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裴慎
- 別名:慎之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1989
簡介,生平經歷,家族,
簡介
裴慎,甘肅天水人。三十年代甘肅省立第一中學(現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畢業。1937年,去江南學醫,因抗戰爆發,回鄉興辦地方教育。1939年創建蓼川國小,任校長,聘請親友義務任教。1949年倡導組建洛門及洛門大眾診療所和中醫藥研究組。1956年將原洛門診所有私有財產全部捐給國家。1957年“反右”運動中身陷冤獄,1962年在天水工具機廠醫務所工作。1973年調任省勞改局蘭州醫院中醫科主任、名譽院長。寫出醫學論文20多篇,其中《麻診的辯證論治》、《天冬合劑治百日咳113例》被河北衛協和浙江醫學院證明有90%以上的療效,列為協定處方推廣。主要著作有《裴慎詩文集》、《風雨集》、《本草駢比》、《傷寒論新編》等。曾任甘肅省五、六、七屆政協常委,是隴上名醫、詩人、畫家。
生平經歷
裴慎民國6年(1917年)出生於甘肅天水武山縣洛門鄉裴家莊。自幼聰穎好學,幼時熟讀《三字經》、《百家姓》等,少時就讀省城中學成績出眾。早年負笈南雍,就讀中央大學,初學國文。後遵父“不為良相,必為良醫”遺願,棄文學醫。曾拜師南京歐陽於重、射水余無言。回鄉後在洛門開辦農雙診所。民國26年抗戰爆發,停業從戎,不久返回故里,捐地八畝作校址,創辦蓼川完全國小。1949年倡導組建洛門大眾診療所和中醫藥研究組。1957年以“反右派分子”罪名身陷冤獄,獄中四年用廢舊報紙上寫成《本草駢比》、《金匱新釋》等三十六萬字的著作。出獄後從醫於天水工具機廠醫務所。文革時期被冠以“反動學術權威”罪名關進牛棚長達六年,此間在艱苦的條件下又寫出了《裴慎醫案選》、《傷寒方證識》等四十多萬字的文稿。1973年後在甘肅省勞改局蘭州醫院任中醫科主任、名譽院長。在為百姓診治疑難疾病的同時,筆耕不輟,完成了百萬字的《本草三言》、《現代醫案選》等醫學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