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西北民族學院語文系。經歷了語文系、漢語系(1978年成立漢語言文學系)、語言文化傳播學院(2002年成立)的歷史沿革,2008年10月,語言文化傳播學院分為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維吾爾語言文學院。文學院有60多年的歷史,根基深厚,學風純正。李國香、孫藝秋、唐祈、郗慧民等一批著名學者先後在此任教,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 校訓:勤學,敬業,團結,創新
  • 創辦時間:2008年10月
  • 類別:公立
  • 現任校長:趙德安
  • 所屬地區:甘肅省
  • 主要獎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 院長:劉潔
學院概況,師資力量,學院成就,學科建設,學院領導,師資隊伍,學科方向,精品課程,

學院概況

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2個本科專業;一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文藝學、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箇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民間文藝學博士學位授權方向,1箇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今少數民族漢文學碩士點授權方向。

師資力量

文學院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5人,專任教師32人。從職稱結構來看,32名教師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講師12人;從學歷結構來看,有博士5人,碩士19人,本科8人;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的5人,31-40歲的14人,41-50歲的10人,51-60歲的3人;從學緣結構來看,本緣教師2人,外緣教師30人。
學院現有6個教研室,分別是文藝學、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公共課教研室。學院設有5個教學實習基地。

學院成就

近年來,學院依託地域與民族優勢,秉承基礎研究與特色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其他在研項目2個,合計在研項目金額70餘萬元。獲得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得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2006至2011年,發表核心及以上級別科研論文6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0多本(部),主持國家(省部級)教學科研會議5次。

學科建設

在學校“立足西北,服務民族”辦學宗旨的指導下,學院致力於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在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成果獎評選、教改項目立項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現有1個校級重點學科;有2門省級精品課,6門校級精品課;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11個項目獲得校級教改項目立項;8人次獲得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二、三等獎。

學院領導

盧桂芳,女,藏族,1957年9月出生,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黨總支書記。
劉潔,女,漢族。1963年5月生,遼寧黑山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教育碩士。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冬梅,女,漢族,1971年2月生,山東省淄博市人,中共黨員,文學碩士,副教授,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業務副院長。
馬巍巍,男,回族,1975年5月生,1997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西北民族大學財務處、漢語系、校團委和文學院工作,大學本科學歷,獲得經濟學學士和文學學士,蘭州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行政副院長。
鐵英秀,女 ,1967年9月生 ,1988年畢業於西藏大學,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辦公室主任。
阿米娜,女,1977年7月出生,2002年留校工作,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在西北民族大學化工學院擔任團乾,2008年12月至今任文學院教學秘書。
田峰,男,漢族,1983年1月出生,吉林省長春市人,2006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現任文學院團委副書記。

師資隊伍

文藝學
郭郁烈,男,漢族,1961年11月生,甘肅會寧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教授職稱,現任西北民族大學副校長,主要社會兼職有甘肅省美學會副會長、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學會理事、甘肅省語言文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等。
1982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2年至1991年6月在慶陽師專工作。期間,1986年至1987年在武漢大學文藝理論助教班學習。1991年7月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工作。1995年晉升副教授職務,2001年晉升教授職務,2000年6月被批准擔任碩士生導師,2006年7月被批准擔任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文藝理論、民間文藝學、少數民族審美學等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擔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文藝學等課程的教學。著有《審美與確證》、《甘肅文藝五十年》(合著)、《審美學教程》(合著)、《民間文學教程》(合著)、《中國歌謠集成·甘肅卷》(合編)等著作,發表論文50餘篇,部分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前沿報告》、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評述,承擔並完成國家級、部委級科研項目7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獎近10項。曾榮獲甘肅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朱廣賢,1953年9月生,甘肅文縣人,北大中文系畢業,曾在魯迅文學院進修。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學研究生導師,甘肅省文史館研究員。
主要承擔文藝理論方面的教研工作。論文《不易·簡易·變易的哲學潛思》獲甘肅省高校1995年度社科成果二等獎;《三位一體教學法》獲1997年度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專著《中國文章分類學研究》獲2002年度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獎;專著《文藝想像論》獲2002年度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專著《寫作學概論》獲2006年度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專著《文藝創造三位一體論》2009年獲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獎。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評為甘肅省優秀教師,並授予甘肅省“園丁獎”。
第環寧,1962年12月生,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1984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分配到慶陽師專中文系任教,1996年擔任中文系黨總支副書記,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10月調入西北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任教,2001年11月任西北民族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院長,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文藝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人事處處長。
多年來主要從事文藝學、美學、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出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專題研究——氣勢論》等學術專著3部、編著4部,發表文學作品百餘件,曾獲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甘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首屆“文學期刊聯合評獎優秀作品獎”、甘肅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多種獎勵;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
宋占海,男,1964年生,甘肅天祝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先後在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甘肅天水師範學院任教,現為文學院副教授、文藝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從事文學理論、美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致力西方哲學美學及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悲劇的生存論闡釋》等美學論文十餘篇,主編《西方文論史綱》教材1部,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1項,校級教改項目“文學理論課程體系及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1項;參與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安多藏區藏傳佛教新特點及發展趨勢研究”1項。
陳力,男,漢族,1978年11月生,甘肅漳縣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講師職稱。
2005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2006年7月參加工作。主要從事的教學和研究方向是文學理論,並先後在西北民族大學語言文化傳播學院、文學院承擔《大學語文》、《寫作》、《文藝學概論》、《文學概論》、《馬列文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蘇茜,女,回族,1981年8月出生,甘肅張家川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講師職稱。
200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獲學士學位;2006年至2009年在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攻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2003年7月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工作。
主要承擔基礎寫作、套用文寫作、大學語文等課程的教學。2009年9月獲得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
邱天君,男,漢族,1981年11月生,甘肅寧縣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講師職稱,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師。
2007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同年進入西北民族大學語言文化傳播學院工作,2010年晉升講師職務。
主要從事寫作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擔任本科生基礎寫作、大學語文等課程的教學。
於曉川,女,滿族,1981年8月生,河北秦皇島人,2007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文藝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講師,主要承擔基礎寫作學等課程,從事文藝美學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曾在《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名作欣賞》、《飛天》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吳世琴,1998.9至2002.6蘭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攻讀本科。
2003.9至2006.9蘭州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2006年碩士畢業後來西北民族大學工作。《西方禮儀與文化》及《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
語言學
趙輝,女,漢族,1969年12月生,遼寧興城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教育碩士,副教授。
1992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2002年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工作,2008年晉升副教授。
主要從事現代漢語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參編教材1部,參與完成廳級項目1項。
陳爍(1974----),女,甘肅臨洮人,文學博士,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漢語和敦煌文學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先後主持西北民族大學《古代漢語》課程教改項目、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朱自清散文辭彙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敦煌文學——雅俗文化交織中的儀式呈現》。在《貴州民族研究》、《甘肅社會科學》、《西北師大學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語言學研究與套用》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一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全文轉載。
丁萍,女,滿族,1974年4月生,吉林輝南人,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學位, 副教授職稱。
1998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同年留校從事現代漢語及語言學的教學工作。2006年至2009年在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攻讀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獲文學碩士。2010年起攻讀上海師範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語法理論與套用方向博士學位。2009年晉升副教授職稱。
長期從事現代漢語語法及語言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兩次獲西北民族大學“青年教師課堂講課比賽”獎,2008年獲被評為西北民族大學“十佳青年教師”。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主持完成校級教改項目一項。主講的“現代漢語”課被評為西北民族大學“校級精品課”。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理論、語法理論及其套用。
安麗卿,女,漢族,1980年5月生,青海西寧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講師職稱。
2006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文學院。同年7月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工作。主要從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法修辭、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古代漢語和方言學。
古代文學
高人雄(1957—),女,浙江杭州人。蘭州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三級教授、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校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遼金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蘭州市哲學社會科規劃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評審專家。蘭州市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外語系,1985-1991年在蘭州市輕工系統從事標準化信息與翻譯,1991-1994年蘭州大學攻讀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1994年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任教。2000年晉升副教授,2005年晉升教授。2001年獲碩士生導師資格。
主要講授《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科研方面主要從事中古文學和古代西北地域民族文學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朝民族文學研究》及省級項目多項。主持並承擔的課題主要有教育部規劃項目《關隴文化背景下的北周本土文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西文化交流視野下的先唐西域文學研究》等。出版有《北朝民族文學敘論》上、下(中華書局2011年5月)、《山水詩詞論稿》(上海古籍2005年5月)、《古代少數民族詩詞曲家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唐代文學與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主編,民族出版社2008年9月)等論著,《山水詩詞論稿》2007年獲省社科成果二等獎;文獻整理叢書《西北文獻叢書二編》2009年獲省社科成果二等獎本人排名2-5。在《文學評論》、《民族文學研究》、《西域研究》等權威刊物、CSSCI核心刊物發表及人大複印資料全文收錄論文27篇。
2007年獲校首屆“十佳教師”榮譽稱號,2009年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人選,2010年評為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鑑定工作信譽良好專家”。
劉潔,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講《中國古代文學》、《唐詩研究》、《古代文論專題研究》等課程。出版《唐詩審美十論》、《唐詩題材類論》專著2部,編著《中國古代文人與傳統文化》教材1部,發表學術及教改論文40餘篇。主持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1門、完成校級“中青年科研項目”及教改項目多項。
曾被選為西北民族大學“青年骨幹教師”、“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獲西北民族大學教學“春華獎”一等獎;獲甘肅省第七屆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及“甘肅省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優秀指導者”、校級“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唐詩題材類論》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二等獎”和“甘肅省第十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多洛肯,1971年11月出生,新疆霍城人。200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古籍所,獲文學博士,之後入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科研研究。2003年12月獲得教授任職資格。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三級教授、西北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漢文學典籍研究所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經學會、屈原學會、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甘肅省社科規劃評審專家等。
多洛肯教授的研究方向為古今少數民族漢文學研究、明清文學古籍的整理研究、明清詩文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明詩紀事補》等20餘篇,並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3部,主編教材2部,點校整理古代文獻20冊,主持並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2項,合作項目3項。
孫守京,男,漢族。1965年11月生,甘肅會寧人。198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本科生開設《先秦兩漢文學史》、《史漢導讀》、《古代小說與政治》、《蘇軾解讀》、《西方哲學簡史》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傳統文化與文學批評》、《古代漢語》、《古代文學專題》、《漢語名著專題講座》等課程。出版《儒禪哲學思問錄》、《秦漢政治與文學》、《史籍小說曲筆發微》、《漢魏士人的思想歷程》(合著)、《唐宋文史探研錄》(合著)等專著5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和學術隨筆50餘篇。
延娟芹,女,漢族,1973年10月生,山西中陽人。文學博士,副教授。中國屈原學會會員,中國文學地理學學會會員,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會員,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成員。1996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方向;2009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方向,同年晉升副教授;2010年7月進入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進行合作研究。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方向以及西北地域文學的研究,主要擔任古代文學、中國思想文化史、先秦諸子與傳統文化等課程的教學。在《蘭州大學學報》、《中國文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著有《歷代賦評註》(魏晉卷、南北朝卷,合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秦文學研究》。曾經主持完成甘肅省教育廳項目1項,參加並完成國家級、省級、校級科研項目4項。
韓華,女,漢族,甘肅金昌人,講師。分別於1996年、2007年獲四川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學位。曾在高中從事語文教學多年。現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大學語文的教學、研究工作。
丁沂璐,女,回族,山東臨沂人,1983年4月生,碩士研究生學歷。200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大學語文教研室講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工作。為本科生開設《中國古代文學》、《大學語文》、《現代漢語》等課程。
現當代文學
張向東,男,漢族,1969年10月生,甘肅通渭人,文學博士,副教授。
1990年至1994年在西北師大中文系學習漢語言文學;1999年至2002年在西北師大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導師張明廉教授),獲碩士學位;2003年至200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中國現代文學(導師郭志剛教授),獲博士學位;2008年至2010年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合作導師陳子善教授)。
1994年至2007年任教於甘肅政法學院,2007年5月晉升為副教授;2007年6月調入西北民大,現為西北民大文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清末民初的中國文學轉型和20世紀中國文學史及中國新詩。著有《語言變革與現代文學的發生》(2010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主講課程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詩歌》。
李冬梅,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老舍研究會會員、中國新文學學會會員、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
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主要承擔本科生《中國現代文學》、《港澳台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導讀》及研究生《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在《民族文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編教材3部,參與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主持蘭州市社科規劃項目及省教育廳項目各一項,主持的“20世紀中國文學系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三等獎、西北民族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指導學生獲得甘肅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曾榮獲西北民族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李小紅,女,漢族,1978年10月生,甘肅通渭人,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學位,講師,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2002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7月在中科院蘭州分院中學工作。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在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7月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工作。2009年9月晉升講師職稱。
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地域文化與文學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擔任本科生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簡史及大學語文等課程的教學。在《西北成人教育學報》等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參與多個項目及多部教材的研究與撰寫工作。獲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三等獎一次。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張天佑,1962年12月生,甘肅會寧人,1983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2008年晉升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西北民族大學語言文化傳播學院副院長,兼任甘肅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主要講授課程有《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西方現代派文學》、《馬列文論》、《魯迅研究》和《中西審美精神》等。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3部。曾獲甘肅省“園丁獎”,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一等獎、三等獎。
陳召榮,1965年3月生,甘肅山丹人。198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2007年8月獲得甘肅省人事廳教授任職資格,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寫作學會會員以及甘肅省外國文學學會理事。
主要承擔《外國文學史》、《現代派文學》、《西方宗教與文學》、《百年諾貝爾文學》、《東方文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從事20世紀西方文學研究,在《外國文學研究》、《西北師範大學學報》以及《寫作》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篇;完成著作《流浪母題與西方文學經典闡釋》、《誘惑與困惑:20世紀西方性文學》、《基督教與西方文學》,參編《20世紀的西方文學》、《流散語邊緣化:世界文學的另類價值關懷》、《外國女性文學史》等;曾獲河西學院第三屆“教學優秀獎”和“挑戰杯”甘肅賽區第五、第六、第七屆“優秀指導教師”,2008年榮獲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
羅文敏,男,漢族,1972年10月生,甘肅寧縣人,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副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文學人類學會會員,甘肅省外國文學研究會會員。
1997年6月本科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6月碩士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1年6月博士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民間文藝學方向,獲博士學位。1997年7月至2005年6月在西北師大工作,2005年7月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學工作,2008年晉升副教授,2009年遴選為碩導。
曾擔任本科生專業基礎課《外國文學》、全校選修課《莎翁名劇賞析》《外國文學經典導論》《外國文學與文化》,以及碩士生選修課《西方古代文學專題》《中西史詩研究專題》《西方文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西方文學與文論;民間文藝學。
著作有兩部:《我是小丑: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研究》(獨著)、《西方文論史綱》(合著);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3篇(其中《外國文學評論》等CSSCI刊物9篇),人大複印1篇。
主持國家社科項目、甘肅省教育廳項目、校級中青年項目、校級教改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民委項目1項;曾主持完成校級精品課1項、校級中青年項目1項。
曾獲國家民委社科獎1項,省高校社科獎2項,校級教學比賽一等獎1次,校級“十佳青年教師”稱號1次。另獲省級“三下鄉”和校級“挑戰杯”等指導獎若干。
韓曉清(1976——),男,甘肅永昌人。2007年在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講師、公共教研室主任。講授《外國文學史》、《大學語文》等課程。
盛開莉(1980-),女,漢族,1980年4月生,甘肅武威人,講師。200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文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同年7月進入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擔任教學工作。
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承擔的教學課程有《外國文學名著選講》、《女性主義與女性文學》、《外國文學》、《大學語文》、《經典名著欣賞》等。
對外漢語
黎小力(1971——),女,漢族,陝西渭南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對外漢語專業畢業,文學碩士學歷,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在西北民族大學從事留學生教學工作10餘年,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效果良好,得到留學生及國際處的好評。
現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語言理論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對外漢語教學及對外漢語教師培訓經驗,主要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及語言學在各領域的套用研究。
自1995年至今,先後發表留學生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研究論文20餘篇。參與國家級、廳級、校級科研項目及課題6項,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獲西北民族大學青年教師課堂比賽二等獎1次。先後兩次獲學校先進班主任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寧梅,格薩爾研究院院長,碩士生導師,為西北民族大學第一、二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曾在復旦大學進修,修完西北民族大學民俗學(含民間文學)碩士點全部專業課程。現為中國文學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甘肅藏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民間文學、民族文學、文學人類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民族文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神性與詩意——拉卜楞藏族民俗審美文化研究》、教材《西北民間文學概論》各一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

學科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
(一)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古代文學學科設有兩個研究方向:方向一為“古代西北地域文學研究”, 本方向將傳統的古代文學研究與西北民族地域文學研究相結合,拓展傳統古代文學研究的視野,發掘和研究西北地域多民族融合的文學遺產。方向二為“古代文學典籍整理與研究”將詩文別集的整理與歷史地理、典章制度及學術史、文化史等多學科相結合,為深入文學研究拓展深厚基礎。
(二)學術隊伍
方向一為“古代西北地域文學研究”,由高人雄教授帶頭,學術骨幹有劉潔教授、孫守京副教授、延娟芹副教授(博士);梯隊成員有韓華講師(碩士)、馬小龍講師(碩士)、甄芸助教(碩士)。方向二為“古代文學典籍整理與研究”,由多洛肯教授帶頭,學術骨幹有張秀清教授(博士)、敏春芳教授(博士)、陳爍副教授(博士),梯隊成員有安麗卿講師(碩士)、丁沂璐講師(碩士)。
(三)人才培養
繼續加強梯隊建設,引進高學歷人高職稱的創新人才1~2人。本梯隊在職攻博2人:2009年7月延娟芹在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畢業、2010年7月陳爍職攻讀古典文獻學博士畢業。劉潔2008年至2009年武漢大學訪學。2009年陳爍晉升副教授、2010年延娟芹晉升副教授,安麗卿等3人晉升講師。幫助鼓勵青年教師攻博深造。為學術骨幹提供論文發表、學術交流、課題申報等經費資助。
(四)科學研究
不斷完善學術梯隊建設,增強科研實力。科研隊伍實施學科帶頭人選拔與評估制度,建立了競爭創新、精幹高效的教學科研運行及管理機制。出版專著、學術論文要具有創新意義。在此前提下爭取每年出版專著、教材2部以上,在cssci、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篇以上。每三年爭取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個,省部級2個以上。
(五)學術交流
每1-2年組織召開1次高層次的學術會議,同時編輯出版論集。每年參加專業學術研討會5-10人次,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學術論文5-10篇。
結合申報項目、做課題課題,外出考察、查閱資料、諮詢專家,3-5人次。
(六)教學科研基礎條件建設
協助學院完善教學培養方案,研究教改措施,撰寫教改論文。爭創“古代文學”省級精品課程,爭創省級重點學科。

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級別
文學概論
郭郁烈
省級
文學概論
朱廣賢
校級
比較文學
羅文敏
校級
中國現當代文學
張天佑
校級
古代漢語
敏春芳
校級
中國古代文學
劉潔
校級
現代漢語
丁萍
校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