時右側已刻題名。以後移至西安府學文廟。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學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斷,損數十字。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此碑書法用筆、結體及字形具有北齊風格,骨氣勁峭,法度嚴整。明王世貞說:“率更書《皇甫君碑》,比之諸碑尤為險勁。是伊家蘭台發源,然蘭台...
世界四大名碑,又叫“世界考古史上四大名碑”,是指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埃及羅塞塔碑、摩押碑、阿茲特克授時碑。簡要介紹 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埃及羅塞塔碑、巴黎羅浮宮的摩押碑(約旦摩押碑)和墨西哥城墨西哥國家博物館的阿茲特克授時碑(太陽曆石)並稱“世界四大...
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制曰:“可。”註:①繹山:指嶧山。②此碑現存於陝西西安碑林。文獻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
董其昌書《檇李徐翼所公家訓碑》初探——兼談董其昌的書法藝術 新出墓誌 北周《裴璣墓誌》疏證 唐《竇肅墓誌》略考 唐《若干志定墓誌》考釋 長安郭杜新出唐《薛元嘏墓誌》考 西安碑林新人藏唐《趙有君墓誌》小記 西安碑林新人藏唐《杜持行墓誌》考證 鹹陽新出土唐獨孤大惠與獨孤挺墓誌考略 新出唐韋儆及夫人...
本收作者長期從事印章藝術研究,對印章的鑑賞和收藏有獨到的見解,相信此書會給讀者和收藏者提供有益的指導。作者簡介 一九五六年生地秦朝故都鹹陽,孩童時代盤桓玩耍的漢陵唐丘不覺中引他走上了好古之路。一九八四年遊學齊魯,在山東大學主攻考古學。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中學即對篆刻發生興趣,十餘年來遊刃...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立於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 楷書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玄秘塔碑》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所書,書體端正瘦長,筆力挺拔矯健,行間氣脈流貫,...
《隸書曹全碑》是201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應均。內容簡介 《隸書曹全碑》全稱《漢邰陽令曹全碑》。全碑20行,每行45字。碑陰五列,每列行數不等。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萬曆初在陝西邰縣華莘村出土,後移入邰陽縣學,現藏西安碑林。《曹全碑》的內容是曹全的屬下王敞、王...
西安碑林中有一通“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其碑文與大慈恩寺寺內大雁塔下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碑文 一樣,出於唐太宗李世民之手,可是人們卻把它叫做“千金帖”,這是為什麼呢?相傳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創始人玄奘法師自貞觀三年去天竺取經,經歷西域十六國,蒐集了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經,啟程回國。貞觀十九年達到長安,奉...
王原茵:劉處士雖然沒有做過官,但欣賞並結交他的人不乏當時名流和高官。宰相李适之、翰林王清卿、御史商平叔等高官都很器重他,楊英、張徽、李微等名流親自為其撰寫墓志銘。《京兆劉處士墓碣銘》是西安碑林珍藏的金元時期的重要碑刻,對於研究當時“處士”階層的社會地位、生活風貌、價值取向以及金石學的發展都具有...
碑帖有:《西安碑林名碑》一套(1一6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1989年出版,曾獲1989年黃河流域五省首屆美術讀物黃河金牛獎二等獎;《陝西古代石刻藝術》1995年陝西三秦出版社出版,曾獲陝西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另外寫有《歷代古佛雕實例鑑賞——西安附近宗教石刻研究(上)(下)》;《南北朝...
當地官民因常疲於奔命送往迎來,便聚薪碑下,將其焚毀,從此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嘆惜秦碑被毀,便將流傳於世的拓片摹刻予棗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句。宋代淳化四年(993年)鄭文寶以南唐徐鉉摹本重刻於長安(今存西安碑林),稱長安本,其後全國據此...
在雲南安寧縣的大石莊《王仁求碑》為武周聖立元年所立,“天”、“地”、“日”、“月”、“國”、“聖”皆用武周制字。2014年11月14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院內,經過修復的“大周故郢州刺史楊府君之碑”靜靜地躺在那裡,為人們呈現著一段大唐、武周時期的歷史。該墓碑已經被粘接到了一起,成為最初的一體...
《董其昌臨集字聖教序》是201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集字聖教序》為唐代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行書遺墨中集字而成,後摹勒上石,現存西安碑林。此碑為歷代書家所重,是學習行書的較佳範本。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書法從顏真卿...
《國寶春秋:碑帖篇》作者為探究內中的神秘並儘可能整合、復原殘破、飄逝的歷史碎片,依據久居西安碑林以及多年文物考占工作的豐富實踐經驗,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資料。全書確立義圖並茂之基本構架創意,構思新穎,行文流暢,史料豐富翔實,立論科學嚴謹,具有較高的學術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是喜愛碑帖收藏鑑賞與從事藝術史...
12.《西安碑林——石刻書法藝術寶庫》,《文史知識》1992年第6期。13.《唐文獻有關陸贄事跡之考辨六則》,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六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4.《〈毗陵集〉史料價值略述》,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七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5.《〈昭陵碑石〉案語摘瑕釋疑》,《古籍整理研究學...
陝西省西安碑林傳拓工作者,用馬尾鬃製成羅底,然後內襯氈子、舊毛料做成羅底撲子,只用單個羅底撲子和一塊拓板,拓出的碑刻拓片效果也很好。碑與帖的區別 碑的稱謂最早始於漢。據清代《說文》學家王筠的考證,最早的碑有3種用途,即宮中之碑,豎立於宮前以測日影;祠廟之碑,立於宗廟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