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輿圖卷

西域輿圖卷

《西域輿圖卷》是清代徐揚是所創作的一部繪畫作品,《西域輿圖卷》是徐揚在乾隆征服西域時所繪,作者在題記中稱:“西域平定,嘉峪關外拓地二萬餘里,凹睛、廣額、突鼻、虬髯之輩莫不傾心內向,重譯來朝如大宛馬和闐玉及各國回部所產方物絡繹進獻,歲以為常仰見我。皇上聖德神威無遠弗屆,日月所照者皆為聲教所通,昔間立本際有之盛曾為王繪圖垂於竹帛,然一論版圖所及以今視昔倍蓰過之躬遇。昌期擬合繪圖恭紀”。款署“臣徐揚”,下鈐作者陰文篆書印章一方。徐揚清楚地道出了繪製這幅《西域輿圖卷》的目的。這幅長卷原收藏於清宮內府,後流散在外,1958年由收藏者哈爾濱市民楊德軒捐贈黑龍江省博物館珍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域輿圖卷
  • 外文名:The geographical map
  • 作者:徐揚
  • 創造年代: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九月
《西域輿圖卷》,作品內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西域輿圖卷》

《西域輿圖卷》《西域輿圖卷》
徐揚,號雲亭,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乾隆時期宮廷畫家。所繪人物、界畫、花鳥、草蟲,無不入妙,擅山水,畫梅也蒼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蘇州,揚獻畫,遂入畫院,欽賜舉人,官至內閣中書。徐揚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九月,完成盛世《滋生圖卷》。畫長10、寬0.36米,自雲岩山畫至虎丘山,畫中為蘇州城市之繁榮景象,熙來攘往,有1萬多人,較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更為繁複。供奉內廷期間,徐揚還繪有《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卷》、《南巡圖卷》等。

《西域輿圖卷》為設色紙本,手卷。全長18.2、寬0.52米。畫長15.1、寬0.485米,紙地保存完好,裝裱整潔;畫面布局恰當、構圖繁複精到,工筆細膩、勾勒點皴、敷染得宜。整個畫面以淺赭調為主,用筆蒼勁、色彩濃淡有度、古樸自然、氣勢恢弘。

作品內容

畫家以采玉為主題,自卷首至尾,描繪了嘉峪關經玉門縣,到新疆哈密向天山路經奎蘇、奇台各地到達和闐之間壯麗的采玉及運送情景。其沿途崎嶇,路經山川,繞過沙漠。畫中對回回輔、赤金硤、玉門縣、安西、紅柳園、大泉、馬蓮井、星星峽、格子煙墩、哈密奎蘇巴里坤、木奎、東吉爾馬台、西吉爾馬台,以至和闐等地的山川景勝、奇闕險隘、荒漠沙丘、車馬行旅、水草牧放、垂釣射獵、和闐美玉、奇珍異產、河西坦途、賽北風光,以及漢、維各族生產生活情景,無一不盡收筆下,精心描繪。可見,作者是通過實地考察,才繪製出如此精美畫卷的,其自然景觀及風土人情,賓主互應、安置得地、穿插有情。畫線一絲不苟,用筆巧密而精細,是一幅內容豐富、人物生動的歷史地理風俗畫。 和闐(今新疆和田)地處崑崙山麓,叢山環繞,風物淳樸,和闐一帶是天山南路主要通道的必經之地,也是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繁衍、生息和辛勤勞動的地方,那裡一向以生產美麗瑩潤的玉石而著稱於世,史稱“和闐玉”。畫卷尾段真切地描繪了和闐采玉的具體情景,畫面上河水蕩漾,波浪起伏,卵石鋪排有度:群山重疊,層巒復幛排列井然有序;山川聳秀,皴染松活,人物線條清晰流暢,各具姿態:勞動人民歷盡艱辛地在河中采玉,而清使者立馬於岸,期望獲得和闐美玉的心情亦栩栩如生,躍現紙上。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和描繪可謂活靈活現,細緻入微,尤其重要的是,畫卷中充分表現了居住在天山南北兄弟民族傾心內向的情景,中央和地方的官員往來如梭,絡繹不絕,沿途所到之地皆有迎送之場面,體現了我國清朝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統治、鎮守和有效管轄。
西域輿圖卷內容西域輿圖卷內容

創作背景

《西域輿圖卷》是徐揚在乾隆征服西域時所繪,作者在題記中稱:“西域平定,嘉峪關外拓地二萬餘里,凹睛、廣額、突鼻、虬髯之輩莫不傾心內向,重譯來朝如大宛馬和闐玉及各國回部所產方物絡繹進獻,歲以為常仰見我。皇上聖德神威無遠弗屆,日月所照者皆為聲教所通,昔間立本際有唐之盛曾為王繪圖垂於竹帛,然一論版圖所及以今視昔倍蓰過之躬遇。昌期擬合繪圖恭紀”。款署“臣徐揚”,下鈐作者陰文篆書印章一方。徐揚清楚地道出了繪製這幅《西域輿圖卷》的目的。這幅長卷原收藏於清宮內府,後流散在外,1958年由收藏者哈爾濱市民楊德軒捐贈黑龍江省博物館珍藏。

作品賞析

《西域輿圖卷》是徐揚創作的有清一代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藝術佳作,畫面上分別蓋有“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嘉慶御覽之寶,乾清宮鑑藏寶,宣統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清宮廷內府印章。可見,《西域輿圖卷》是一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兼備的珍品,這幅長卷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民生活的各種情況,堪稱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