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流行於廣東省珠海市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傳統技藝,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是裝裱修復書畫、碑貼的一門特殊手藝,是伴隨著中國書畫歷史而產生的“書畫裝裱修復”其中一個流派。“蘇裱”裝飾較素靜淡雅,挺拔柔軟,選料精良,裝制熨貼、整舊得法、形式多樣、裱工精佳;並講求防霉、防蟲。歷代蘇裱妙手,都各有一套修復古舊書畫的完整流程。

2021年6月18日,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被列入珠海市第十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6月18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珠海市高新區
  • 申報單位: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社會事業局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譜系,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裝裱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據長沙馬王堆出土的 “T”形帛畫考證,書畫裝裱歷史悠久。流傳至今的有唐張彥遠著的《歷代名畫記》、明周嘉胄《裝潢志》著作對裝裱修復技藝都詳盡說明。
宋微宗時期設立宣和畫院,裝裱師列入官職,成為文思院六種待詔之一。在皇家的倡導下,書畫家、裝裱師精心探究的基礎上,終於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 的格式。裝裱技藝成為專門行業。在蘇州、揚州、北京、上海、開封等地先後出現了許多馳名中外的書畫裝裱店鋪。南宋時期逐漸形成以蘇州(吳郡)為中心的“蘇裱(吳裝)”工藝為代表的裝裱流派。
明周嘉胄《裝潢志》“妙技”云:“裝潢能事,辯糠遷乘普天之下,獨遜吳中。吳中千百之家,求其盡善者,亦不數人。往如湯強二氏,無忝國手之稱。後雖時不乏人抹拜促跨,亦必主人精審,於中參究,料用盡善,一一從心,乃得相成合美,俾妙跡投胎得所,芳名再世,功豈淺鮮哉?”。又有“吳裝最善,他處無及”的佳評(見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以後更是名家輩出,技藝益精。
解放戰爭後,蘇裱在保護古代文物,發展書畫藝術,促進文化交流,擴大工藝美術出口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2年,江蘇淮安裝裱世家的郝壽宏隨江蘇文化交流團到澳門、珠海交流,將蘇裱(吳裝)技藝帶入珠海。

工藝特徵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源於蘇裱技藝,是以蘇裱技藝的素靜淡雅,挺拔柔軟,選料優良,裝制熨貼,整舊得法,形式多樣,裱工精佳為基礎,結合嶺南氣候環境,精心研製防霉防蟲配方獨特的漿糊,改良工藝,對鏡框進行特別的防潮處理方式來保護嶺南地區的書畫作品,使其作品不受嶺南特殊高溫高濕的氣候影響,美觀大方。

工藝流程

裝裱修復用漿糊
漿糊的好匪拔壞直接關係著作品裝裱的質量及作品的壽命。怎樣使裱件既粘合牢固又柔軟平整,且能防蟲、防霉。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所用漿糊是用合成糊:
  1. 採用高筋小麥粉(指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1.5%-13.5%左右的麵粉)和面-醒面-洗粉-濾漿-去性-養漿-取漿-加明礬-熬制-養糊
  2. 嶺南石花菜:石花菜浸泡-搗碎-熬制-冷卻待用
  3. 白及汁。
漿糊用時視天氣和書畫存放環境添加中藥。配製比例按工藝要求各不同。改良後的漿糊裝裱過的書畫柔軟、平實、瓦卷變形小,不像純麵粉糊潮濕容易霉變、乾燥容易瓦卷;不像純石花菜糊容易折皺起皮、空泡。
裝裱工序流程
托-裱-裝
托:配紙-刷漿-覆紙-上牆-復勁
裁錦綾-刷漿-撐絲-覆紙-除糊-上牆-復勁
裱:下牆-方裁-配料-鑲接-裁齊-折邊卷邊-做夾口-配紙-托紙(刷漿)-翻包首-覆紙-潤接口(刷漿)-覆畫-復褙-貼籤條-提氣-上牆掙平-復勁
裝:下牆-打蠟-砑光-剔廢邊-裝配桿軸(裝框)-上桿-系扎帶(裝框)
  • 裝裱技法——托
1.托畫心
先對畫望聞問切,望 紙的類別(紙質咋樣)、墨色(是否加料墨等)、顏料(附著情況),聞 墨味(是否變質墨等是否跑墨),問 情況(很多書畫家有獨特配辨旬備方、技法),切 動手感覺紙張材質、探少精試墨等。配托畫紙(命紙、紙質要好,一般是棉料。四周比畫心大2CM左右)
通過望聞問切了解書畫的情況來採用什麼技法托。書畫不易跑墨走色的採用濕托。容易走色的採用飛托和乾托。
濕托:將畫心背面向上,噴少許水讓畫心潮潤少時。將調配好的漿糊用漿刷均勻刷在畫心背面。先中間後兩邊,米字型向外刷,刷均勻後檢查有無漏點、有無刷毛、雜質等,如有用鑷子夾起。刷漿是要留意將刷和墨、顏料摩擦有無走色,一切細心留意,有問題及時解決。刷好漿後取配好的命紙從一邊用棕刷覆紙(注意每邊預留的距離),覆好後雄棗企用棕刷排兩遍,先左右方向排,再上下方向排。在預留的紙邊上搭上1CM的漿糊,將畫心揭起正面向外上牆,刷平刷實畫心四周,在右邊揭一小孔,向裡面吹氣,使畫心背面離牆。上牆掙平晾乾(上牆2-3天,反覆噴水4-5次,讓畫心反覆伸縮,增強紙張韌勁)。
飛托:先把漿糊刷在紙上,再將畫心正面向上覆上(視畫心情況在畫心上浮一張薄紙防止顏料因棕刷摩擦走色)。翻過來排實、上牆。
乾托:先把漿糊刷在紙上,再用另一張乾紙墊在已刷好漿紙的下面,以吸取一部分漿紙的水分。將畫心正面向下,用漿紙覆上排實、上牆。
2.托錦綾
根據畫面選擇花綾、錦綾或絹。量好尺寸,採用抽絲的方式剪裁。將錦、綾反面向上,用漿糊固定好四周,橫平豎直。用漿刷將調配好的漿糊均勻撒在錦綾上固定,採用米字型向外刷。刷好後用另一棕刷在邊1CM出向外撐絲,保持錦、綾四捉棵朽周橫平豎直,紋理不變。檢查刷漿時有無雜質遺落,如有要剔除,按濕托畫心的方法覆紙,排實。揭起移到另一乾淨台面排實(除糊),在預留紙邊上塗漿糊,上牆掙平晾乾。(和畫心同時噴時伸展,這樣它們的紙張韌勁達到一樣)
方裁 :將伸展好的畫心從牆上取下,先取一邊字比較靠邊的(或落款的一邊)裁齊,把畫心以齊邊為齊對摺打點,以打點兩點裁切,再以兩個齊邊為齊左右打點,裁切,畫心方正完畢。取下錦綾,按尺寸要求裁切錦綾。先配書畫的長邊,再配短邊。以橫畫心為例,先配書畫的長邊(上下),再配短邊(左右)。按要求、款式配鑲料(錦綾)。
鑲接:將方裁好的畫心背面向上,在畫邊2MM處塗上漿糊(按配料的順序),將鑲料背面向上順著塗漿糊的印將鑲料粘上,抹平、抹直,裁掉多餘的,再開始另一邊。按款式要求接好每一步。所有接口不得大於2MM。
鑲接好後晾乾少許,裁齊、折邊、卷邊、作夾口、配紙(覆褙紙和托畫心一樣,兩層)、包首。
  • 裝裱技法——裱(復褙)
調配好漿糊,將先配好的包首、覆褙紙刷上漿糊,再覆一層紙。將鑲接好的畫心正面向下,用剛刷漿糊的半乾漿刷沿鑲接口拖一下(潤接口),翻面捲起(潤);在第二層覆褙紙上刷上漿糊,再將卷著的畫以正面向上覆在刷好漿的覆褙紙上,輕排。將畫(兩層覆褙紙和畫一起)揭起,翻面(背面向下)排實(橫著輕排,服帖),揭起(原位!不可移動),第一遍輕力橫排,第二遍豎排,加力排實;貼籤條;在預留的紙邊上刷漿糊,揭起上牆,四周固定,吹氣。掙平晾乾4-5天(前兩天噴水、協調伸展、統一韌勁)。
從托、復褙到下牆,在牆上緩筋伸展不得低於4次。
  • 裝裱技法——裝
將牆上晾乾的書畫取下,背面向上,打蠟(白蠟溶後加明礬)砑光,剔邊,按款式、工藝要求裝框、裝桿軸。
鏡框:用特種膠將玻璃與鏡框粘好(一防止鏡框變形,二防止潮氣進入),在鏡框裡面再打上玻璃膠(均勻無氣孔)。按尺寸將書畫裁切好放入鏡框,放入防潮紙,放底板(環保板)固定,用特種膠封好。框邊貼上膠,封上密封膜,貼好封邊膠。這樣裝好的鏡框前後都有兩遍的防潮措施,畫也乾透,環保板及防潮紙也可緩解乾濕度(書畫是不能真空環境下保管的。書畫保管的相對濕度在55%至65%。太乾容易變脆,太濕容易生霉)。
修復(洗、揭、補、全、染)
一些作品由於多種原因出現如:水痕跡、煙燻日曬、發霉(如紙、絹畫心變黑髮黃,其墨色暗淡無光,或受潮發霉、被蟲咬等),以致筆墨污損殘缺,糟朽斷裂破碎脫開等無法再懸掛欣賞、研究,一般年代愈遠的作品,受損程度愈重,這就需要重新裝裱(修復)。重新裝裱(修復)的作品必須經過精心揭裱修復,做到修舊如舊,猶如枯木逢春,才能恢復古書畫作品的原貌,就像患了重病去請醫生醫治一樣,醫生的醫術高明,就能隨手藥到病除,迅速恢復健康;醫生無能,病人服了藥會誤事死亡,其功效等同於再次創造古舊書畫的的藝術生命,並再現原作的藝術風采,有益於欣賞收藏,延長書畫壽命,使之達到真正的紙壽千年。
對受損、污染作品進行清洗。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針對書畫物質層進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質。“畫復鮮明,色亦不落”為淋洗要旨。去除非書畫表層及形象層之外的各種有害物質(其中畫面的石青、石綠、花青、洋紅等重彩不宜直接接觸化學藥品,清洗去污時尤要注意),儘可能不損害紙張絹素的機體、質地及應有的古舊氣色,儘可能保留書畫表面由於多年形成的“包漿”。基本原則:先水後劑,先土後洋。
乾洗: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綿等方式清除畫心污染物。
水洗:積塵的畫心色暗氣沉,或遭水浸形成水漬痕,使用40℃~50℃溫熱水悶浸或漂洗去污,可除去大部分水漬痕,水溫愈高洗滌效果愈好,但超過85℃的水溫會破壞紙纖維並損及顏料。
揭去畫心背面的背紙與托紙。這道工序是整個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揭”的水平如何,將會給書畫壽命帶來決定性的影響。這一點早已成為人們共識,“書畫不遇名手裝池,雖破爛不堪,寧包好藏之匣中……性急而付拙工是滅其跡也。拙工謂之殺畫劊子。”這樣的告誡屢見不鮮,不少古書畫作品正是因為“揭”之不當而斷送了性命。
對於殘損以及質地糟朽、鬆散的紙本畫心,一般是將其正面飛翹及顏色固定後,以清水悶潤,還需貼附上略大於畫心的油紙上,刷平排實,然後反置於裱案上待揭。
“揭”的基本原則是在不損傷原作形象、畫意的基礎上,乾淨地揭去舊紙。其中,對於托紙的揭去尤要當心,一些破損嚴重的古書畫,則儘量不要揭掉原托心紙,正如米芾所言“若古紙去其半,損字精神,一如摹書。”在“揭”之前,對畫心的質地、色彩及破損程度一定要作充分的研究,分析是否是必須“揭”才能進一步修復,不是破損非常嚴重的作品最好不要揭裱,雖然傳統書畫材料及粘合劑使修復具備了可逆性,但揭一次便損傷一次作品,一定慎之又慎。
對破損處主要進行背面處理,少部分在正面處理。即選擇適當的材料巧補破損及殘缺的書畫物質層。畫心經過淋洗揭托之後,斷裂破洞缺損之處都暴露無遺,補上相似材質、相似光澤、色澤的材料,不僅能夠書畫材質層厚薄一致,利於長期保存,不致斷裂,也為下一步在殘缺處“全補”形象層提供基礎。好的補料和技術要求達到肉眼不能辨別的程度(在刮磨口時一定不能損害原畫意,儘量減少對原物質層的破壞)。
配備補料:根據畫心質地來選配粘補材料,儘量求得補料在質(質地)、紋(簾紋、絲紋)、光(包漿)、色(顏色)四個方面的一致。對補料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不僅僅是為了使所修補書畫完美無缺,更為重要的是要著眼於補料與原材質的相互兼容性,更加利於所修補書畫的保存與延壽。配備補料絕不能將畫心自身的空餘處裁切下來當做補料,這種“挖肉補瘡”的做法,實則是對畫心的嚴重破壞,絕對不可取。
補殘缺:一般有三種方法,即刮磨口細補法(亦稱“零補”,“貼補”)、整托補心法、斬補法(亦稱“鑲補”,採用哪種粘補方法,主要是根據畫心的殘破程度,以及不同的質地來決定,並立足於不傷絹素,有益延存的角度。
對缺損墨、顏料部分修補接筆。對破損、缺損部分進行全色,使其顏色統一。包括“全色”與“補筆”。一般先全色,後補筆,全色最高水平為“四面光”,補筆是將失去的畫意重新添接上,總的要求則是儘可能達到“天衣無縫”。
古舊書畫經過以上工序後,可以說已經基本上恢復了健康的機體,而“全補”則是想進一步恢復畫面的完整性,在神采與氣息上與古人共呼吸。
上膠礬:經過托補、貼折條後的古書畫,須先以清水或淡膠礬水將畫心悶平,掙於壁上,乾後方能全補。對於膠礬水多少為度,既能承托住顏色,利於行筆,不會“漏礬”,又能不傷書畫底子,則是因畫、因時、因人而異,很難有固定模式,只有以積累的豐富經驗來應付各種變幻的情況。
全補:這是技藝難度高的一道工序,它除了對自身質量有具體的要求外,也是對所配補料、染色、刮磨口子、粘補等各道工序的綜合檢驗,是修復人員綜合素質的體現,並且要求修復者具備一定的書畫基本功。但設色、運筆與畫家那種縱橫揮毫、隨意發揮的情況又不同,“全色”要掌握好點、勾、染、波進等幾種方法,“補筆”則根據原書畫之意靈活添補。
對帶有顏色的畫心託命紙進行染色處理,使其修補處接近原色、還原自然。如需要也要渲染花綾。
步驟:需經過傳統書畫修復揭裱工藝完成書畫的修復工作。
  1. 拍照記錄紙質藏品現狀,做好修復前記錄;
  2. 以畫面顏色最淺處為準,準備顏色和材質相近的補紙;
  3. 用軟毛刷清除表面浮塵,再用水試驗各顏色遇水暈色或脫落情況;
  4. 如無上述現象,將比畫心略大的保護薄膜(油紙)用清水固定在操作台面;
  5. 將畫面向上鋪於保護薄膜(油紙)正中,噴水霧使紙張軟化,拼對展平並使用蒸餾水進行清洗;
  6. 畫心正面襯墊保護薄膜(油紙),將畫面翻轉排實後去掉背面的保護薄膜(油紙),揭去原有背紙
  7. 用補紙補全破損處,托底並加托軟局條;
  8. 晾乾後,在畫面摺痕處背面隱補及打折條;
  9. 上壁掙平;
  10. 用國畫顏料對顏色不理想的部分進行全色及接筆;
  11. 下壁後方裁;
  12. 按照傳統工藝進行裝裱。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文化價值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源於蘇裱,保留蘇裱的素靜淡雅,挺拔柔軟,選料優良,裝制熨貼,整舊得法,形式多樣,裱工精佳的特點,結合嶺南氣候,獨特配製的漿糊、防潮工藝的鏡框。解決了珠海及周邊地區書畫蟲蛀、發霉的難題。修復的書畫整舊得法,延長書畫的壽命,作品可以反覆裝裱修復,輔以純天然環保材料,無破壞紙纖維成分。已是珠海及周邊文保單位機構、收藏家的首選合作單位。裝裱、搶救修復過大批珍貴書畫作品。
學術價值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突破蘇裱技藝地域局限,改良配方,立於珠海,服務嶺南,裝裱修復過廣東地區書畫作品及珍貴文獻資料。多次到宣紙產地涇縣、錦綾產地湖州,到車間和工作人員了解生產製作流程、材料配比,了解在裝裱技藝中宣紙、錦綾的變化、套用,修復過程中宣紙、錦綾的變化、簾紋的選擇、配對。
實用價值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是結合珠海市當地氣候環境應運而變,珠海及嶺南地區及港澳地區有大批的書畫作品亟待裝裱修復,裝裱技藝幾乎不受身體力量、性別、年齡的限制,從業年齡也有做到80多歲。可以使更多的人員在此行業長足發展,還可以對下崗失業人員在勞動部門培訓就業,從事書畫裝裱、書畫修復行業。總體上增加了社會就業人數。對環境零排放,在社會投入成本極低的情況下,就可以解決人口就業創收。

傳承譜系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是1992年江蘇裝裱藝人郝壽宏傳入珠海。
其高祖父郝繼賢(1861-1926),(祖上郝澄為宋朝宣和畫院畫師)秀才,郝繼賢工於淮安運河總督府(畫師及書畫裝裱修復),
郝承文(曾祖父)(1886-1948),秀才,郝承文工於漕運河總府文書(書畫、圍棋、裝裱修復)。
郝同方(祖父)(1911-1964),創:“跡源齋”齋號(書畫樂譜),
郝正科(父親),原名郝飛(1934-2016),繼承父輩裝裱修復技藝,工作之餘裝裱修復書畫及書籍整理。
郝壽宏(1963-)(書畫、書畫裝裱),自幼隨父親郝正科學習書畫裝裱(修復),1992年隨江蘇省交流團到訪珠海(交流團藝術家現場揮毫送珠海、澳門書畫作品的裝裱),被珠海文聯等單位挽留於珠海,將蘇裱技藝帶入珠海,結束珠海書畫作品到廣州等地區裝裱的歷史。
王芳登 1999年3月來珠海隨郝壽宏學習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2006年從師父(師父到外地發展)手中接過“跡源齋”書畫裝裱修復招牌。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
傳承譜系圖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2年6月11日11:00,在珠海市唐家灣鎮壽山祠舉行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講座。
裝裱工序流程
托-裱-裝
托:配紙-刷漿-覆紙-上牆-復勁
裁錦綾-刷漿-撐絲-覆紙-除糊-上牆-復勁
裱:下牆-方裁-配料-鑲接-裁齊-折邊卷邊-做夾口-配紙-托紙(刷漿)-翻包首-覆紙-潤接口(刷漿)-覆畫-復褙-貼籤條-提氣-上牆掙平-復勁
裝:下牆-打蠟-砑光-剔廢邊-裝配桿軸(裝框)-上桿-系扎帶(裝框)
  • 裝裱技法——托
1.托畫心
先對畫望聞問切,望 紙的類別(紙質咋樣)、墨色(是否加料墨等)、顏料(附著情況),聞 墨味(是否變質墨等是否跑墨),問 情況(很多書畫家有獨特配方、技法),切 動手感覺紙張材質、試墨等。配托畫紙(命紙、紙質要好,一般是棉料。四周比畫心大2CM左右)
通過望聞問切了解書畫的情況來採用什麼技法托。書畫不易跑墨走色的採用濕托。容易走色的採用飛托和乾托。
濕托:將畫心背面向上,噴少許水讓畫心潮潤少時。將調配好的漿糊用漿刷均勻刷在畫心背面。先中間後兩邊,米字型向外刷,刷均勻後檢查有無漏點、有無刷毛、雜質等,如有用鑷子夾起。刷漿是要留意將刷和墨、顏料摩擦有無走色,一切細心留意,有問題及時解決。刷好漿後取配好的命紙從一邊用棕刷覆紙(注意每邊預留的距離),覆好後用棕刷排兩遍,先左右方向排,再上下方向排。在預留的紙邊上搭上1CM的漿糊,將畫心揭起正面向外上牆,刷平刷實畫心四周,在右邊揭一小孔,向裡面吹氣,使畫心背面離牆。上牆掙平晾乾(上牆2-3天,反覆噴水4-5次,讓畫心反覆伸縮,增強紙張韌勁)。
飛托:先把漿糊刷在紙上,再將畫心正面向上覆上(視畫心情況在畫心上浮一張薄紙防止顏料因棕刷摩擦走色)。翻過來排實、上牆。
乾托:先把漿糊刷在紙上,再用另一張乾紙墊在已刷好漿紙的下面,以吸取一部分漿紙的水分。將畫心正面向下,用漿紙覆上排實、上牆。
2.托錦綾
根據畫面選擇花綾、錦綾或絹。量好尺寸,採用抽絲的方式剪裁。將錦、綾反面向上,用漿糊固定好四周,橫平豎直。用漿刷將調配好的漿糊均勻撒在錦綾上固定,採用米字型向外刷。刷好後用另一棕刷在邊1CM出向外撐絲,保持錦、綾四周橫平豎直,紋理不變。檢查刷漿時有無雜質遺落,如有要剔除,按濕托畫心的方法覆紙,排實。揭起移到另一乾淨台面排實(除糊),在預留紙邊上塗漿糊,上牆掙平晾乾。(和畫心同時噴時伸展,這樣它們的紙張韌勁達到一樣)
方裁 :將伸展好的畫心從牆上取下,先取一邊字比較靠邊的(或落款的一邊)裁齊,把畫心以齊邊為齊對摺打點,以打點兩點裁切,再以兩個齊邊為齊左右打點,裁切,畫心方正完畢。取下錦綾,按尺寸要求裁切錦綾。先配書畫的長邊,再配短邊。以橫畫心為例,先配書畫的長邊(上下),再配短邊(左右)。按要求、款式配鑲料(錦綾)。
鑲接:將方裁好的畫心背面向上,在畫邊2MM處塗上漿糊(按配料的順序),將鑲料背面向上順著塗漿糊的印將鑲料粘上,抹平、抹直,裁掉多餘的,再開始另一邊。按款式要求接好每一步。所有接口不得大於2MM。
鑲接好後晾乾少許,裁齊、折邊、卷邊、作夾口、配紙(覆褙紙和托畫心一樣,兩層)、包首。
  • 裝裱技法——裱(復褙)
調配好漿糊,將先配好的包首、覆褙紙刷上漿糊,再覆一層紙。將鑲接好的畫心正面向下,用剛刷漿糊的半乾漿刷沿鑲接口拖一下(潤接口),翻面捲起(潤);在第二層覆褙紙上刷上漿糊,再將卷著的畫以正面向上覆在刷好漿的覆褙紙上,輕排。將畫(兩層覆褙紙和畫一起)揭起,翻面(背面向下)排實(橫著輕排,服帖),揭起(原位!不可移動),第一遍輕力橫排,第二遍豎排,加力排實;貼籤條;在預留的紙邊上刷漿糊,揭起上牆,四周固定,吹氣。掙平晾乾4-5天(前兩天噴水、協調伸展、統一韌勁)。
從托、復褙到下牆,在牆上緩筋伸展不得低於4次。
  • 裝裱技法——裝
將牆上晾乾的書畫取下,背面向上,打蠟(白蠟溶後加明礬)砑光,剔邊,按款式、工藝要求裝框、裝桿軸。
鏡框:用特種膠將玻璃與鏡框粘好(一防止鏡框變形,二防止潮氣進入),在鏡框裡面再打上玻璃膠(均勻無氣孔)。按尺寸將書畫裁切好放入鏡框,放入防潮紙,放底板(環保板)固定,用特種膠封好。框邊貼上膠,封上密封膜,貼好封邊膠。這樣裝好的鏡框前後都有兩遍的防潮措施,畫也乾透,環保板及防潮紙也可緩解乾濕度(書畫是不能真空環境下保管的。書畫保管的相對濕度在55%至65%。太乾容易變脆,太濕容易生霉)。
修復(洗、揭、補、全、染)
一些作品由於多種原因出現如:水痕跡、煙燻日曬、發霉(如紙、絹畫心變黑髮黃,其墨色暗淡無光,或受潮發霉、被蟲咬等),以致筆墨污損殘缺,糟朽斷裂破碎脫開等無法再懸掛欣賞、研究,一般年代愈遠的作品,受損程度愈重,這就需要重新裝裱(修復)。重新裝裱(修復)的作品必須經過精心揭裱修復,做到修舊如舊,猶如枯木逢春,才能恢復古書畫作品的原貌,就像患了重病去請醫生醫治一樣,醫生的醫術高明,就能隨手藥到病除,迅速恢復健康;醫生無能,病人服了藥會誤事死亡,其功效等同於再次創造古舊書畫的的藝術生命,並再現原作的藝術風采,有益於欣賞收藏,延長書畫壽命,使之達到真正的紙壽千年。
對受損、污染作品進行清洗。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針對書畫物質層進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質。“畫復鮮明,色亦不落”為淋洗要旨。去除非書畫表層及形象層之外的各種有害物質(其中畫面的石青、石綠、花青、洋紅等重彩不宜直接接觸化學藥品,清洗去污時尤要注意),儘可能不損害紙張絹素的機體、質地及應有的古舊氣色,儘可能保留書畫表面由於多年形成的“包漿”。基本原則:先水後劑,先土後洋。
乾洗: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綿等方式清除畫心污染物。
水洗:積塵的畫心色暗氣沉,或遭水浸形成水漬痕,使用40℃~50℃溫熱水悶浸或漂洗去污,可除去大部分水漬痕,水溫愈高洗滌效果愈好,但超過85℃的水溫會破壞紙纖維並損及顏料。
揭去畫心背面的背紙與托紙。這道工序是整個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揭”的水平如何,將會給書畫壽命帶來決定性的影響。這一點早已成為人們共識,“書畫不遇名手裝池,雖破爛不堪,寧包好藏之匣中……性急而付拙工是滅其跡也。拙工謂之殺畫劊子。”這樣的告誡屢見不鮮,不少古書畫作品正是因為“揭”之不當而斷送了性命。
對於殘損以及質地糟朽、鬆散的紙本畫心,一般是將其正面飛翹及顏色固定後,以清水悶潤,還需貼附上略大於畫心的油紙上,刷平排實,然後反置於裱案上待揭。
“揭”的基本原則是在不損傷原作形象、畫意的基礎上,乾淨地揭去舊紙。其中,對於托紙的揭去尤要當心,一些破損嚴重的古書畫,則儘量不要揭掉原托心紙,正如米芾所言“若古紙去其半,損字精神,一如摹書。”在“揭”之前,對畫心的質地、色彩及破損程度一定要作充分的研究,分析是否是必須“揭”才能進一步修復,不是破損非常嚴重的作品最好不要揭裱,雖然傳統書畫材料及粘合劑使修復具備了可逆性,但揭一次便損傷一次作品,一定慎之又慎。
對破損處主要進行背面處理,少部分在正面處理。即選擇適當的材料巧補破損及殘缺的書畫物質層。畫心經過淋洗揭托之後,斷裂破洞缺損之處都暴露無遺,補上相似材質、相似光澤、色澤的材料,不僅能夠書畫材質層厚薄一致,利於長期保存,不致斷裂,也為下一步在殘缺處“全補”形象層提供基礎。好的補料和技術要求達到肉眼不能辨別的程度(在刮磨口時一定不能損害原畫意,儘量減少對原物質層的破壞)。
配備補料:根據畫心質地來選配粘補材料,儘量求得補料在質(質地)、紋(簾紋、絲紋)、光(包漿)、色(顏色)四個方面的一致。對補料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不僅僅是為了使所修補書畫完美無缺,更為重要的是要著眼於補料與原材質的相互兼容性,更加利於所修補書畫的保存與延壽。配備補料絕不能將畫心自身的空餘處裁切下來當做補料,這種“挖肉補瘡”的做法,實則是對畫心的嚴重破壞,絕對不可取。
補殘缺:一般有三種方法,即刮磨口細補法(亦稱“零補”,“貼補”)、整托補心法、斬補法(亦稱“鑲補”,採用哪種粘補方法,主要是根據畫心的殘破程度,以及不同的質地來決定,並立足於不傷絹素,有益延存的角度。
對缺損墨、顏料部分修補接筆。對破損、缺損部分進行全色,使其顏色統一。包括“全色”與“補筆”。一般先全色,後補筆,全色最高水平為“四面光”,補筆是將失去的畫意重新添接上,總的要求則是儘可能達到“天衣無縫”。
古舊書畫經過以上工序後,可以說已經基本上恢復了健康的機體,而“全補”則是想進一步恢復畫面的完整性,在神采與氣息上與古人共呼吸。
上膠礬:經過托補、貼折條後的古書畫,須先以清水或淡膠礬水將畫心悶平,掙於壁上,乾後方能全補。對於膠礬水多少為度,既能承托住顏色,利於行筆,不會“漏礬”,又能不傷書畫底子,則是因畫、因時、因人而異,很難有固定模式,只有以積累的豐富經驗來應付各種變幻的情況。
全補:這是技藝難度高的一道工序,它除了對自身質量有具體的要求外,也是對所配補料、染色、刮磨口子、粘補等各道工序的綜合檢驗,是修復人員綜合素質的體現,並且要求修復者具備一定的書畫基本功。但設色、運筆與畫家那種縱橫揮毫、隨意發揮的情況又不同,“全色”要掌握好點、勾、染、波進等幾種方法,“補筆”則根據原書畫之意靈活添補。
對帶有顏色的畫心託命紙進行染色處理,使其修補處接近原色、還原自然。如需要也要渲染花綾。
步驟:需經過傳統書畫修復揭裱工藝完成書畫的修復工作。
  1. 拍照記錄紙質藏品現狀,做好修復前記錄;
  2. 以畫面顏色最淺處為準,準備顏色和材質相近的補紙;
  3. 用軟毛刷清除表面浮塵,再用水試驗各顏色遇水暈色或脫落情況;
  4. 如無上述現象,將比畫心略大的保護薄膜(油紙)用清水固定在操作台面;
  5. 將畫面向上鋪於保護薄膜(油紙)正中,噴水霧使紙張軟化,拼對展平並使用蒸餾水進行清洗;
  6. 畫心正面襯墊保護薄膜(油紙),將畫面翻轉排實後去掉背面的保護薄膜(油紙),揭去原有背紙
  7. 用補紙補全破損處,托底並加托軟局條;
  8. 晾乾後,在畫面摺痕處背面隱補及打折條;
  9. 上壁掙平;
  10. 用國畫顏料對顏色不理想的部分進行全色及接筆;
  11. 下壁後方裁;
  12. 按照傳統工藝進行裝裱。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文化價值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源於蘇裱,保留蘇裱的素靜淡雅,挺拔柔軟,選料優良,裝制熨貼,整舊得法,形式多樣,裱工精佳的特點,結合嶺南氣候,獨特配製的漿糊、防潮工藝的鏡框。解決了珠海及周邊地區書畫蟲蛀、發霉的難題。修復的書畫整舊得法,延長書畫的壽命,作品可以反覆裝裱修復,輔以純天然環保材料,無破壞紙纖維成分。已是珠海及周邊文保單位機構、收藏家的首選合作單位。裝裱、搶救修復過大批珍貴書畫作品。
學術價值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突破蘇裱技藝地域局限,改良配方,立於珠海,服務嶺南,裝裱修復過廣東地區書畫作品及珍貴文獻資料。多次到宣紙產地涇縣、錦綾產地湖州,到車間和工作人員了解生產製作流程、材料配比,了解在裝裱技藝中宣紙、錦綾的變化、套用,修復過程中宣紙、錦綾的變化、簾紋的選擇、配對。
實用價值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是結合珠海市當地氣候環境應運而變,珠海及嶺南地區及港澳地區有大批的書畫作品亟待裝裱修復,裝裱技藝幾乎不受身體力量、性別、年齡的限制,從業年齡也有做到80多歲。可以使更多的人員在此行業長足發展,還可以對下崗失業人員在勞動部門培訓就業,從事書畫裝裱、書畫修復行業。總體上增加了社會就業人數。對環境零排放,在社會投入成本極低的情況下,就可以解決人口就業創收。

傳承譜系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是1992年江蘇裝裱藝人郝壽宏傳入珠海。
其高祖父郝繼賢(1861-1926),(祖上郝澄為宋朝宣和畫院畫師)秀才,郝繼賢工於淮安運河總督府(畫師及書畫裝裱修復),
郝承文(曾祖父)(1886-1948),秀才,郝承文工於漕運河總府文書(書畫、圍棋、裝裱修復)。
郝同方(祖父)(1911-1964),創:“跡源齋”齋號(書畫樂譜),
郝正科(父親),原名郝飛(1934-2016),繼承父輩裝裱修復技藝,工作之餘裝裱修復書畫及書籍整理。
郝壽宏(1963-)(書畫、書畫裝裱),自幼隨父親郝正科學習書畫裝裱(修復),1992年隨江蘇省交流團到訪珠海(交流團藝術家現場揮毫送珠海、澳門書畫作品的裝裱),被珠海文聯等單位挽留於珠海,將蘇裱技藝帶入珠海,結束珠海書畫作品到廣州等地區裝裱的歷史。
王芳登 1999年3月來珠海隨郝壽宏學習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2006年從師父(師父到外地發展)手中接過“跡源齋”書畫裝裱修復招牌。
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
傳承譜系圖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2年6月11日11:00,在珠海市唐家灣鎮壽山祠舉行嶺南蘇裱(裝裱修復)技藝講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