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果棗

褐果棗

褐果棗(Ziziphus fungii Merr.)是鼠李科棗屬植物。攀援灌木,高達5米,幼枝和當年生枝被銹色短柔毛,小枝黑紫色或紫紅色,被疏短柔毛,具明顯的皮孔,具皮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褐果棗
  • 拉丁學名:Ziziphus fungii Mer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薔薇目
  • 鼠李科
  • 棗屬
  • :褐果棗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易危 )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葉紙質,卵狀橢圓形、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6-13 厘米,寬3-5.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近圓形,不對稱,邊緣具不明顯的細鋸齒,上面綠色,乾後變栗色,初時中脈被短柔毛,後脫落,下面被銹色密柔毛或沿脈被疏柔毛,基生3出脈,中脈每邊有2-3條明顯的次生側脈,葉脈在上面下陷,下面凸起,網脈明顯;葉柄長5-7毫米,被疏或密銹色柔毛;托葉刺1個,鉤狀下彎,長3-5毫米,基部寬扁,被銹色短柔毛。
褐果棗
清楚地圖文結合,讓閱讀者更好的了解事物。
花黃綠色,兩性,5基數,排成腋生二歧聚傘花序,或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序軸,花梗及花萼被銹色密柔毛,總花梗長6-10毫米;萼片三角形,外面被密柔毛;無花瓣;花盤厚,肉質,5裂;子房球形,被銹色柔毛,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2淺裂。
核果扁球形,長9-14毫米,直徑12-15毫米,深褐色,初時被銹色密柔毛,後漸脫落,基部有宿存的萼筒,內果皮薄,脆殼質,厚約1毫米,1-2室,具1或2個種子;果梗長4-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橫腎形,紅褐色,長8-9毫米,寬10-12毫米。花期2-4月,果期4-5月。

分布範圍

產廣東(海南島)、雲南南部和西南部。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疏林中。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用功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
藥用主治:根能治關節酸痛、胃痛、吐血、血崩、月經不調、風疹;樹皮能收斂止瀉,祛痰,鎮咳,消炎,止血;葉能治小兒時氣發熱、瘡癤;果核能治脛瘡、走馬牙疳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