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峽

星星峽

星星峽並非峽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東疆的必經之處。素有新疆東大門“第一咽喉重鎮”之稱。星星峽是雄踞於絲綢古道上的險關要隘,四面峰巒疊嶂,一條S形的山路蜿蜒其間,兩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不僅是新疆和甘肅的分界線,同時也是兩種不同文化風格的分水嶺。對於新疆人而言星星峽就是一堵院牆,過了院牆就算是出疆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星峽
  • 類型:並非峽谷,而是隘口
  • 定位:由河西走廊入東疆的必經之處
  • 特點:四面峰巒疊嶂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地理位置,道路,西域,特點,變化,歷史,相關詩文,相關報導,數據,別名,名稱來歷,地位,悲壯歷史,雄起,改變,相關文章,走過星星峽,《星 星 峽》,

簡介

星星峽Hsing-hsing Hsia
星星峽星星峽
亦作Xingxing Xia。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峽谷。在哈密市東南,鄰接新疆與甘肅省界。是北山因風蝕作用形成的乾谷,自古為中原地區與西域間的交通要衝,至今仍保有公路幹線交通站的地位。蘭新鐵路由星星峽之西紅柳河進入新疆。

地理位置

道路

穿越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行至甘肅與新疆交匯處便分出南道、中道和北道3條線路。南道翻越險峻的阿爾金山、中道穿越羅布泊無人區、北道是從敦煌經哈密入東疆。

西域

嘉峪關門出城,城外就是古人所說的西域了。在內地人的眼中西域永遠是一片荒蠻之地。自古以來,從內地走出的漢人習慣了儒家文化文雅恭謙的氛圍。他們走出隴西高原,進入河西走廊,當滿目的荒涼進入視野,便會感懷各種去國離鄉的愁緒。“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嘉峪關嘉峪關
312國道從繁華現代的都市千里迢迢跋涉而來,延伸到這裡已是一片荒蕪。空曠的天地間,一個只有二十多米長的小鎮沿國道邊排開,朗朗天際,無垠的曠野、星星峽孤零零的佇立在風中。

特點

飯館老闆翹著大拇指自豪的說“我這是新疆第一家”。
風吹著哨子,永不停歇的在天際迴旋。隘口兩邊的山峰,矗立著當年國民黨鎮守隘口時構築的碉堡,歷經風雨的碉堡雖然已破敗,但黑洞洞的槍孔仍然正對著星星峽隘口。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受周邊的環境影響,驀然間竟覺得此處暗藏有咄咄的殺氣。

變化

據飯館裡的當地人說,星星峽可不像這般淒涼,1959年以前,也就是在蘭新鐵路還沒有貫通之始,這裡也曾是個熱鬧地界。說著話,他用手指了一個方向說,山樑那面有一片墳地,那裡埋葬著的大都是舊社會的妓女。
既然是門戶、既然重鎮,自然有重兵把守。想想那些遠離親人戍邊的將士面對荒蕪,怕是也只有那些背井離鄉來到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關口討生活的女人能遣散、宣洩他們的鬱悶和寂寞了。那些個倚窗賣笑的女人用鮮活的肉體換取她們的未來,運氣好的,攢足了盤纏遠走它鄉,運氣差的不等實現夢想便因病或其它變故而永遠的留在了這裡,做了孤魂野鬼。

歷史

歷史在這個留下了太多的記憶。有多少故事都發生在這天山的起點。林則徐遭貶由此入疆。左宗棠懷揣當年林則徐繪製的新疆地圖,率6萬湖湘子弟,由此入疆並栽下了“引得春風度玉關”的左公柳。1937年3月西路軍左支隊浴血奮戰後絕少數尚存者,進入新疆的星星峽,西路軍終完成了歷史使命。

相關詩文

星星峽
大陸帶著著火的城市沉默地流去
滿天星驀然自記憶深處浮起
在舞廳一角劃亮一朵紅色的火柴
回想那七個流浪的雨季
荒涼的公路上
一匹單峰駱駝在哭泣著奔跑
路邊我傷感地摘下破草帽
為什麼不會哭泣了
而我學會了在馬背上歌唱
為什麼荊棘
燦爛地開放在遠方
樓蘭沉默的公主
在五根黑線後哀哀地歌唱
我無邪的手指
曾誤解你所鐘愛的處女的憂傷
如果星星峽再星星地荒涼一些
我便牽一匹嗚咽的小馬來穿越
在那個蔚藍色的風口之後
象牛仔一樣孤獨地向影子微笑
孤獨地釀造一些
馬背外搖晃不定的
荒涼
1998.1.10
車過星星峽
選自陳運和著散文集《與散文同行

相關報導

數據

天山網訊(記者周順新) 星星峽,位於新疆與甘肅交界處,系東天山山系余脈星星山的一個峽谷,舊稱磧口。東距敦煌210公里,西距哈密市200公里,蘭新公路由此通過。清人“巨斧劈山膚,山靈骨筋粗,當車輪磔格,振策馬踟躇”的詩句,就是其生動的寫照。1956年星星峽建鎮,1959年撤銷,1996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恢復設鎮。現鎮區面積2726平方公里,轄區人口3000餘人。
如果把哈密喻作新疆的東大門,那么星星峽就是名副其實的門戶了。沿著絲綢古道一路西行,穿越狹長的河西走廊,過嘉峪關、出敦煌,伴著春風,一腳便跨進了新疆的門戶——星星峽;想像中的天山、綠洲撲面而來,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景象驀然出現在眼前。

別名

星星峽在清末也稱猩猩峽。其實,這裡並無猩猩,“猩猩”二字系左宗棠所改。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軍殲滅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當時星星峽路段異常艱險,左宗棠為籌運糧秣費盡了心機。1880年6月,左宗棠將行營由肅州(酒泉)遷到哈密,行至星星峽,看到這個給西征帶來巨大困難的山峽面目可憎,像一頭張牙舞爪的野獸,於是在公文中將“星星”二字邊加了個反犬,以吐泄鬱積心中的憎恨。此後,“猩猩峽”得到世人的認可。
左宗棠左宗棠

名稱來歷

關於星星峽的得名歷來眾說紛紜,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星星峽因石而得名。原來,星星山上產石英石,潔白晶瑩。每當皓月當空,山上石英石閃閃爍爍,宛若滿天星斗。於是,石得名星星石,山得名星星山,山之峽亦取名星星峽。

地位

百餘年來,作為新疆門戶,星星峽的地位時興時衰,其功能逐漸由軍事要隘變成了進出新疆的陸路交通樞紐。民國19年,蘭新公路星星峽至哈密段建成,此地車水馬龍,操陝、甘、新三省口音的商販接踵而至,開飯館、建客棧,一時間,星星峽熱鬧如集鎮。1960年,隨著蘭新鐵路的通車,星星峽逐漸走向衰落,商販們也紛紛離去。

悲壯歷史

星星峽在1968年前還有一段悲壯的歷史。1937年5月1日,一路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紅軍西路軍左支隊400餘指戰員在李先念的率領下,與前來接應的中共中央代表陳雲在此會合,星星峽因此成就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1966年後的2003年4月底,當非典肆虐中華大地之時,這裡又成為新疆各族兒女阻擊疫魔的第一道防線。

雄起

星星峽的再次雄起是在上世紀90年代。1990年,312國道新疆段改擴建竣工,坎坷變通途,哈密至敦煌的長途班車隨即開通。伴隨著新甘交界之地礦業經濟圈的異軍突起,60餘家礦業企業相繼落戶,車流穿梭、商賈雲集的景象再次復興,使得星星峽的樞紐地位日益凸顯。1996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星星峽恢復建鎮。
沐浴著新世紀的第一縷陽光,當地政府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圍繞“服務、保障、便捷”主題,傾力打造“進疆第一鎮”的新面貌,發展國道經濟。

改變

從星光閃爍的星星石到燈光璀璨的霓虹燈,說到星星峽的變化莫過於電了。由日本政府投資2.2億日元援建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正式發電,從此結束了當地用柴油機發電的歷史。鎮黨委書記何斌告訴記者,過去當地生意人幾乎家家購有柴油發電機,從傍晚8時到零時,每天發電4小時,冰櫃、彩電長期不能正常使用。“我們最怕半夜有人上門吃飯”,星星峽老回民飯店的老闆昌明星說。“可為了能多賣一盤子拌麵,又不得不摸黑爬起來,發電、架火,一忙就是一兩個小時。人一走,便停電,一年光發電成本就達6000多元。現在好了,家家安了節能燈,傍晚時店牌上的霓虹燈連成了一片,景象也很壯觀。飯店24小時營業,一次上門二三十個客人也不用發愁了。”
2003年該鎮建成了供水站,還有3座加油站。亞歐光纜穿鎮而過,移動信號從哈密至星星峽實現了全面覆蓋;衛星差轉台每天可同步傳輸10個頻道的電視節目。鎮上還建有一座高標準衛生急救站,配備有X光機、心電圖、B超和急救車。
由於星星峽所處的獨特位置,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此設有公路檢查站,負責進疆動、植物的檢疫、檢驗。深圳天民石油液化氣運輸公司也將此作為後勤中轉站,成立了星星峽分公司,每天進出300輛大型運氣車。
看到街道旁商店、飯館、旅館、修理鋪等林林總總有40多家。昔日被視若猛獸的峽谷,如今車輛川流不息,日均達2000餘輛。眺望谷底燈火閃爍,生命的綠色取代了戈壁的灰色,只有峽谷兩側山崖上依次分布著的20多座土碉堡還依稀透著歷史的印記。

相關文章

走過星星峽

李泓冰
進新疆了!
這是一片我從未踏足過的土地。星星峽,是甘肅與新疆的分界線,發生過很多辛酸的故事。其為最者,是當年紅軍西路軍突進河西走廊時,與馬步芳血戰,二萬八千大軍最終抵達星星峽時,僅剩427人!最近的事,則是據說這裡發現了金礦,為了爭奪歸屬,星星峽發生過流血械鬥。
星星峽是個山口,由河西走廊往東疆的必經之處。一側是山,一側是河,山上有十幾座碉堡,是國民黨留下的。新疆自治區文物局局長岳峰說,解放軍當年進疆,在星星峽與突厥族土匪激戰了很久,才得以進來的。如今這裡有個不甚起眼的小鎮,可以讓旅人歇歇腳、喝喝酒。我們這個採訪團,在星星峽被交接,從甘肅文物局的手中,轉移到了新疆文物局的手中。新疆人的熱情,在這裡已經感受到了。我們是在戴著小花帽的維吾爾族樂手的嗩吶聲中換車的。當時是中午11點。
星星峽的重要,是在過後才感覺到的。此後的200來公里,幾乎沒有人煙,沿路所見,戈壁無垠。乾燥的感覺已經持續很久,除了喝水,就是一片一片地往嘴裡放“金嗓子喉寶”。當年絲路的商隊,恐怕出了星星峽,才意味著艱苦旅程的真正開頭,當他們在幾乎沒有盡頭的戈壁踽踽前行時,會多么懷念星星峽呵。而唐僧偷度玉門關之後,也很快被戈壁給了一個下馬威。難怪九死一生運到歐洲的絲綢,居然與黃金等價。
從中原走出的漢人,走出隴西高原,進入河西走廊,那裡自古就是羌戎之地、胡漢雜處,習慣於儒家文化溫文爾雅氛圍的知識分子,被大漠朔風一吹,便發出各種離鄉去國的嗚咽和馬革裹屍的悲歌。從“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漢樂府《隴頭歌》)到班超“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都把這種與文化母體生生斷絕的恐懼,傾訴得淋漓盡致。
而出了玉門關,出了星星峽,幾乎就是異域他國了。有人把絕望化作了聽天由命的漠然,也有人反而由一種解脫感,從而達到中原文化難以企及的沖天豪氣。我所想到的,除了人所盡知的通西域的張騫,還有晚生很久的另兩個名人。一個是碎葉出生的少年李白,由這裡進入他的文化母國,化為獨步古今的詩仙;一個是林則徐,從國難當頭之際的朝廷棟樑,陡然成為戴罪之人,從這裡被發配到伊犁效力,遠離他一生角逐獻身的政治中心。他們一個生在中華文化的盛年,心高氣傲,才氣沖天,充滿來自大漠的豪邁與遼闊;一個是在中華文明的衰朽殘年,心事重重,滿腹怨憤,從文明中心退居大漠,讓另一種溫柔舔護自己的傷口和雄心。
千古以來,這熙來攘往的一切,都發生在星星峽的眼皮底下。發生在壯麗而巍峨的天山起點。

《星 星 峽》

作者:邊緣人
星星峽並非峽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東疆的必經之處。素有新疆東大門“第一咽喉重鎮”之稱。它不僅是新疆和甘肅的分界線,同時也是兩種不同文化風格的分水嶺。對於新疆人而言星星峽就是一堵院牆,過了院牆就算是出疆了。
這裡所有的建築都是為往來的旅客而建,清冷的小鎮上幾乎看不見當地人的身影,只有偶爾有過往的車輛在這裡停歇。
冷風中,瑟瑟發抖的長途司機將雙手放在嘴邊哈著熱氣出現在寂寥的街道上。在最東頭的那家飯館裡,飯館老闆挑著大拇指自豪的說“我這是新疆第一家”。
風、吹著哨子永不停歇的在天際迴旋。
歷史在這個留下了太多的記憶。有多少故事都發生在這天山的起點。唐,先知穆罕默德派遣使者來華傳教,其中一人病逝於星星峽。哈密王曾為其在星星峽修墓。林公、林則徐遭貶由此入疆。左公、左宗棠懷揣當年林則徐繪製的新疆地圖,率6萬湖湘子弟,由此如疆並栽下了“引得春風度玉關”的左公柳。1937年3月西路軍左支隊進入新疆的星星峽,在這裡,西路軍完成了歷史使命。後人為紀念西路軍入疆而在此豎紀念碑。1949年10月王震率部,由此凱歌進新疆
旌旗獵獵、西風漫捲,清悠的駝鈴隨風遠逝。如今大部分長途車都是早早從敦煌出發下午就能到達哈密,或者是從哈密直接到敦煌。星星峽不過是車窗外一閃而過的邊緣小鎮。小的讓你來不及回眸便消失在了戈壁的盡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