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郎村

補郎村

補郎村的位置是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補郎村補郎苗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補郎苗族鄉經濟、文化發展中心,周邊與羊地村、木浪村、猛戛村、大田村、龍昌村毗鄰,距安順市32公里、普定縣城23公里,安順至織金等公路沿村中心橫穿而過,交通便利。 全村區域總面積2.4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64畝,其中田436畝,地828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8畝,人多地少,屬於高原地形,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多、地少,主要生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洋芋、蔬菜等農作物,荒山、草坡880畝,林地1200畝,森林覆蓋率達50%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郎村
  • 區域面積:2456 km
  • 人口數量:1822人
  • 地形特徵:喀斯特岩溶地貌
  • 郵政區碼:562107
  • 電話區號:0853
  • 車牌代碼:貴G
村莊簡介,收入,人口總數,耕地面積,主要民族,所轄村,經濟產業,自然條件,

村莊簡介

全村有六個自然村寨587戶1822人,農業人口居多,占總人口的97%,有漢族、苗族、彝族、白族等雜居。主要以農業為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從事經商人員200餘人,運輸業60人,修理業30人,工副業60餘人。現有外出務工人員350人,主要在20—40歲中青年居多,約占外出務工人員的95%,多數為國中以上文化。我村寨內大、小路已實現硬化,4.5公里街道已硬化。現有電信通話300門,行動電話220部(戶),戶均普及率100%,房屋建築以混凝土和石木結構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積11平方米。有日產600立方米水電提灌站一個,能供全村及毗鄰村人畜飲用,普及率80%。
村支兩委工作有力,開展工作正常,建有辦公樓一棟,總面積240平方米,有黨支部、村委會辦公室、治安室、黨員活動室,計生室、婦檢室全部完善,辦公室各種制度上牆,村務公開欄健全。
補郎苗族鄉在蜀漢前為晉里仡佬族住地,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47年)彝族遠祖默部君長文濟征服晉里仡佬建立水西政權後,為水西轄地。清康熙三年吳三桂繳水西後,為安順府管轄,繼後又為鎮寧州補納枝轄區。
民國時期,1930年至1947年為平東鄉;1947年至1950年為東北鄉之一部。
解放後1950年至1953年仍為東北鄉轄區;1953年至1958年為補郎、等堆、大隴、大田、翁卡5個鄉;1958年建人民公社為補郎人民公社轄補郎、大隴、翁卡3個管理區;1962年至1965年撤管理區後為補郎、大隴、翁卡3個人民公社。
隨著行政區劃的變更,1984年公社改為補郎和翁卡兩個鄉;1992年撤、並、建時,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建立補郎苗族鄉。

收入

補郎村2008年實現人均收入2256元,種植產值達30餘萬元。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養殖業、商業、建築業、修理業及外出務工等,走農、工、商一條路。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分布廣泛,儲量大,已辦有沙石廠兩個。另有煤礦還未正規開發。
補郎村是鄉文化中心,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發展較快,無論是鄉各項慶典活動、節日,都以花燈為主表演,有花燈成員20餘人,一九九五年曾獲普定縣民族民間文藝表演優秀獎。

人口總數

1822人農業人口:1756人 非農業人口:66人

耕地面積

2.4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64.0畝

主要民族

發展口號:抓項目,保青山綠水 重民生,建和諧補郎

所轄村

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新民組, 生產總值:550.0 萬元

經濟產業

三元雜交豬養殖,白鳳烏雞養殖,綠蛋殼雞養殖,核桃種植 名特產品:雞凍菌,香腸,臘肉 辦公所在地:普定縣補郎鄉補郎村

自然條件

典型卡斯特地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資源:石灰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