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州裝裱,簡稱蘇裱,正是修復這些古舊書畫的傳統工藝。它流行於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帶,經它所修復的書畫配色文雅、做工精美、砑裝熨帖、形式多樣,因此蘇裱也成了中國傳統裱畫工藝的主要流派之一。

2011年5月23日,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為Ⅷ-13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136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蘇州書畫裝裱藝術源於南宋,由宮廷御裱逐漸轉向民間。蘇州是中國裱畫的發源地,並受其影響輻射中國及海外,受其影響較大的有北京、上海、揚州、山東及中國其他地區,海外有日本、東南亞及國外的華僑聚集地。
裝裱藝術歷唐至北宋已達到一定水平,被稱為“宣和裝”。明宣德以後吳中書畫名家輩出,重心漸漸轉移到蘇州,蘇州繼承了米芾時的優良傳統並受到吳門畫派文人的影響,隨後數百年,蘇裱的影響躍居中國之首,號稱“吳裝”。

工藝特徵

蘇州書畫裝裱可分為三類:一是裱式簡易的“紅幫”,二是專裱普通書畫的“行幫”,三是專為書畫名家和鑑古收藏家裝潢珍貴新舊書畫的“仿古裝池”。新書畫作品的裝裱主要包括:一是托料、托芯及準備輔料;二是方裁、鑲“天”、鑲“地”轉邊和貼上下夾口;三是配復背、包首、上裱背和上挺板;四是砑裝、裝桿、穿繩、封頭和貼籤條。古舊書畫的裝裱修復,仍沿襲宋朝裝裱款式和手法,全部採用“宜和裱”。蘇裱從明代起受吳門畫派影響,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選料精良,配色素雅,裝砑熨帖,款式多樣,裱工精佳等特點,展現了蘇州地域特徵。

工藝流程

一幅書畫總共有四層紙,畫芯是其中的靈魂,即書畫家在宣紙上完成的還未裝裱的作品,書畫修復的目的正是要將這些舊的、損壞的書畫的畫芯重新提取出來進行再次裝裱,使之恢復作者創作之初的模樣。傳統的書畫修復的核心工序包含“洗、揭、補、全”,使用到的器具有棕刷、排筆、啟子、馬蹄刀等。
“洗”是根據畫芯的破損程度,採用不同方法將原畫作清洗乾淨。在這個過程中一般使用透明薄膜作為保護材料,即將透明塑膠薄膜在裱台上刷平,然後把畫作置於薄膜上撫平,噴水淋潤,然後覆上宣紙。用適當的溫水進行淋洗;淋洗完成之後,在畫芯四周墊上兩層乾淨的宣紙條吸去污水,在反覆淋洗並更換宣紙條以後,不再有污水滲出,畫作即清洗乾淨。
“揭”是蘇裱的一大特點。一般書畫會在畫芯之後加托,即使用命紙來保護畫作,由於部分書畫存在過二次修復裝裱,因此裱畫師在揭紙的過程中要準確區別畫紙、補紙和命紙。對於命紙,要小心揭去;對於補紙,則要視畫芯的均勻感來決定去留。在整個揭紙的過程中要按照上下順序揭取,在揭去命紙的同時,使用濕潤的紙張覆蓋揭好的部位,以保證畫芯有一定的濕潤度,不再乾裂。如果遇到無法成片揭去的命紙時,裱畫師們就要用手指輕輕揉搓命紙,使其成為細條碎屑,再用鑷子夾走;如果碰到實在無法揭去的命紙只能用手輕搓降低其厚度,因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揭掉畫芯。
“補”是指使用針錐或起子揭下舊命紙之後,需要對畫芯上出現的破洞、裂痕進行修補。根據破損的具體情況,有齊縫、碎補、隱補、斬補四種修補方式。齊縫是指在托畫芯紙前,用水噴濕畫芯中的裂痕,利用水的浮力,手指輕輕移動畫紙,銜接紙縫,拼好後用白紙輕輕吸乾即可;碎補是針對畫作中出現的破洞採取的常見補法,即用手指將破口處搓薄,在不傷及畫芯的前提下,用毛筆蘸取糨糊刷在破口邊緣,然後將選配的補料對準簾紋經緯覆蓋在破損處,取濕毛巾將其按實,趁濕用馬刀颳去多餘的部分,同時用手搓毛口,令上下毛茬相連,使接口處平坦無痕;隱補和碎補作用相似,只不過前者更加針對細碎的破洞。在這一過程中,糨糊是必不可少的黏合劑,它的質量對於裝裱質量、裱件的平挺柔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製作糨糊時,要根據不同工序的需求進行調配。比如,托綾絹料和鑲畫時的用漿,以糊連續下滴為標準;托畫芯、覆背時以糨水呈淡米湯狀為標準。
在完成修補工作之後緊接著就是托畫芯,即使用優質宣紙覆刷於畫芯背面,並在四邊鑲上一定寬度的宣紙條,與畫芯連線。隨後翻轉揭去畫芯的薄膜後,仔細檢查畫面,沒有缺漏不當方能上牆掙平,然後便要根據所修補畫作的開裂程度為其貼折條加固。
“全”是修補舊書畫的最後一道工序,通常包含補色、接筆兩道程式。補色即補全畫芯殘缺、失色處的顏色,保證新的顏色和整個畫面色調一致;接筆則是使用現代筆墨將畫作中斷裂的筆跡接補完整。不論是補色還是接筆,兩者的目的都是使畫芯的破損處能夠與畫面完美協調。在“洗、揭、補、全”四道工序完成之後,還要根據畫作的原裱形制和尺寸,利用原天桿、地桿,對修復好的畫作進行裁剪、鑲覆和砑裝。由於書畫作品大都集中在紙絹上,因此在裝裱時要避免裱件出現不挺直或者凹凸不平的情況。
此外,修復中還要講究紙綾絹錦的色彩搭配,比如修復一幅墨色淡雅的畫芯時,通常會使用深色或古銅色助條,呈現出畫作的立體美感,從而達到藝術上的升華。經過大小十幾道工序之後,最終裝裱完成的古書畫才能獲得新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古舊字畫通過修復,能恢復書畫作品之原有面貌,使傳統文化藝術得以搶救、保護、延續、傳承,後人通過畫面能直觀地了解歷史、政治、經濟、生活和民俗方面的情況。因其與書畫、文化的高度結合,更使藝術、文化的影響得以延續和擴展。

傳承狀況

多年來蘇州博物館不斷對技藝技法進行總結創新,與同業同行積極交流,策劃舉辦各類培訓活動使蘇裱技藝得到了活化與傳承。老一輩的文物修復師通過言傳身教,將自己的知識傾囊相授,新一代修復師則苦練基本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藝傳承人。

傳承人物

范廣疇,1936年生,男,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保護措施

為了更好地修復保護館藏書畫文物,蘇州博物館於2008年組建了書畫裝裱工作室。2011年,“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蘇裱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蘇州博物館被明確為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3年3月31日,“吳裝妙技,一脈傳承——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展”開展儀式及互動體驗活動在蘇州大學博物館成功舉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