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太尉祠碑

鄧太尉祠碑

《鄧太尉祠碑》是刊刻於前秦建元三年(367年)的一方碑刻,又稱“魏故鄧太尉祠碑”和“鄧艾祠碑”等,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原立於陝西省蒲城縣,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鄧太尉祠碑》為尖首碑,有穿,高170厘米、寬64厘米、厚20厘米,碑文記述了馮翊護軍管轄的五部城堡和部族名類,並有軍府將士26人題名。書法上以隸書為主體而雜楷法,屬於由隸變楷的過渡期作品,筆法古淡,似不經意,妙趣天然,但不乖離隸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太尉祠碑
  • 別名:魏故鄧太尉祠碑、鄧艾祠碑等
  • 創作時間:前秦建元三年(368年)
  • 書法類型:隸書
  • 規格:高170厘米、寬64厘米、厚20厘米
  • 現藏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刻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歷史傳承,

碑刻內容

釋文
大秦苻氏建元三年,歲在丁卯,馮翊護軍、建威將軍、奉車都尉、城安縣侯、華┘山鄭能□,字宏道,聖世鎮南參軍、水衡都尉、石安令、治書侍御史、南軍督都┘水使者,被除右護軍,甘露四年十二月廿五日到官,以北接玄𦍤,給兵三百┘人,軍府吏屬一百五十人,統和、寧戎、鄜城、洛川、定陽五部,領屠各,上郡夫施┘黑羌、白羌,高涼西羌、𩄅水、白虜、支胡、粟特、水雜戶七千,夷𩔀十二種,𠔥統┘夏陽治。在軄六載,邈無異才,履性忠孝。事上恪懃,夙匪懈。以太尉鄧公祠┘張馮翊所造,歲久頹朽。因舊修餝,故記之。以其年六月左降為尚書庫部郎、┘護軍司馬、奉車都尉、閞內侯。始平解虔,字臣文,聖世水衡令、蒲子北掘令、安┘
鄧太尉祠碑
遠將軍司馬、都水參事,被除為司馬。
軍參事北地平楊洸少論
軍參事北地靈武孟□完廣
軍主簿和戎雷永景文
軍門下督馮翊朱進超石
軍參事和戎鉗耳□□龍
軍主簿和戎西羌騎世龍
軍功曺寧戎蓋周彥容
軍門下督和戎鉗耳引世𧆞
軍錄事和戎雷顏道□
軍主薄寧戎郝子星永文
軍功曺和戎鉗耳叵當世興
軍錄事和戎瓽陸道□
軍主簿寧戎屈男道詵
軍主簿河西臨晉楊萬世和
軍錄事和戎儁蒙琕予諒
軍主簿寧戎瓽共永萇
軍主簿和戎雷夫龍道藏
功曺書佐和戎雷𨹧道進
軍主薄寧戎雷樹進夔
軍主簿河西重𤽄范高延思
功曺書佐和戎儁蒙龍彥詳
軍錄事馮翊呂騫幀蒼
軍主簿和戎雷道子安

軍錄事寧戎瓽投欽詳
軍主簿和戎雷川玉光

軍功曺書佐寧戎利非永𨖫


┃┃┃┃治下部大鉗耳丁比
說明: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一個字距的空白;□,表示缺一字;┘,表示分行。

創作背景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鄧艾率軍滅蜀漢,次年(264年)因功拜太尉,鐘會忌其威名,誣其謀反,鄧艾被殺。西晉泰始三年(267年),議郎段灼上疏為鄧艾鳴冤,並建議為其立祠。馮翎鄧太尉祠可能即此時所立。至前秦建元三年(368年),其祠“歲久頹朽”。《鄧太尉祠碑》即前秦馮翊護軍鄭某整修鄧太尉祠的竣工紀念碑,為紀念鄧艾而立,刻於前秦建元三年(368年)。

藝術鑑賞

風格
《鄧太尉祠碑》字形方正,入筆出筆方起方收,行筆中鋒,筆力遒勁,橫畫“蠶頭雁尾”十分誇張,但總體協調,拙巧並宜,似不經意而風神俱存,隸書特徵明顯。同時有楷書的痕跡,屬由隸入楷的過渡性書法。縱觀全碑主體隸書,古意昂然,厚重大氣,朴茂俏麗,可與《廣武將軍碑》媲美。
技法
《鄧太尉祠碑》的橫波磔較為特殊,起筆較重或下沉,雁尾高翹且厚,如“軍”字、“三”字、“百”字、“十”字等。筆畫粗細較均勻,橫畫較平。其結體較靈活。有些字形近漢隸,如“御”字、“督”字、“都”字、“朔”字、“兵”字、“郡”字等力求方正。有些字形有楷化變異,如“侍”字、“史”字、“接”字、“屠”字、“夫”字等,隸楷結合尚欠成熟。其章法布局寬疏,排列整齊,字形大小與輕重變化適度,節奏平和。
(圖冊來源:《舊拓鄧太尉祠碑》)

作品評價

清代金石學家趙紹祖:碑八分書,前半頗有法度,後半自“軍參事題名”以下極醜惡,似出兩人所書。(《古墨齋金石跋·卷二·苻秦鄭宏道修鄧艾祠記》)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此碑雖是分書,已多雜楷法。大抵此時書法,由分入楷,故不甚分別。(《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二·前秦·鄧太尉祠碑》)

歷史傳承

《鄧太尉祠碑》原立於陝西省蒲城縣,1970年(一說1972年)移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