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花溯源
扎花即繡花,系冀東對刺繡的俗稱,是以針穿引彩線,在織物上繡出物象的傳統手工藝,又名針繡。據專家研究考證,刺繡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漢代王充《論衡·程材》:“齊部世刺繡,恆女無不能。”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繡,雖精妙絢爛,才可人目,初無補於實用,後世之文似之。”繡品分為欣賞和日用兩大類。按羅大經所言,開始的刺繡是以裝飾、欣賞為主,逐漸套用於生活日用品。
古代,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深藏在繡樓上誦讀詩文,針黹刺繡。貧寒人家的女人稼穡之餘,也是做鞋襪,縫衣裳,描花繡草。刺繡是她們必修的一門功課,貧富均不例外。連皇后嬪妃為了消閒,也會穿針引線出繡品。清雍正孝聖皇后用幾百塊綢緞繡的佛像,至今仍保存在北京雍和宮永佑殿。
刺繡是勞動人民發明的,傳承幾千年,不斷成熟和完善。為了使刺繡有根有源,祈神明保佑,勞動人民選奉了行業神祗,有顧儒、顧世、顧太等。顧儒,明嘉靖七年(1528年)舉鄉薦,任道州(今河南道縣)牧,政績顯著,致仕歸來,與其弟顧世在上海建“露香園”養老。顧世,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官拜尚書丞,致仕歸家,與兄顧儒在“露香園”詩文自娛。兄弟閒暇時,鑽研刺繡並教授家人,所繡山水人物形象逼真,盛傳於世,其繡品被後人稱為“顧繡”,兄弟二人被稱為“顧繡祖師”、“繡師祖”,有的地方修建顧公祠,享受刺繡行業的適時祭祀。顧太,清初專業刺繡技師,技藝精湛,聞名遐邇。其生前適時祭祀周孝子。周乃一赤面黑須之神,蘇州孝義場有其廟。顧太死後,有人塑其像於周孝子側,為周牽馬。後人奉其為繡祖,屆時焚香燃燭,頂禮膜拜,祈求繡祖保佑行業興旺。
實際刺繡藝術家的出現遠遠早於明清時代。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刺繡藝術家是三國時期的趙夫人。孫權在建業(今南京)稱王后,請擅長繪畫的趙夫人繪製一幅山川形式圖。趙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於是,在方帛之上繡出了“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精妙絕倫,被時人稱為“針絕”。迄今為止,最早的刺繡實物,當屬在河南發現的商代刺繡。圖案為菱形紋和折角波浪紋,在花紋邊緣用了加絞拈的絲線。
刺繡工藝,著名的有蘇繡、粵繡、湘繡、蜀繡,合稱“四大名繡”,比較有名的還有京繡(亦稱官繡)、甌繡(溫州)、顧繡(上海)等。少數民族的刺繡比較著名的有侗繡、苗繡、瑤繡、堆繡(藏傳佛教刺繡工藝品)等。
現在,作為欣賞類刺繡工藝品,多仍以手工繡制;實用類繡品,多數已經改為機繡,特別費時的手繡已明顯減少。故本文僅介紹實用類手工刺繡的基本繡法、針法和繡品。
扎花材料和工具
材料
刺繡的材料主要是織物和繡線。織物品種繁多,傳統刺繡的底料多用軟緞、絲綢、棉布、麻布等,後增加了府綢、滌棉、尼龍等。繡線是經過染色的絲線。繡線有單色線和過渡線之分。單色線顏色豐富,根據需要選用。所謂過渡線,指一綹線染成兩種或多種顏色,兩種顏色之間染成過渡色。如染成紅色和黃色,則紅黃之間染成橙色。過渡線繡出的畫面層次分明,有立體感。還有以金線、銀線、頭髮為繡線的金銀繡和發繡等。
工具
刺繡工具很簡單,只有繡花針、掇花針和繃圈。用於繡花的鋼針比較細小,針號的選用要根據繡花底料的材質確定。織物細密則用細針,織物略糙則可選用較粗的鋼針。一般可用長9號針(相當於縫衣針4號),針號越大,針體越細。掇花針,是一種掇花專用的空心針,長5厘米左右,尖端為銳利的斜面,手持的一端略粗,繡線從手持的一端穿入空心,再從斜面穿出。後有的用醫用針頭或縫紉機針代替掇花針。繃圈,也稱花繃子,一般用竹片製成。用寬3分左右、厚1.5分左右的竹片烤揻成圓圈。兩個為一套,外圓內經與內圓外徑同。內圓為斜茬接頭,用竹釘固定;外圓接頭為齊頭,兩端分別鉚接固定揻成直角的鐵片或銅片,可用卡子卡住。後發展為鐵片或銅片上鑽孔,用螺桿、螺母穿入調節其鬆緊。底料蒙在內圓上,外圓套在底料外,用卡子或螺桿螺母使底料繃緊即可繡制。繡制較大繡品,尤其是山水、人物等需通盤搭配繡線顏色的圖案,要用繃架。繃架多為木製四腿長方形,底料夾於兩個木框當中。
扎花工藝
針法
手工刺繡的針法繁多,且不斷發展,基本針法主要有齊針、散套針、切針、滾針、扣針、環套針、繞子針、打子針、籬笆針、珠寶針、克絲針等。
齊針
起落針均在圖樣的外緣,花線排列均勻整齊,既不重疊,又不露底(見圖①)。根據需要,線可以直向、橫向或斜向(見圖②)。齊針適用於單色的小型花卉,是手繡的最基本針法。
散套針
採用基本等長的針腳(一般5毫米左右),參差排列,分層進行,層層相錯,針針穿插鑲嵌。此針法機動靈活,善於表現各種對象的紋理轉折,色彩和明暗,增強立體感,適用於繡制寫實的彩色紋樣,是刺繡常用針法。第一層繡邊,靠邊的針腳要齊整而緊密,向內的一側要長短參差,短針腳是長針腳的四分之三左右(見圖③)。第二層繡線套接於第一層的短針腳,第三層套接於第一層的長針腳(見圖④)。從第二層開始,實際是繡隔一根線距離的稀針,以此類推。最後收尾(繡邊)的一層,是和起頭一樣的密針。轉彎處的針腳酌情縮短,轉折角度不宜過大,以使其轉折自然。
切針
是刺繡中針腳最短的一種針法,也叫倒接針。針從背面留一個針腳的位置穿出,再從上一個穿出的針眼穿進拉緊,如此反覆。切針宜用較粗線,繡後如魚籽一粒一粒緊緊相連。此針法適用於細密圖案的單線條(見圖⑤)。
滾針
又稱別梗,即每兩個針眼相距半分左右,針腳長度1分左右,針針搭接,連成線條。由紋樣的頂端背面起針,在半分處落針;從第一個針孔穿出,在距第二個針孔半分處落針(針腳長1分);從第二個針孔穿出,在距第三個針孔半分處落針。如此反覆,繡出“繩花”線條。出針時,必須在已繡線的同一側(見圖⑥)。
扣針
從圖案的外緣起針(線頭在反面),在圖案的內緣落針,於外緣起針點一側約1.5厘(約0.5毫米)處壓線穿出,再於內緣第一個落針點一側(與外緣出針點同一側)1.5厘處落針(見圖⑦),如此反覆。針腳大小要勻稱,繡線排列要整齊。扣針可以勾勒各種圖案,還可用以扣布的毛邊(相當於機器鎖邊)。用扣針遇彎環處,外緣針孔距適當大於內緣針孔距。
環套針
環環相套,形似鏈條,適用於變形圖案中裝飾粗線條。起針後,在起針點一側3厘~5厘(約1毫米~2毫米)處落針,依紋樣的走向向前1分~1.2分(約3毫米~4毫米)處穿出,針穿入繡線已形成的環套中,拉出鎖緊;針再從這個環套中穿入底料(與同環套針孔距3厘~5厘),向前1分~1.2分穿出,再入新形成的環套(見圖⑧),以此類推。環套針宜用較粗繡線,針孔距大小依需要而定。
刺繡針法
繞子針
也稱纏繞針、線圈針,是用繡線纏繞成彈簧狀緊密排列的線圈,再把線圈穿釘在底料上,組成圖案。一般從圖案中心起針,線穿出後,從線的根部向針上纏繞,直至達到預定長度(見圖⑨)。用手按住線圈,小心地將針線抽出,針穿入底料預計的位置,將線圈固定(見圖⑩)。線圈纏繞長度根據圖案需要酌定,一般不超過3分,較長的線圈,中間最好固定一針。
打子針
也稱疙瘩針,是用繡線系成疙瘩,成粒狀突起,多用於繡傳統圖案、昆蟲眼睛、花蕊等。將線抽出後,在針上繞一圈,然後從原針眼刺入,繡品上成粒狀突起(見圖11)。
籬笆針
形似籬笆,用交叉線條編繡而成,適用範圍較廣,但不宜繡太寬的圖案。(見圖12)從①處出針,從④處入針;從②處出針,從③處入針;從①處出針,從⑥處入針;從④處出針,從⑤處入針。以此類推,則繡出籬笆狀的花針,用其組成圖案,或繡制花邊。同向針孔距一般為半分左右,兩排針孔距酌情而定,不宜太長。
珠寶針
用於補繡連線貼布和底料,並在貼布邊緣形成等距離的小珠粒。先把貼布貼在底料的預定位置,起針於距貼布邊3厘(約1毫米)處,然後把線套一個圈,距起針處半分把針刺入底料,從貼布內側出針,穿入線圈,向上把線拉緊,成粒狀即可。再將線套一個圈,針從底料(距上一個針孔3厘)入針,從貼布邊緣內側出針並穿入線套(見圖13)。以此類推,在貼布邊緣形成一圈珠粒突起,將貼布圈繡於底料上。
克絲針
用於補繡連線貼布和底料,使貼布邊緣出現等距的切針和小孔裝飾花邊。先把貼布的邊折向背面,貼在底料上,在貼布邊緣半分處起針,第一針緊靠貼布在底料上落針,再挨緊貼布邊半分處出針(見圖14);第二針從第一針落針處入針,距起針半分處穿過底料、貼布出針(見圖15)。如此反覆,直至把貼布縫繡於底料上。
繡法
刺繡從繡法上分,有平繡、漏繡、補繡(貼花)、掇花、割花等。平繡是以齊針、散套針、切針等針法在底料上繡圖案。漏繡是以適用針法繡底料而留圖案,一般為單色繡,適用於繡幾何圖形和書法。補繡是將剪成圖形的花色布料繡於底料上,珠寶針、克絲針適用於貼花。前面介紹的孝聖皇后所繡佛像即屬於補繡類。掇花,先把花樣紙貼於底料反面,然後用空心針從反面繡,針刺入底料再退回,正面留一個線套,一針一針挨緊刺入。刺得深度一致,正面圖案才整齊美觀,正面線套一般掌握在1毫米左右。根據圖案色彩需要,適時更換繡線顏色。掇繡完成,用清水洗掉花樣紙。割花,一般採用齊針平繡,每根繡線均於正面跨過隔墊物(多用席),圖案繡好後,用利刃於隔墊物上整齊地割開繡線,拿下隔墊物。
過樣
刺繡前,除貼花、掇花外,均需先將花樣過印於底料上。一般是將透藍紙覆於底料上,再將花樣子正面朝上覆於透藍紙上,用鉛筆描花樣,圖案即清晰地印在底料上。撤掉花樣和透藍紙即可刺繡。花樣子是用粉連紙印製的白描花卉圖案,專供繡花者選用。有繪畫基礎的可以用鉛筆輕輕把圖案直接畫在底料上。
繡品
手工刺繡的生活用品有衣服、鞋類、枕頭頂、肚兜、門帘、手帕、香囊等。過去,姑娘、媳婦都用自己的繡品顯示心靈手巧。姑娘出嫁,手巧的自己繡制嫁妝,手拙的請人也要繡制,用以穿戴和“擺笸籮”。小孩的虎鞋、豬鞋、肚兜都要繡上花卉圖案。
冀東刺繡地方特色比較突出,多繡簡捷洗鍊、寓意吉祥的魚蟲花鳥圖案。繡魚類,寓連年有餘;繡荷花,寓和和美美;繡牡丹,寓富貴吉祥;繡喜鵲,寓喜上眉梢;繡月季,寓四季平安;繡石榴,寓多子多福等。如為新娘繡嫁妝,多繡芙蓉、桂花,寓夫貴妻榮;或繡牡丹花、白頭翁,寓白頭富貴。小孩的肚兜多繡長命鎖,寓長命百歲;繡鯉魚,寓學有所成,金榜題名。無論貧富貴賤,大都用諧音寓意的方法把希望表現在自己的繡品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手工刺繡已經漸漸離開了人們的生活領域,代之而起的是機繡。縫紉機上裝上繡花板,即可以代替手工刺繡。機繡分長針、包花、仿手繡、人字針、十字針、稀三角、六角拉絲、包梗邊等針法。現在,又發展到電腦繡花。按設計圖案和色彩,輸入程式,即可繡出精美的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