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劉處士墓碣銘》位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第六展室。志銘僅千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兆劉處士墓碣銘
- 所屬年代:金元時期
內容簡介
然而,800年前大隱於市的金代“處士”有著怎樣的傳奇秘聞,引人遐想不已。為了揭開謎團,3月12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西安碑林博物館文博專家王原茵。 記者:20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中,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1000年前一樣的生活。“處士”、“高士”、“隱士”,聽聽這些稱謂,都會讓人覺得充滿了神秘色彩。
王原茵:處士,古時候稱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在唐代的習慣上,稱為“高士”,再早一點,便叫“隱士”。《史記·殷本紀》:“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後來泛指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這一類人,堪稱中國歷史文化上的特色人物,甚至歷代的帝王或朝廷,隱隱約約都在注意他們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那些帝王將相,更生怕被他們看不起,便會覺得自己很不安心。
記者:《京兆劉處士墓碣銘》入藏碑林時間久遠,碑刻主人劉處士生活在哪個時代?
王原茵:根據銘文記載,碑刻最初立在京兆府“官塔院居士瑩”,碑陰刻“府學公據”和“重立文廟諸碑記”元代記事兩段,從時間推算,碑陰刻文顯然晚於劉處士墓碣銘,為後來所刻,我們以此推斷,該碑刻早在元代已經移入碑林。劉處士約生活在1179年至1239年,其60年的人生,53年在金代,金亡後他實際在蒙古統治下只生活了7年,從某種意義上講,劉處士也算是金代遺民。死後十年,朋友為其刊石立碑。家裡藏滿古玩字畫
記者:知識分子一旦捲入門閥氏族鬥爭的旋渦,就很難自拔。所以,當時知識分子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遠離政治,避實就虛,探究玄理,給那個時代的精神生活打上了深深的印記。
王原茵:是啊。劉處士不但相貌堂堂,在童子時,讀書刻苦用功,喜歡挑剔古人中“卓越不凡者”的毛病,並評論其是非,自認為只要有機會,自己今後謀個卿相高位都不成問題。後來參加科舉考試來到了長安,卻與長安社會格格不入,於是便放棄了為官之道,一心一意鑽研古文,尋求奇異。
記者:處士遁世,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奇異之處,劉處士有哪些奇才?
王原茵:恃才傲物!劉處士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和鑑賞碑拓、字畫,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時陝西地區的拓印碑帖大部分出自他之手。家裡除了擺放一張床之外,全部堆滿了古玩字畫。劉處士不但是名氣很大的金石學家和古物收藏家,而且還是一位頂尖的古物鑑賞家,他練就了“望而判其真贗”的法眼。
劉處士為人俠義,遇到孤兒寡婦被人欺負,都會盡力相救,樂善好施,經常去寺院捐舍。特別擅長辯論,旁徵博引、談古論今、滔滔不絕,達官貴人家子弟來到長安,都以不能和他交往為憾事。在義氣、好強性格的背後,劉處士也有好靜的一面,喜歡佛家清淨,開元寺和百塔寺都是當時長安地區的著名寺院,他居然往來於此間30年,死後留下遺願,將其葬於“官塔院居士瑩”。喜歡讀書,經常會整月閉門不出。清淨之餘,他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出門時頭戴高冠,身穿短衣,腰裡挎著佩刀,手裡拄著拐棍,走起路來悠然自得,全然不在乎別人的譏笑。思想新潮結交廣泛
記者:奇特古怪的個性,別說在800年前,即使放在當今社會,劉處士也絕對是一個“另類”。
王原茵:確實很“另類”,劉處士終其一生,沒有成家。有人勸他娶妻,他說“不是不想,如果遇不到我心裡稱意的,我寧可一輩子孑然一身”。瞧瞧人家這聖潔的婚姻觀,足以讓今人汗顏。劉處士還是一個堅守氣節的文人。他寫一手很漂亮的漢隸,作詩的格律和蘇東坡極其相似,曾經在街市賣字時,有一個官吏拿著一幅就走,他推開看門人徑直闖進官府追討,拿回字畫扭頭就走。對於合得來的朋友,順手相送,分文不取,而對於脾性不和之人,即使一錢不值,千百金也休想得到。
記者:恃才傲物、個性古怪,劉處士這樣的人會不會沒人理?
王原茵:劉處士雖然沒有做過官,但欣賞並結交他的人不乏當時名流和高官。宰相李适之、翰林王清卿、御史商平叔等高官都很器重他,楊英、張徽、李微等名流親自為其撰寫墓志銘。
《京兆劉處士墓碣銘》是西安碑林珍藏的金元時期的重要碑刻,對於研究當時“處士”階層的社會地位、生活風貌、價值取向以及金石學的發展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另外,碑文僅用一千餘字,就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筆簡潔、生動凝練,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