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效應(又稱“正效應”)是焦耳與湯姆孫在做“焦耳-湯姆孫實驗”時所提出的兩種效應之一(另外一種叫“負效應”)製冷效應的定義通俗地講是指氣體經過絕熱節流過程之後溫度降低的現象,定量地講就是焦耳-湯姆孫係數大於0定義通俗定...
兩類循環複合後, 形成基於氣體回熱式製冷的主動磁製冷循環, 其製冷效應包含兩種不同原理的製冷過程: 一種為利用氣體膨脹效應獲取冷量的過程, 另一種為利用磁熱效應獲取冷量的過程。 通過選取不同居里溫度的磁熱工質, 可構成不同製冷溫區的耦合回熱式製冷的主動磁製冷循環, 譬如耦合 G-M(Gifford-Mcmahon)...
氣流的角速度最小,由於氣流層之間的摩擦,使動能從渦流的中心部分向邊緣部分傳輸,渦流中心部分因能量輸出而溫度降低,其邊緣部分則因能量輸入而溫度升高。這個效應是法國人蘭克於1931年發現的,以後德國人赫爾胥利用其中的製冷效應發明了渦流管,所以這個現象被稱為“蘭克-赫爾胥效應”。
波麥蘭丘克製冷(Pomeranchukcooling) 1950年波麥蘭丘克提出3He熔化曲線有一最小值,並確定該值為0.32K,而且指出在該溫度以下液3He的熵比固3He的熵小,沿著熔化曲線對3He的固液混合物進行絕熱壓縮時可以產生製冷效應。阿努弗拉耶夫在1965年用實驗證明了這種效應,他從50mK壓縮3He使溫度降到18mK,後經改進,這種...
焦耳-湯姆遜效應製冷器是70年代人們直接利用焦耳-湯姆遜製冷效應,製成微型製冷器。如製冷工作物質為高壓氮氣,它的轉換溫度高於室溫,當高壓氮氣由進口1進入熱交換器2,通過節流孔3節流膨脹而產生降溫,降溫後的氮氣經過迴路5進入帶翅片熱交換毛細管的外壁空間,與熱交換管內的高壓氮氣換熱,然後由排氣口6排出。這樣就...
製冷片內部是由上百對電偶聯成的熱電堆,以達到增強制冷(制熱)的效果。以下三點是熱電製冷的溫差電效應。1、塞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一八二二年德國人塞貝克發現當兩種不同的導體相連線時,如兩個連線點保持不同的溫差,則在導體中產生一個溫差電動勢: ES=S.△T 式中:ES為溫差電動勢 S(?)為溫差...
利用實際氣體的節流製冷效應實現製冷是人類最早採用的主動製冷方式之一。至今節流製冷歷經近200年的套用發展歷史,成為製冷與低溫工程領域套用最為廣泛的兩種方式之一(節流與膨脹)。與其他流體製冷方式相比,流體介質的節流膨脹元件簡單可靠,且系統構成靈活多樣,因此節流製冷技術套用廣泛。近年來,我國在天然氣、煤層氣及...
半導體製冷是利用熱電製冷效應的一種製冷 方式,因此又稱為熱電製冷或溫差電製冷。半導體製冷器的基本元件是熱電偶對,即把一個P型半導體元件和一個N型半導體元件連成的熱電偶。工作原理 當直流電源接通,上面接頭的電流方向是N-P,溫度降低,並且吸熱,形成冷端;下面接頭的電流方向是p-n,溫度上升,並且放熱,形成...
半導體製冷法是利用熱電效應(帕爾帖效應)的一種製冷方法。所謂的熱電效應,是當受熱物體中的電子(空穴),因隨著溫度梯度由高溫區往低溫區移動時,所產生電流或電荷堆積的一種現象。而這個效應的大小,則是用稱為thermopower(Q)的參數來測量,其定義為Q=E/-dT(E為因電荷堆積產生的電場,dT則是溫度梯度)。電氣石...
⑷溫差發電器 溫差電現象主要套用在溫度測量、溫差發電器與溫差電製冷三方面。溫差發電是利用塞貝克效應把熱能轉化為電能。當一對溫差電偶的兩結處於不同溫度時,熱電偶兩端的溫差電動勢就可作為電源。常用的是半導體溫差熱電偶;這是一個由一組半導體溫差電偶經串聯和並聯製成的直流發電裝置。每個熱電偶由一N型半導體...
節流製冷器又稱焦耳-湯姆遜(J-T)製冷器。利用焦耳-湯姆遜效應來獲得低溫的製冷器。其原理是在絕熱和不對外作功的條件不,高壓氣體經過多孔物質或小孔實現節流膨脹(從高壓降低壓力)使氣體溫度下降。定義 節流製冷器又稱焦耳-湯姆遜(J-T)製冷器。利用焦耳-湯姆遜效應來獲得低溫的製冷器。原理 其原理是在絕熱和不...
溫差電製冷 溫差電製冷是2002年公布的材料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利用佩爾捷(Peltier)效應,用電能把熱量從冷端轉移到熱端的技術。出處 《材料科學技術名詞》。
熱電製冷器的產冷量一般很小,所以不宜大規模和大製冷量使用。但由於它的靈活性強,簡單方便冷熱切換容易,非常適宜於微型製冷領域或有特殊要求的用冷場所。熱電製冷的理論基礎是固體的熱電效應,在無外磁場存在時,它包括五個效應,導熱、焦耳熱損失、西伯克(Seebeck)效應、帕爾帖(Peltire)效應和湯姆遜(Thomson)效應...
聲波製冷,即熱聲製冷,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製冷原理和方法,聲波製冷在冷卻紅外探測器件、超導電子學器件等低溫固體電子器件的微型低溫製冷領域具有特殊的優點,同時在普通製冷領域具有成為替代氟利昂製冷的潛在能力,因而受到廣泛的關注。技術原理 所有的聲波製冷的工作原理都基於所謂的熱聲效應,熱聲效應機理可以簡單...
《太陽能熱能輔助蒸汽壓縮式製冷循環理論與實驗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代彥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針對實現太陽能製冷效應穩定性和高效化難題,提出太陽能熱能利用與蒸汽壓縮製冷循環耦合的太陽能熱能輔助製冷新方法。與傳統太陽能製冷方式相比,提高了單位太陽能集熱面積對應製冷轉換效率,克服了太陽能...
3氦-4氦稀釋製冷(3He-4He dilution refrigeration)是2013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機械工程名詞。定義 利用3氦-4氦混合液分成互不相溶的兩相液體,將3氦從稀釋相中不斷抽走,而濃縮相中的3氦不斷溶於稀釋相中,產生製冷效應的一種製冷方法。出處 《機械工程名詞 第五分冊》第一版 ...
研究內容從學科交叉(半導體固體物理、材料與界面科學、電子學及控制論等)角度出發,結合多模態控制實驗法和熱開關代數理論的自適應邏輯辨識模型修正法,從巨觀元器件向微觀能量輸運介質及其物理作用效應的若干非定常因素的耦合機制入手,提出基於瞬態強化熱電製冷效應的高效界面冷卻和精確控溫技術的熱輸運及熱電轉換過程中...
半導體製冷片,也叫熱電製冷片,是一種熱泵。它的優點是沒有滑動部件,套用在一些空間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無製冷劑污染的場合。利用半導體材料的Peltier效應,當直流電通過兩種不同半導體材料串聯成的電偶時,在電偶的兩端即可分別吸收熱量和放出熱量,可以實現製冷的目的。它是一種產生負熱阻的製冷技術,其特點是...
蒸發器中汽化形成的低壓、低溫的氣體又被製冷壓縮機吸入壓縮,這樣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連續制出冷低溫水。2.溴化鋰吸收式製冷 溴化鋰吸收式製冷,同蒸氣壓縮製冷原理相同,也是利用液態製冷劑在低溫、低壓條件下,蒸發、汽化吸收載冷劑的熱負荷,產生製冷效應。不同的是,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是利用“溴化鋰—水”組成二元...
2、利用焦耳-湯姆遜效應製冷 即當高壓氣體的溫度低於本身的轉換溫度並通過一個很小的節流孔時,氣體的膨脹會使溫度下降。如焦-湯製冷器,特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性高、質量輕、體積小、無振動、無運動部件、噪聲小、成本低、致冷速度快,致冷時間通常只需15~60s(秒);3、利用氣體的等熵膨脹製冷 即氣體在等熵...
冷效應 冷效應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定義 寒冷低溫環境對個體產生的生理心理影響。主要引起感受能力與操作靈活性下降。出處 《心理學名詞》第二版
純金屬的熱電效應很小,若用一個N型半導體和一個P型半導體代替金屬,效應就大得多。接通電源後,上接點附近產生電子空穴對,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向外界吸熱,稱為冷端。另一端因電子空穴對複合,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並向環境放熱,稱為熱端。一對半導體熱電元件所產生的溫差和冷量都很小,實用的半導體製冷器是...
溫差電製冷亦稱“熱電製冷”、 “半導體製冷”。是一種製冷方法。利 用半導體的熱電溫差特性促使熱量從低溫處傳遞到高溫處。整個製冷裝置由冷板、聯接片、電堆和散熱器等構成。術語簡介 溫差電製冷是利用珀耳帖效應達到致冷的目的。1834年法國J.-C.珀耳帖發現,當兩種不同金屬連線起來並通以電流時,有一接頭吸熱,...
利用天然冰等自然冷源是製冷技術發展的初始級段。1748年英國柯倫證明了乙醚在真空下蒸發時會產生製冷效應;1755年蘇格蘭人W.Callen發明了第一台蒸髮式制冷機;1777年,NairneE.Gerale的硫酸吸水製冰試驗;1810年,J.Leslie的硫酸-水吸收式製冰裝置;1834年美國人J.Perkins獲得了乙醚在封閉循環中膨脹製冷的英國專利,...
磁冰櫃是利用磁熱效應製冷的冰櫃,它有別於傳統冰櫃,磁冰櫃不用氣體介質,其效率可達60%以上。並且具有節能的優勢。磁冰櫃 磁冰櫃是利用磁熱效應製冷的冰櫃 原理 20世紀20年代末,科學家發現某些磁性材料磁化時會放出熱量,退磁時會吸收熱量,這個過程稱為磁熱效應。磁製冷的基本原理就是藉助磁性材料的磁熱效應。
是製冷還是加熱,以及製冷、加熱的速率,由通過它的電流方向和大小來決定。一對電偶產生的熱電效應很小,故在實際中都將上百對熱電偶串聯在一起,所有的冷端集中在一邊,熱端集中在另一邊,這樣生產出用於實際的致冷器。如果在套用中需要的製冷或加熱量較大,可以使用多級半導體致冷器,對於常年運行的設備,增大致冷...
由於半導體製冷器屬電子物理製冷,根本不用製冷工質和機械運動部件,從而徹底解決了介質污染和機械振動等機械製冷冰櫃所無法解決的套用問題,並在小容量低溫冷藏箱方面具有更加顯著的節能特性極具開發推廣價值。半導體電子製冷又稱熱電製冷,或者溫差電製冷,它是利用"帕爾帖效應"的一種製冷方法,與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