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

西安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

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西安市碑林區,東起柏樹林,西至書院門,由長安學巷、府學巷和鹹寧學巷組成,南端與城牆緊鄰,西邊與永寧門相望。

2020年4月1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核定西安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為陝西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
  • 主要榮譽:陝西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沿革,文化街區,規劃保護,

歷史沿革

三學街是當年大唐皇城太廟坐落的地方。時至北宋,此地改為祭祀孔子的文廟。明成化年間,西安府學、鹹寧縣學和長安縣學相繼落成,圍繞文廟形成了“一廟三學”的官學中心,三學街因此得名。

文化街區

穿行在三學街,古建築與民居中多為文人墨客的工作室,街頭巷尾的商鋪多銷售文房四寶、石刻拓片、字畫書籍。長安學巷巷口東側的古槐遒勁挺拔,鬱鬱蔥蔥。
走出長安學巷,向東走,經過的第一個巷子就是府學巷。清乾隆年間,《西安府志》記載府學巷:“大門前有坊,內有泮池,儀門內當甬道為魁星樓,中為明倫堂,兩旁四齋,曰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堂後為尊經閣,閣後神器庫。”經過百年變遷,府學巷內只有幾棵古樹留了下來。
再向東走,就來到了鹹寧學巷。這裡原是鹹寧縣學所在地,原來建有儒學大門、明倫堂、博文齋、約禮齋、敬一亭及東西生員齋房等,現僅存魁星樓和奎星閣各一座。縣學南原有的崇聖祠,如今已成為碑林區少年宮。
三學街上最為著名的是老街上的碑林。被譽為“中國最大石刻藝術寶庫”“書法藝術的殿堂”的西安碑林可謂聲名遠播。與西安碑林同在一地、同源一脈的西安孔廟,是現存古代官學孔廟中歷史最悠久者,源頭可追溯至唐貞觀初年建於長安國子監中的孔子廟堂。之後,長安國子監及孔廟經歷了歷代的數次整修和幾次遷移,最終形成現今位於三學街的庭院式傳統建築格局。
此外,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內包含關中書院、臥龍寺、下馬陵、董仲舒墓等知名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柏樹林、大吉昌、安居巷、書院門文化一條街等老街巷。

規劃保護

作為《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確定的西安市三片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保存了眾多傳統風貌建築,是西安延續城市文脈的重要區域。按照保護規劃,三學街保護片區劃分為碑林文化展示區、安居巷民國名人居住空間展示區、關中書院文化展示體驗區、書院門文房商業展示區、臥龍寺寺廟文化展示體驗區、明清城牆及順城巷古城展示區六大片區。片區西南方向有南北走向的南大街城市商業帶和東西走向的順城巷休閒生活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