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裝裱技藝

蘇州裝裱技藝,蘇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裝裱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我國的書畫裝裱始於東漢初。但晉代以前裝背不佳,宋時范曄,始能裝背。至唐,宮內已有專職裱畫匠。 宋徽宗時,建“翰林圖畫院”,裝裱設提舉官,頒裝潢格式,裝裱裁製,具有成式,史稱“宣和裝”。
蘇裱,又稱吳裝,起源於宋元、興盛於明。明宣德(1426-1435)以後,書畫裝裱修復重心漸漸轉移到蘇州。蘇州裝裱繼承了米芾的優良傳統,更見完善。明嘉靖萬曆(1522-1619)年間為蘇州裝裱的全盛時期,時稱“吳裝最善,他處無及”。“裝潢能事,普天之下,獨遜吳中”。當時,裝裱匠中的國手有:孫鳳、湯傑、強百川、莊希叔等。清乾嘉時,全國裝潢競重蘇工。民國年間,常熟夏品山至上海師從石林坤處學習古舊字畫修復,學成歸蘇開古玩店,設立修復古舊字畫工場,招收的門徒連海泉、馬秉輝、連海泉等,後來都成為修復字畫高手。紀國鈞則師從舅父浦老先生學習裝裱,後來也在夏品山處修復古舊字畫。

傳承保護

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曾聘請蘇州著名裝裱師紀國鈞、連海泉、謝根寶、馬炳輝赴京工作。他們回蘇後,招收學徒,培養了一批裱畫高手。“文革”後,蘇州“古松軒”、“吳門畫苑”皆併入蘇州民間工藝廠,建立裱畫車間,使蘇州修復古舊字畫、仿古裝池高手集中在一起。曾先後為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天津藝術博物館、杭州文物商店、長沙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蘇州文物商店等修復古舊字畫。同時,還裝裱了大量書畫出口海外。
“吳裝”善於仿古裝池。“仿古裝池”,即裝裱修復舊書畫,除須具備新書畫裝裱的要素外,還須增加漂洗,揭畫芯,補畫芯,刮口子、上膠礬和全色,貼直條、隱補、接筆等工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蘇裱”形成了“選料精良,配色素雅,裝砑熨貼,裱工精佳” 的特徵。
裝裱與書畫的高度結合,使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得以延續和擴展。新書畫作品通過裝裱,能張掛欣賞,使繪畫藝術得到充分體現;破損的古舊字畫通過修復,能恢復書畫作品原貌,使傳統書畫藝術得到搶救和保護。歷代破損或殘缺不全的著名書畫通過修復裝裱還原,有利於收藏,並提高了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