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碼頭遺址(襄樊碼頭)

襄樊碼頭遺址

襄樊碼頭一般指本詞條

襄樊碼頭遺址,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樊城漢水兩岸,是襄樊兩城歷史時期重要的城市交通設施,襄樊碼頭的前身為春秋時期設定的具有渡口性質的北津、東津。

襄城碼頭遺址分布於漢江南岸,從西到東共9座碼頭;樊城碼頭分布於漢江北岸,從西到東共22座碼頭。現保存較好的碼頭有18座,其中12座分布於樊城南部漢水北岸,6座分布於襄城北部漢水南岸。襄樊碼頭遺址是萬里茶道集散路段重要的商貿、交通類遺存,位於茶路水路轉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襄陽,在明清時期的茶葉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證了襄城軍事功能向樊城商貿功能轉變的重要過程,也是研究萬里茶道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實物遺存。

2019年10月,襄樊碼頭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樊碼頭遺址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襄陽市襄城、樊城漢水兩岸
  • 所處時代:清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099-1-09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所獲榮譽,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襄陽修建沿江碼頭始於春秋時的楚北津和東津,起初為簡易的陡坡式土碼頭,明代從萬山至閘口修建了防洪護城的石砌駁岸大堤,將襄陽沿江大堤的土碼頭改為石砌碼頭。
歷史上樊城受漢水侵蝕和洪水的衝擊較襄陽嚴重許多,沿江駁岸修建困難,直到清道光年間才由知府鄭敦允經過艱辛努力,採用新的修建技術和商幫會館等方面財力的大力支持,完成了從火星觀至邵家巷受漢水來洪衝擊最大的石砌駁岸和8座沿岸碼頭的改建工程,將原陡坡式土碼頭改為條石階梯式碼頭,還於部分碼頭上修建牌樓,第一次從根本上穩固了樊城江岸,因而受到襄陽人民的愛戴,專門為其修建了紀念性的祠堂一一鄭公祠。邵家巷以東至迎旭門的碼頭也在此後陸續被改建或部分被改建為石砌碼頭,成為襄陽港最繁華的商貿地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因修築樊城漢江防洪大堤和實現碼頭機械化作業的要求,襄樊部分廠礦、運輸企業對火星觀、米公祠(今千福碼頭)、林家巷、望觀亭、官碼頭、興武街、回龍寺、老龍堤(夫人城)、閘口等舊碼頭進行了改造。

遺址特點

綜述
襄樊碼頭遺址分布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樊城漢水兩岸,是襄樊兩城歷史時期重要的城市交通設施,襄樊碼頭的前身為春秋時期設定的具有渡口性質的北津、東津,並隨著襄樊商業、交通地位的突顯不斷完善。襄城碼頭遺址分布於漢江南岸,從西到東共9座碼頭;樊城碼頭分布於漢江北岸,從西到東共22座碼頭。現保存較好的碼頭有18座,其中12座分布於樊城南部漢水北岸,6座分布於襄城北部漢水南岸。
襄樊碼頭遺址
襄樊碼頭遺址
樊城碼頭
火星館碼頭,位於樊城的最西端,是樊城重要的軍事據點,因附近舊有火星觀而得名。清同治八年(1869年)始建,寬5米,28級。碼頭為條石駁岸,上游條石刻有“光緒丁西年河工監修”。火星觀碼頭上腮明口長約110米,下腮明口長約100米,磯頭堅固雄偉,迎流頂沖,十分險要。岸線位於火星觀磯頭上下腮明口之間,踏步式,現有石階33級。
襄樊碼頭遺址
樊城沿岸碼頭分布圖
大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米公祠東南側。碼頭保存完好。下方呈扇形,凸出於河岸,有石台階14級,兩側均有條石壘砌的磯頭。上方為方形,有21級,頂上兩翼各闢六邊形高台一座,設拐角石梯六級。原為土坡式碼頭,清代道光年間改建為階級突堤式條石碼頭。
襄樊碼頭遺址
大碼頭
龍口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中州會館南側,該碼頭是重要的商貿集散地。碼頭原有兩座,現僅存一座。龍口碼頭呈“V”字形,雙層踏步式石蹬道,各有17級階梯,寬約4米。牌坊上為卷棚頂式磚砌門,短檐出翹,造型簡譜。碼頭原為陡坡式土碼頭,後於清道光年間改為條石碼頭。
中州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因面對中州會館而得名。碼頭上層有條石台階25級,下層有條石台階17級。條石駁岸仍可見完整繫船孔2件。
公館門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因臨近公館門而得名。碼頭占地面積220平方米,由石蹬道和石平台組成,上層石蹬道為扇形;下層石平台同為扇形,長16米,寬2.5米至7.3米,兩側各有石蹬道18級。石蹬道中嵌入陰刻楷書“民不能忘”石匾額一通。原為土碼頭清道光年間改建為石碼頭。
林家巷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原林家巷南,是南北商旅貨運裝卸和兩城來往的主要碼頭。碼頭由石階梯和石牌坊組成。石階梯25期,規整一致,兩邊遍置石望柱,柱間鐵鏈緊扣。石牌坊為兩柱三間式,出檐深邃,坊柱上鏤刻山水、人物、花卉等。碼頭為典型突堤式碼頭,岸線長達150米。
左家巷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因靠近左家巷而得名。可見石階梯17級。泊位清晰,條石形態完整,整體保存較好。現存繫船孔5處。
邵家巷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因靠近邵家巷而得名。現存碼頭系清代道光年間重建。據史料記載,碼頭設計獨特,石砌平台,分兩邊上下,各有石階梯10餘級,一邊供人過渡,一遍供裝卸貨物。
望峴亭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因碼頭上建有望峴亭而得名。碼頭布局嚴謹,下為大平台,兩側築石台階三十餘級,望柱三十餘根,臨水處鏤雕石龍頭兩個。平台以上為條石駁岸,以下為塊石,後加修泊岸。該碼頭是樊城碼頭中較有代表性的碼頭建築之一。
官碼頭,位於樊城漢江大道中段,麻鞋灣南端,是昔日樊城的中心和鬧市區,因清代以前是官府專用而得名。現存碼頭為清末重建,碼頭設計獨特,臨街處為一座三開間的石質騎樓,券門淨空高約5米,寬約4.5米。碼頭為單行道,岸線200米,石台階寬約4米,沿石蹬道而下,水邊置一石雕巨龍。
回龍寺碼頭,位於漢江大道東段。原為陡坡式土碼頭,清末逐漸改為石階梯碼頭。碼頭建有魁星閣,三層樓閣式建築,高約14米。現碼頭僅存石台階,是襄樊港的綜合性裝卸碼頭。
迎旭門碼頭,位於樊城最東端,是樊城重要的軍事據點。碼頭與清代同治年間所建應旭門磯頭連為一體,清代以前為內河航運中心。磯頭呈三角形,為樊城東南角城台,上腮長約65米,下腮長約40米,外為樊城護城河,現存清代大尺寸條石所砌磯頭和駁岸仍保存完好。
襄城碼頭
臨漢門碼頭,位於襄城濱江大道中段,襄城臨漢門(小北門)外,又稱小北門碼頭。明正德年間始建青石台階。碼頭現有水泥階梯17級,寬7米,岸線約為150米。現碼頭東為斜坡式,西為直立式,其中直立式碼頭正對臨漢門。
襄樊碼頭遺址(襄樊碼頭)
臨漢門碼頭
官亭碼頭,位於襄城小北門與大北門之間,原為迎接新上任官員之所。碼頭為條石直立式,水泥勾縫,岸線長102米,寬約8米,為臨漢門碼頭的輔助性碼頭。碼頭斜坡現存殘碑一通。
襄樊碼頭遺址(襄樊碼頭)
襄城沿岸碼頭分布圖
鐵樁碼頭,位於襄城濱江大道中段,因原碼頭旁有一鐵樁而得名。碼頭呈不規則形,上小下大,面積約350平方米,岸線長約50米,為條石台階式。碼頭岸線現存繫船孔石3件。
拱宸門碼頭,位於襄城拱宸門(大北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正德年間。長18.3米,寬6米,占地面積為109.8平方米,碼頭為條石台階式。共29級,上呈扇形10級,下為直立式19級。碼頭岸線現存繫船孔石3件。
襄樊碼頭遺址(襄樊碼頭)
拱宸門碼頭
震華門碼頭,位於襄城震華門外,是歷史時期襄陽戰役中重要的戰時碼頭,戰略地位顯著。現存有20世紀60年代候船室和售票廳。
襄樊碼頭遺址(襄樊碼頭)
震華門碼頭
閘口碼頭,位於襄城濱江大道閘口,西側靠近漢江大橋。原系順岸和突堤混合式碼頭,現部分改為混凝土結構的斜坡式碼頭,岸線長150米,寬50米,泊位2個。現存石駁岸和磯頭各一處。

文物遺存

襄樊碼頭遺址文物遺存主要以清朝石刻碑、匾額為主。火星館碼頭,上游條石刻有“光緒丁西年河工監修”。公館門碼頭,石蹬道中嵌入陰刻楷書“民不能忘”石匾額一通。望峴亭碼頭,兩側築石台階三十餘級,望柱三十餘根,臨水處鏤雕石龍頭兩個。官碼頭,沿石蹬道而下,水邊置一石雕巨龍。官亭碼頭,碼頭斜坡現存殘碑一通。

研究價值

襄樊碼頭遺址是萬里茶道集散路段重要的商貿、交通類遺存,位於茶路水路轉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襄陽,在明清時期的茶葉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證了襄城軍事功能向樊城商貿功能轉變的重要過程,也是研究萬里茶道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實物遺存。

所獲榮譽

2019年3月,襄樊碼頭遺址作為漢水流域保存的唯一碼頭群遺存,被列入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襄樊碼頭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襄樊碼頭遺址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樊城漢水兩岸。
襄樊碼頭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襄樊碼頭遺址,路程約5.4千米,用時約1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