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是以原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及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為基礎,經西南大學批准於2009年10月組建成立的學術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 類型:學術機構
  • 成立時間:2009年10月
  • 隸屬於西南大學
基本概況,機構設定,領導機構,學術委員會,研究機構,行政機構,領導機構,學術委員會,歷史沿革,研究所簡介,語言認知與功能研究所,外語教育研究所,外國文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中心成員,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

基本概況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依託外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校優勢學科群,設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與研究機構。目前設有語言認知與功能研究所、外語教育研究所、外國文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三個下屬研究機構,從事以當代外國語言學前沿理論研究為基礎、以我國中西部地區外語教育實踐所涉及的現實問題為核心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套用實踐探索相關的學術活動。經過多年的建設,本中心在學科建設、研究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成績顯著。形成了學科優勢明顯,專業特色突出,學術梯隊合理,整體實力較強,在我國中西部有重要影響的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機構。
目前,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設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二級學科“英語語言文學”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另外還有“教育碩士”、“高師碩士”、“翻譯碩士”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等專業學位授權點。此外,中心可接收國內訪問學者,有權對同等學力人員授予碩士學位。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有一支學術積澱深厚、視野開闊、思維敏銳、勇於探索、團結協作、有較高研究水平的學科隊伍。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1人。中心充分利用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術資源,招聘獲得重大研究課題的院內優秀學者為兼職研究員,同時還在國內外聘請具有較高學術造詣與影響的學者參與各項研究項目。目前校內兼職研究員9人,校外兼職研究員6人。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學術研究方向穩定、特色鮮明。外國語言學研究突出語言的認知與功能維度,始終把握國內外當代語言學研究前沿與熱點,在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語言邏輯研究以及語言哲學研究等領域研究特色突出,成果顯著。外語教育研究以我國中國小外語教學、二語習得研究、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三語習得研究為重點,結合外語教學實踐,致力於構建適應中國國情的外語課程論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框架。經過長期努力,形成了以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密切結合的學科特色。另外,強調文學在外語教育中的功能研究,突出外國詩歌和小說的翻譯與外語教學研究。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積極承擔各級科研項目和組織重大科研攻關。到目前為止,共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三十餘項,完成和在研項目資金近150萬元,取得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項目有“對外開放中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問題研究——英漢比較語用學”、“當代認知語言學理論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的套用”、“中國外語教學法的理論與流派研究”、“漢-英語碼轉換觸發語機制的跨文化研究”、“基於語料庫的歷時構式語法研究”、“基於語料庫的翻譯認知模型研究”、“英國十六、十七世紀巴羅克文學研究”、“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文化創傷的時間維度研究”、“多恩批判史研究”、“非裔美國戲劇宣傳/藝術傳統的變遷研究”等等。
近年來,出版學術著作30多部,發表論文200多篇,研究成果豐碩,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同。中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多次主辦或協辦國際或全國性學術會議,開設有“博雅講壇”、“縉雲講壇”和“語言認知科學國際論壇”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做學術講座。另外,中心還與英、美、德、澳、日等國家的多所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關係。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堅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並重、科研服務於社會的發展戰略,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較高研究能力的高層次外語人才。到目前為此,中心招收博士研究生總計74人,已授予博士學位15人。另外,還通過翻譯中心直接服務於地方經濟與社會文化建設與發展,通過包括“國培計畫”在內的各種培訓項目為重慶市乃至中國西部地區培訓了上千人次的外語骨幹教師。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實施“開放、流動、競爭、合作”為原則的駐所研究制度,建立了規範的內部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工作管理、項目管理、成果管理、研究人員聘任及考評、對外學術交流、經費管理等制度。加強文獻資料建設,保障必要的科研條件。致力於建設成為在西部地區領先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機構設定

領導機構

主 任 文 旭

學術委員會

顧 問 李 力(西南大學王克非北京外國語大學) George Lakoff(美國加州大學
主 任 文 旭(西南大學)
委 員 劉立輝(西南大學) 楊炳鈞(西南大學)
封宗信清華大學冉永平(廣州外語外貿大學)
姜望琪北京大學) 於 寧(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

研究機構

語言認知與功能研究所
所長: 文 旭
副所長:杜世洪
外語教育研究所
所長 :劉承宇
副所長:蔣宇紅
外國文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
所長: 羅益民
副所長 :劉 玉

行政機構

辦公室
主任:成 軍(兼)
行政科研秘書 李應堅
資料室
圖書管理員 :高昂(兼)

領導機構

主 任: 文 旭
副主任: 劉承宇 羅益民

學術委員會

顧 問: 李 力(西南大學) 王克非(北京外國語大學) George Lakoff(美國加州大學)
主 任 :文 旭(西南大學)
委 員 :劉立輝(西南大學) 楊炳鈞(西南大學)

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立英美文學研究室、俄羅斯語言文學研究室、澳大利亞研究室。
1992年,合併各研究室,成立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陳治安教授任所長。
1994年,成立西南師範大學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張正東教授任顧問,李力教授任主任。
2009年,成立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文旭教授任主任。

研究所簡介

語言認知與功能研究所

西南大學語言認知與功能研究所創建於2001年,在十餘年來的認知與功能研究中,已經形成了一支特色鮮明的專業研究隊伍。本研究所專門從事“語言的認知與功能維度研究”,順應了現代科學對作為個體的人的關注,直接服務於認知科學揭示人類大腦奧秘的終極目標。在西部大開發以及重慶市對外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本研究所遵循“站在學科前沿,深化學科研究,服務地方建設”這一指導方針,強調從認知與功能的視角對語言本體的研究,致力於語言學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創新,從而為外語教學實踐開拓新的思路與視野,為培養高層次的專門人才服務。
本研究所所長及學科帶頭人文旭教授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獲得者、重慶市學術帶頭人,其認知語言學和語用學研究在國內有較大影響。本研究所已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外開放中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問題研究-- 英漢比較語用學”(97BYY002)、“當代認知語言學理論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的套用”(03BYY017)等多項課題。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4項,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多項。近年來,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等核心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成果豐碩,影響巨大,其中認知語言學以及功能語言學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在西部地區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研究成果始終具有較高的引用頻次,得到國內同行的廣泛認同。

外語教育研究所

西南大學外語教育研究所創建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其前身是西南師範大學外語教育研究所。研究所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於國內外外語教育理論與方法、我國中國小、大學、研究生外語教學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學科理論與方法的創新,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結合。經過10多年的辛勤培植,研究所已凝聚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優勢,在外語教育理論、中國小外語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二語習得研究、多語現象研究、心理語言學、教育統計學等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
研究所已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外語教學法的理論與流派研究"(1996年),教育部基教司"全國高中英語教學情況的調查研究"(1998年)、國家基礎教育實驗室研究所"中學英語教師素質提高與培訓的途徑研究"(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多語地區英語認知的特色及英語教育對策研究"(01BYY006,200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英語碼轉換觸發與制約的跨學科研究”(05BYY012,2005年)等多項課題。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3項,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多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出版《中國外語教學法理論與流派》、《英語教學的發展研究》、《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發展》、《語言·文化·外語教學》、《策略·風格·歸因——學會學英語》等10餘部專著,其中多部專著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或三等獎;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界》、《國外外語教學》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成功舉辦了"中國西部外語教育論壇"(2003年)、“第三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三語現象與三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等一系列學術會議。
目前,西南大學外語教育研究所正依託“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一方面保證優質高效地完成好正在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研究項目;另一方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發新的研究項目,力爭創造更多的優秀研究成果。

外國文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

西南大學外國文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創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其前身分別是西南師範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和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曾是院所合一、人才輩出、成果豐碩的常設學術機構。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本研究所秉承傳統,追求創新,植根外國語言,研究外國文學,外語教學,繼續沿著“以課題促成長,以成果促教學”的發展思路,致力於符合西南大學外語學科發展要求的學術活動。
在外國文學研究方面,本所秉承西南師大外國文學研究在小說、詩歌和作品翻譯等方面的優良傳統,如詩歌翻譯家鄒絳、小說翻譯家劉文哲、莎士比亞作品與小說翻譯家孫法理等,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近五年來,本所的外國文學研究隊伍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即“英國十六、十七世紀巴羅克文學研究”,“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文化創傷的時間維度研究”,“多恩批判史研究”,“非裔美國戲劇宣傳/藝術傳統的變遷研究”。此外,還承擔省部級項目多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等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3部。研究成果豐碩,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同。
在外語教學研究方面,本所始終貫徹把外國語言學理論、外國文化理論和外國語言哲學理論運用到我國外語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具體活動中,以促進外語教學迅速發展。近年來,本所的外語研究隊伍承擔國家社科項目7項,即“對外開放中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問題研究——英漢比較語用學”,“漢-英語碼轉換觸發語機制的跨文化研究”,“基於語料庫的歷時構式語法研究”,“基於語料庫的翻譯認知模型研究”等,出版專著10餘部,其中有多部專著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或三等獎;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當代語言學》、《中國翻譯》、《自然辯證法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在國內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目前,西南大學外國文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依託國家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一方面保證優質高效地完成好正在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研究項目;另一方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發新的可持續研究的課題,力爭創造更多的優秀研究成果,促進研究所長期的發展。

中心成員

中心主任

旭 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後。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和“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項目”獲得者,重慶市學術帶頭人。《當代外語研究》編輯委員會委員,《英語研究》特邀副主編。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語用學研究會副會長,西部地區外語教育研究會會長,重慶市翻譯學會副會長,西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語用學、外語教育及翻譯研究等。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等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共16部,主持或主研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基金項目16項。

中心副主任

劉承宇 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博士,中山大學博士後。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西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人文學部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功能語言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英漢語篇分析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文體學研究會理事,西部地區外語教育研究會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文體學、多語現象研究等。近年來,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當代語言學》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辭典等10餘部,主持或主研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13項。
羅益民 教授,博士生、訪問學者導師,北京大學博士,富布萊特學者。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人選。重慶市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重慶市翻譯家協會副會長,中美詩歌與詩學協會(總部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理事,國內六所大學兼職教授。曾赴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台灣、捷克等地研修和學術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莎士比亞、詞典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出版《時間的鐮刀》、《英國文學選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名篇詳註》等著述20種。在中、美、韓30種刊物上發表論文71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研國家重大課題1項、一般項目5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課題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