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公園)

西園(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公園)

西園亦稱"御苑"、芳圃,在大明寺西側。園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為郡人汪應庚所築。西園利用蜀崗的自然丘陵,加以人工的奇妙點綴,形成四周山嶺環抱,在造園藝術上別具一格。嶺間古木參天,沿水種竹,富有濃郁的山林野趣。乾隆數度南巡,"御苑"亦日臻完善,以其寺廟園林的獨特風韻,躋身於揚州的大型園林之中。《平山堂圖志》對她作了這樣的描述:"園在蜀崗高處,而池水淪漣,廣逾數十畝。池四面皆崗阜,遍植松、杉、榆、柳、海桐、鴨腳之屬。蔓以,帶以梅竹。夭桃文杏,相間映發。池之北為北樓,樓左為御碑亭。樓前為瀑突泉,高五丈余,如驚濤飛雪。東有屋如畫舫浮池上。臨池為曲室數楹,修廊小閣,別具幽邃之致。園中瀑突泉二,以擬濟南稍泉林之勝。……"可惜園毀於鹹豐間兵火。晚清雖有增修,可是到民國時,已是"惟余古木藤蘿,荒池怪石,使懷古者增無窮感喟"之境。解放後進行了三次大修。1963年,重新疊石堆山,新築井亭,從城內移建船廳於此;1979年又從城裡移建了楠木廳和柏木廳,還新建了山亭,環園鋪設了石徑,石徑緣池而轉,池周地勢高、窪、深、懸,石徑貫空在綠樹翠竹、亭館之間,或隱或現,人行其間,如人重山復水之中,野趣橫生,風韻已不減當年。在山水的布局上,相形度勢,景色十分自然,給人以青山綠水、山明水秀之感。在廣闊的水面上散布著大小不等的島嶼,島與水連,水繞島環,把有限的空間構成一幅生動優美的湖山畫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園
  • 地理位置:汕頭市潮陽區大明寺西側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氣候不
  • 開放時間:8::0-16:00
  • 門票價格:10元
  • 著名景點:大明寺
發展歷史,地理位置,主要景點,景觀設計,保存現狀,

發展歷史

洪武初,駙馬都尉王恭濠州人,洪武二年為福建行省參政。拓城取土,成六塘。成化間為督舶太監高寀高寀入閩,廣肆毒害,眾欲殺之。後事聞於朝,召還。游燕之所,俗稱“官園”。嘉靖初詔罷督舶,地遂廢。後邑人王憲長應時、詳《人物》。福清薛中丞夢雷詳人物。遞為別墅,中有夕佳閣、即夕佳樓蒹葭草堂、水雲亭、賓蓮塘、山鏡堂、閬風樓、魚我橋諸勝。明鄭善夫《西園燕集》詩:“烏山秀色平臨水,中使池園事事奇。斜日亭台朱夏薄,晚風簫鼓畫船移。魚驚舞袖翻深浪,鳥訝歌筵出下枝。金屋銅鞮那比數,幾回吟望憶明時。”林炫《夏日游西園》詩:“炎方初試暑,春服已裁羅。輕箑時相向,名園客暫過。路分陶令柳,池飲右軍鵝。為憶幽人趣,長空發浩歌。”又《雨夜集西園》詩:“雨夜西園倒玉杯,好懷須向此時開。烏山峭壁千尋起,綠竹清風幾道來。曲徑亭台煙掩映,小橋水石路縈迥。燈前屢舞休辭醉,白幘那禁白髮催。”張時徹《西園》詩:“昔日稱佳麗,今來作勝游。碧渠穿樹入,紫霧抱階流。鳥亂芙蓉夕,歌翻菡萏秋。漆園如可托,長揖謝王侯。”王應林〈西園社集〉詩:“尋春結伴水雲邊,修竹森森蒼翠娟。露浥松陰聞鶴唳,風生柳際喜鶯遷。草侵曲檻連幽徑,花滿閒階鎖暮煙。歌舞不須談往事,銜杯得侍晉高賢。”林燫《飲王憲長池亭》詩:“愛爾遺榮十畝棲,水亭炎夏玉壺攜。日邊高樹當軒蔭,波面輕雲入戶低。酒泛濃香薰菡萏,琴調雅曲對鳧鷖。習池自昔風流地,縱飲何妨醉似泥。”王應山和:“白社人同綠野棲,一尊特為數公攜。東山對酒蘿陰合,西第留賓竹日低。池樹陰濃歡鳥雀,渚蓮香滿醉鳧鷖。相逢且盡嘉魚樂,魏闕能忘濕紫泥。”王應鐘《飲憲長弟水雲亭雨》詩:“六塘殊勝辟疆園,上客來游鶴應門。水榭雲窗虛竹色,高槐細柳落禽言。風驅急雨殊多景,地接層城半似村。深愧濁醪難奉客,空令江海有殘尊。”曹學佺《集王茂啟池館》詩:“閒居門巷但蕭然,餉客恆愁乏酒錢。碧柳鶯聲酣霽日,清池塔影墮寒煙。交遊早已還初服,筆硯多應有宿緣。眼底春光容易老,寧須惆悵落花前。”又《雨中集西園》詩:“亭台掩映柳垂絲,堤畔開樽欲暮時。雖獲野情還傍郭,待占山色倒看池。青苔白鶴行偏慣,片雨疏鐘到每遲。檀板只須催客散,西窗剪燭坐題詩。”徐英《西園》詩:“柳葉青青滿樹拖,憐鶯好調奈鶯何。病顏窺水三分瘦,傲骨驚春四十過。竹逕初晴啼鳥歇,柴門長嘯落花多。亂離蹤跡君知否,攜手新亭一浩歌。”薛夢雷《賓蓮堂偶成》詩:“世上浮名孰我親,懸車早已厭風塵。歸無薏苡裝行橐,居有芙蓉入釣綸。揮麈得非青眼客,盟鷗俱是白頭人。誰知山水餘生在,薛老峰前許卜鄰。”鄧原岳《憩夕佳閣》詩:“石林隱佳氣,梵閣空崔嵬。一室虛明界,千峰蒼翠來。鳥啼山雨合,猿去洞雲開。忽聽鐘聲遠,悠悠何處台。”陳薦夫《春日西園燕集》詩:“際晚共尋芳,開樽復載陽。雲容常染袂,山翠忽浮觴。草濕蜂須重,花深蝶粉香。春遊殊未厭,燈燭嗣餘光。”鄭邦祥《李郡丞招同潘公理別駕集西園》詩:“池館深回翠靄中,銷憂此日接群公。,榕陰涼送諸峰雨,花氣香牽夾岸風。蓋集西園游信美,歌聞南國調逾工。寧須秉燭娛清夜,照席寒蟾出海東。”曾異撰《過西園別裴鼎卿》詩:“去去青山一路寒,離筵忍放酒杯殘。不須說到主人好,幾樹芙蓉別也難。”國初駐兵,亭榭皆廢。順治間園歸孫氏。康熙初年屬閩縣刑部郎陳銓。字克簡,順治間拔貢生,官刑部員外郎,能詩。後侯官諸生陳定國字昌乂,號紫岩。康熙中書生,能詩。居之,與郡人林蕙、著有《讓竹亭集》許珌、著有《品月堂詩》。曾大升、著有《依隱堂詩集》。王子彪、著有《石湖集》。陳日浴侯官庠生,能詩。往來結社,仍呼為西園。後西園地統入林州守遜荔水莊。近俗呼曰“洋尾園”,治為花圃,惟余池塘數畝,六塘西園之名鮮有知者。今統屬邑人李氏。國朝許珌《孫既受留飲西園》詩:“君適抱花瓮,我來坐豆棚。石停山耦翠,燈亂水層明。老鸛防人跡,長松學雨聲。城頭刁斗急,太白夜深橫。”又《過孫既受園居》詩:“交道難如此,似君今亦稀。西園佳風日,多送醉人歸。
停燭星移牖,烹魚鶴款扉。小池二月好,春水杏花肥。”又《中秋喜晴過孫既受園居祝其尊人德園先生壽》詩:“新晴應有以,天意亦西園。酒肅秋為主,花高月在門。多書知眼健,小隱見腰尊。獨愛長松下,歲寒常負暄。”陳軾《蒹葭堂賞蓮詩》:“蒹葭堂上掛微綃,靜客風期卷黛嬌。無數夜光浮水荇,懸星飛過小紅橋。”陳銓《西園春思》詩:“青山買斷築編蓬,滿地煙霞少路通。萍散曲池魚戲綠,花繁幽徑鳥翻紅。夢回竹枕空簾雨,暖送紗窗遠樹風。獨處蕭然無客到,閒調雙鶴不開籠。”林蕙《陳昌乂西園看芙蓉》詩:“橋欄一曲小窗紗,夾岸芙蓉面水斜。可是紅妝臨曉鏡,翻疑翠袖拂殘霞。魚知遠害偏欺餌,菊恥爭妍未肯花。握手輕歌塵世遠,澹然秋思碧天涯。”林榛《西園看杜鵑》歌:“春來已三月,風景何迅速。頻向湖堤歌,或傍湖邊宿。主人召客坐庭中,有花爛熳開春風。杜鵑啼血長不已,一落花枝盡成紅。古帝為鳥復為花,人生變化安能窮。今朝有酒須盡飲,明日看花花不同。”曾大升《三日同諸子燕集西園》詩:“上巳開芳宴,群賢攬勝游。名園堪藉草,曲沼好臨流。綠暗沙邊合,青來鏡里收。晴山橫郭外,嬌鳥囀枝頭。風細林塘靜,天清雲物幽。落花飛底急,垂柳拂偏柔。淥淥通遙渚,菲菲隱畫樓。永和追禊事,一水盪虛舟。菱荇搖相亂,鳧鷖浴未休。娛情成曠逸,撫景足淹留。令節三春暮,吾生百歲浮。此時拚共醉,身世等輕鷗。”又《三月西園社集》詩:“修禊城西曲水濱,鶯啼柳暗媚芳春。到來竟日浮杯飲,未必風流讓昔人。”《三日同王素毳、許天玉、林麗帙、陳龍季、陳子盤、陳星彥燕集西園晚過雲門寺》詩:“共載壺觴臨曲水,偶尋花雨入招提。雲封草逕門常掩,日落風林鶯自啼。石磬長懸清梵寂,金光不動白毫迷。高僧別向深山去,過客空勞問虎溪。”朱景英《夕佳樓話別》詩:“薄暮起涼風,高梧月正東。人將千里隔,秋在一樓中。遙夜怨長笛,離情逐斷蓬。他時倘相憶,一問北來鴻。”葉觀國《六塘在洋尾園中,有山鏡堂賓蓮堂諸勝》詩:“六塘洋尾好林泉,山鏡賓蓮跡未遷。漫擬閒身來作主,惜無十萬買鄰錢。”郭柏心《西園懷古》詩:“三十四城都尉勞,六塘取土復增高。七穿井受千家汲,(以會城地勢而論,西南隅應增高,都尉鑿七穿井,以其土成六塘。)八角樓當一面豪。(八角樓傳為都尉所建。)客散荒池惟蛙黽,秋歸別院尚蓬蒿。權璫詞客皆塵土,我獨臨風酹濁醪。”郭柏蒼《西園》詩:“中美才名十子夸,王家詞調本傳家。少年詣闕鹹題鳳,晚歲歸田合種花。曹謝風流同笠屐,弟兄觴詠共煙霞。當時風雨聯床地,草滿池塘獨聽蛙。”

地理位置

西園,址在粵東汕頭市潮陽區棉城鎮西環路東側,由邑人蕭欽創建,蕭眉仙設計。該園始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歷十餘載至宣統元年(1909年)竣工。園區占地面積1 330m2,建築面積約900m2。西園在造園藝技方面,繼承了嶺南傳統庭園的精髓,又對西方園林的形式美學有相當的模仿,並運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術大膽創新。其獨特的空間布局、中西合璧的造園手法,以及先進的技 術手段,使西園在嶺南近代園林發展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並因此成為粵東地區乃至嶺南近代著名私園,其創作思路和藝術風格至今仍值得借鑑和吸收。
潮陽西園潮陽西園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即中使園,在山西南羅漢洋北,又名洋尾園。

主要景點

西園地塊呈不規則梯形,西側為長邊,西對街道開門。其平面採用中庭“左宅右園”的處理手法,與傳統園林布局完全不同,三組建築各自獨立,又相互聯貫。
中庭面積約占全園1/3,開闊舒朗。臨街開門三間,採用潮汕傳統門房式,前有凹門廊,後有寬暢門廳,適應嶺南多雨氣候,然門房造型卻為西洋平頂柱廊式。中庭的後部為曲池(現池已填平),池端置扁六角重檐井亭,與門房相對,形成軸線。亭與右園有曲橋相通,與左宅有陰廊相接。
住宅南北朝向,面向中庭,平面基本上是潮汕民居的五間加邊房式,但吸收了西式建築的布局格式。建築取消內天井,代之以內廊洋樓式,樓前兩側加設客房(已拆),中西結合,因地制宜,相互交錯,巧妙經營。  主園布置在南端三角地段,稱之為“房山山房”,由書齋、客廳、休閒房舍,以及假山、水池所組成。假山高近10m,與L形的樓房書齋對峙,中間形成水院,建築與假山有橋、廊相通,互為對景。
全園的建築密度約為50%,為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而採用大院套天井,院院相通,廊院相錯的布局手法,形成如下降溫效果:
(1)建築高低起伏,天井和院落為藏蔭納涼之地,空氣正負壓交錯,形成自然通風;
(2)山體通透,東南向建築較矮,能引風入園;
(3)水面較多,在東南角,起降溫調濕作用;
(4)廊道和敞廳較多,可遮陽防雨。
主持設計營構假山的藝匠是園主宗人蕭眉仙(1846~1926年),其人多次參加鄉試未中,但善雕刻、繪畫、園藝,深居少言。蕭氏造山前曾用香屑塑成模型(據說曾送北京博覽會陳列),深思熟慮,精巧、微致玲瓏。  假山耗銀38萬餘兩,其體量可謂嶺南之最。假山背東南、面西北,山長約20m,據說東南背面原為他姓民宅,不願讓地,遂以山隔之,各得其利。假山依隘逼之地,陡峭掇石成起伏山巒,拱抱曲尺形山房建築,中隔修長水池,山回水轉,山瀑流泉,池中變化萬千,實為佳構。
假山外部雖然體積龐大,但內部卻通透空靈,既可省材,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園林“介子納須彌”,小中見大的造園思想。山中有洞、有穴、有岩,山外有逕、有磴、有路、有橋、有磯,四通八達,可觀、可游、可爬、可穿、可憩,形成洞府幽邃、錯綜迷離、迴環轉折的三維空間境界。石壁雖然懸崖高聳、山勢誇張,但假山倒影在池澗水面,絕無擠逼之感。
假山主體選用潮陽桑田鄉一帶的海石構築,用水泥和鐵條構造成型,中間散置英石和湖石,色形渾然一體,無有強作。假山兩處入口,一處為左側小徑,可步下池邊磯石,親水垂釣,石上橫書“釣磯”。從磯西望,有一平拱石橋,過橋山洞即為假山中部入口,上有“潭影”二字,點出池深山懸之意境。另一處入口可從書齋二樓橫入,山路與山洞相向互接,引人入勝。
在西園石山的營構中,傳統中式假山體與西洋建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中國造園史上的創舉。當遊人過石橋,則見一石柱旋梯直立,柱徑盈尺,高約三丈,沿石柱為軸,挑出旋梯,梯寬僅容一人通過,石壁旁題:“螺徑”。拾級而上,見一石峰,當地名人林伯虔題名“聳翠”,由峰旁即可旋入近代西洋式的圓形玻璃光亭。
玻璃光亭為圓頂,頂用木支架貼托玻璃採光,圓亭外壁採用大面積的木格玻璃窗,亭內有石几、石桌、石欄,坐憩可上望浮雲藍天,向外可視對面山房景物。圓亭是全園的最高處,亦是假山的構圖中心和交通樞紐。
走出圓亭,即為榻室,用海石圍合,以天為頂,內置淺綠麻石精雕的芭蕉葉形床榻一具,夏天月夜可涼臥賞月,榻壁上有清光緒年間貴州狀元夏同龢書刻的“蕉榻”兩字。榻室的另一側拱門,題有“小廣寒”額匾。
過“小廣寒”拾級而上,可通書齋樓閣。而折向西,便為“桔隱”景域,內設有石圍棋桌、石几、時花、蘭草,氣息幽隱,與世隔離,匾題“別有天”。  離“別有天”沿石徑委身下走,在岩洞內左旋右轉,可直達一水下幽室(仿西洋水晶宮),臨水一面用玻璃牆相隔,在室內可望池中游魚嬉戲,碧波隨水草蕩漾,室一邊石壁刻有“水晶簾”三字,是園主迎客避暑觀魚的絕妙境地。
轉離“水晶簾”向上攀登,可達全山最高之嶺脊,兩邊各題有“引鶴”與“探梅”石刻,原有鶴巢與梅樹構成“引鶴探梅”之意境。另外,此處可眺瞰全城景色,美不勝收。由“引鶴”辟徑下行數段又有一眺台,台上有一六邊形石桌,上刻“公”、“心”字,合成精美圖案,是古代“曲水濫觴”的演繹。
徑繞石台前行,迎面石壁刻有蕭永華書刻的80字橫向碑文。再下行,即至“靈水洞”,從洞窗外望,見“螺徑”———石橋———嶙峋怪石———書樓……,景次層疊,豐富多彩。步出“靈水洞”,已到達池岸邊,頓然開朗,有如離開瓊瑤仙洞,回到人間。
西面假山是造景之山,奇趣之山,閒隱之山,納涼防寒之山。有詩情、有畫意、上可通天、下可入水,令人浮想聯翩、意興盎然、回味無窮。
西園構建之時,正值西洋建築文化大量傳入潮汕地區之時,園主蕭欽原本就是建築工程承包商,曾在汕頭承建過多項洋樓工程,對西方建築技術的先進性有所了解。他同時又是地道的潮汕人,有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根基,由於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地方風俗的潛移默化,因而在造園過程中,把中西建築文化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新的造園技藝。不論在建築、裝飾還是疊山理水等方面,都有新的理念和技巧,對嶺南建築和園林的發展而言,是一大進步。  從建築而言,園中兩棟主要建築物均各有所長。其中,北端住宅平面保存著潮汕民居的基本特點,但採用了西洋中廊和邊梯手法,並於入口處加設三間西洋式別墅常見的開敞式柱范(通常指定型化的、具有一定比例尺度的柱,也稱“柱式”,如“科林斯柱式”、“愛奧尼柱式”等)外廊。建築上蓋四坡洋式屋頂,集中排水,中西結合,自然合理。而南端書齋平面則用潮汕傳統園林廳堂外廊式,立面以中國樓閣為主調,屋頂挑垂柱琉璃瓦檐,牆面設玲瓏通透的有色玻璃扇窗,間中有用西式拱窗楣和寶瓶琉璃欄桿,中西樣式融為一體,風格別有品味,反映了園主對本土建築文化的本位尊崇,和在中西建築文化相互碰撞下的心理取向。在中西文化交流對話中,選擇了統一調和、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的積極策略。

景觀設計

從景觀設計而言,西園以奇、巧、趣、新為宗旨,對每一景致都作了推敲,寓情於境。除上述所提景觀立意外,還有“不競”、“雲水洞”、“小廣寒”、“弢雲遷館”、“延暉樓”等,無不意境新穎深長。在景觀路線處理上,處處是左右逢源、步移景異、綿延不斷,有“柳暗花明”的詩意美感,給人以激動和驚喜。
西園的假山,其實是特殊塑造的建築空間,山體內上下、左右之洞穴道互相串聯,自然而又迷幻,兼有漏、透、斜通、繞曲、旋轉的形態,利於洞內通風采光,並使洞內空間無鬱悶陰暗、潮濕之感。這也說明匠師不墨守成規、銳意求新的造山技法。  西園在套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上也有不少創新之處,如:
(1)樓梯套用力學結構原理,梯板由牆體中懸出,不設梯梁,以輕取勝,當時被眾人讚嘆為奇神之梯,傳為佳話。
(2)池中石橋採用折形平面,石板厚約15cm,橋下無柱支撐,構作大膽,前所未有。橋上欄桿用細鐵枝柱構成圖案花紋,極似歐洲近代新藝術運動風格,奇特輕巧,實為創舉。
(3)“螺徑”以同軸垂直懸板疊合成梯級,既節省用地又解決了垂直交通問題,輕盈奇特,顯示了結構的懸挑之美,成為園中一景,別具匠心。
(4)在材料的運用方面,潮陽西園採用了當時極為少見的平板玻璃、鐵枝柱、鑄件、水泥、西方顏料等,並充分利用新型材料的各種性能,營造了像穹窿光棚、懸板石橋、“螺徑”這類新的園林藝術形象。

保存現狀

西園建成已歷經百年,其間有過多次強烈的颱風、地震,遭遇過長期人禍的破壞和天災的侵蝕,但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正說明它的科學性所在。
西園在中國潮汕傳統園林中,首先受到西方園林技藝的挑戰,它將中原、嶺南、江浙與西方的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具有創造性的一面,也有生硬聚合的一面,但無疑是向前發展了一大步,值得總結;其結合地域特點的原生園林技藝,尤其值得重視。西園的價值在於其個性,在於新技術的運用和創新,在歷史文化方面也是當地的“活化石”,大有保存的必要和價值。
如今西園已久未修理,殘破不堪,應及時給以修復。建議政府應負責保護其不漏不塌,並應該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原狀復原,將來可利用為地方專題文化藝術展館,或為旅遊觀光服務。福建省福州市西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