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繡是廣東汕頭地區的補布繡,與江蘇的貼布相似,也是補布與刺繡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繡
- 類型:抽紗工種的一種
補繡是廣東汕頭地區的補布繡,與江蘇的貼布相似,也是補布與刺繡結合。
補繡是廣東汕頭地區的補布繡,與江蘇的貼布相似,也是補布與刺繡結合。抽紗工種的一種,也稱“補布繡”。但汕頭所生產的檯布,配色較繁,花分五彩,葉分深淺,一張檯布顯得色彩非常豐富。如紅色的菊花,在淺紅色貼布上再繡出深紅色的花瓣...
北京宮廷補繡俗稱絲綾、堆繡。源於遼金,奠基於元,盛於明清,是我國古老的刺繡技藝,與唐代“堆綾”、“貼絹”技藝的結合與發展,它是用天然的植物纖維(棉、麻、絲)為材料,用浮雕、編織、刺繡、縫綴、堆貼、抽絲等多種技藝結合...
元青綢綴納紗二方補繡鷺鷥補服,身長122cm,兩袖通長170cm,袖口寬21cm,下擺寬102cm,左右裾長58cm,後裾長65cm,補子21.5cm×23.5cm。補服圓領,對襟,平袖端,裾四開。左右裾上端有銅鍍金光素扣各1枚,後裾下端有扣鼻左右各...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俗稱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還叫撥花。該畫色彩豐富鮮艷,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是中國民間常見的手工藝術之一。定義 布貼畫,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顏色,視所要表現的...
補繡:亦稱貼繡,用布或綢、緞或其他面料剪成形狀各異的圖案,一塊一塊有機地布置在繡織物上,然後用針和彩線釘或補在面料上。還有一種方法,不用剪,用勾針勾織出各式單色圖案,然後縫在面料上。這兩種方法即為補繡。補繡的...
平繡是以齊針、散套針、切針等針法在底料上繡圖案。漏繡是以適用針法繡底料而留圖案,一般為單色繡,適用於繡幾何圖形和書法。補繡是將剪成圖形的花色布料繡於底料上,珠寶針、克絲針適用於貼花。前面介紹的孝聖皇后所繡佛像即...
錦州滿族刺繡一方面保留了女真人以皮革作補繡的樸拙工藝風格,有“生命樹”“嬤嬤人”和滿族神話傳說等體現薩滿文化的圖案和內容;一方面又吸收了中原魯繡、江南蘇繡等漢族刺繡技藝和文人繪畫的藝術營養,在粗獷的風格中融入細膩成分,顯示出...
刺繡針法有平繡、結繡、補繡、鎖繡、盤金繡、打子繡、拼花等20多種。蒙古族服飾、佩飾,都有精美的刺繡圖案裝飾。特別是一些特殊部位的裝飾物,如袍領、袍襟、袍邊,蒙古靴、荷包、碗袋、褡褳、煙荷包、發套、摔跤服、氈襪腰邊、...
中文名:十字繡 外文名:Cross Stitch 刺繡:用繡線搭十字、對照圖案進行刺繡 起源:中國唐宋 最早發源:湖北黃梅挑花 俗稱:挑花、挑補繡 興起時間:明清時期 用途:服裝服飾、佩飾飾品、日用品、休閒交友 一、基本概述 十字繡(Cross ...
採用蜀繡傳統122種針法。分繡點和線條的針法、繡平面的針法、摻色和色的針法、車擰針類、覆蓋針類、纏繞針類、釘線類、施針類、拴針、補繡類、錦紋針類的針法等十二大類針法。1. 繡點和線條類:以很細的線跡形成點子,常用於...
苗繡(雷山苗繡)刺繡種類有縐繡、辮繡、鎖繡、馬尾繡、絞繡、破絲繡、縮寶繡、平繡、貼繡、數紗繡、補繡、疊繡等,其中以雙針鎖繡、縐繡、辮繡、馬尾繡、絲絮貼繡等技法為當地特色,是形成雷山苗裝風格的基本技法。其中,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