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裘祖源,
結核病學家,中國防癆事業創始人之一。從30年代起主持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基地——
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的防癆科工作,開展肺部健康X線檢查,摸清了中國當時結核病的流行情況,實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接觸者檢查、家庭訪視等,為中國早期防癆工作奠定了基礎。他還參與創辦北平結核病院、北平結核病防治院、平津防癆協會及其門診部、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及其流行病學研究室,長期主持中國防癆協會和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工作,培育了大批專業人才,為中國防癆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人物簡歷
1904年9月25日 出生於北京
1931—1933年 任北平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1933—1935年 任
山西省大同首善醫院內科醫師
1935—1937年 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科助教,兼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防癆門診處(後改防癆科)醫師
1939—1949年 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系襄教授,兼任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防癆科主任、所長
1944年 與郭德隆等一起發起創辦平津防癆協會,1948年5月1日成立平津防癆協會北平門診部,任門診部主任
1946—1948年 任北平結核病防治院院長
1947—1949年 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協和醫院院長。
1950—1955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教授兼教育長
1950—1986年 任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防癆協會總幹事、副會長、顧問
1950—1954年 任《防癆通訊》主編
1951—1955年 任北京市防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3—1988年 任《中華結核病科雜誌》 (後改《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總編輯、名譽總編輯
1955—1988年 中央結核病研究所(現名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第一副所長、顧問,兼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
1980—1988年 任全國結核病防治研究諮詢組副組長
1988年11月15日 在北京病逝
生平概況
裘祖源,祖籍
浙江慈谿,於1904年9月24日出生於
北京。其祖父在北京開設金店,後經營虧損倒閉。其父系小職員,靠微薄收入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不幸5歲喪父,8歲喪母。其後,他和一個長兄及一個小弟分養在兩位舅父家中。他住在二舅父(普通公務員)家裡。裘祖源8歲進私塾,10歲時考入中華聖公會開辦的崇德學堂,連續學習了8年,於1922年18歲時高中畢業。崇德學堂的校長是
英國人,學校設有獎學金和助學金,發給學習優良和家境貧困的學生。裘祖源中學時代大部時間得到獎學金和助學金。當時他是一名虔誠的
基督教徒,認為人生應當遵照教義捨身為人,而不是圖自己生活的安逸。他開始想當
教員、
傳教士、牧師,以後因經常聽到列強欺壓中國,中國是“東亞病夫”,便決心學醫救國。高中畢業那年因未得到大學的助學金,便當了一位牧師的打字員。一年後,他從
中華聖公會得到助學金並考入了
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1925年轉
燕京大學醫預科,1926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接著他又進協和醫學院學習,於1931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在協和醫院內科作了兩年住院醫師,1933年6月按中華聖公會發給助學金的規定,被派到
山西大同中華聖公會辦的首善醫院的內科工作了兩年。他在這4年的臨床工作中,每天接診很多
結核病(俗稱
癆病)患者,且多為晚期不易治癒的,加上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先後死於癆病,便開始萌發了獻身防癆事業的念頭。1935年春,協和醫院
內科霍爾副教授約他參加結核病在家庭傳播的調查工作。裘祖源遂在當年7月回到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科任助教,併到公共衛生科教學示範區(現北京市東城區東南部)——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任職。在霍爾和
袁貽瑾(當時為公共衛生科主任)的倡議下,動用了在民間捐募的結核病院籌建基金,在衛生所內創立了防癆門診處,由霍爾和裘祖源主持,開展防癆工作。這是結核病在中國第一次與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工作聯繫起來。裘祖源不定期地到西山福壽嶺霍普金斯療養院(後改名同仁療養院)和香山療養院(紅十字會辦的)以及其後由他創立的北平結核病院住院部巡診。1937年,他出國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立醫學院在麥爾斯教授指導下,專攻結核病流行病學和防治8個月,隨後又到
美國東部、
英國、
法國、
瑞士、
義大利考察各該國結核病的防治機構和措施。
1939年底回國後,襲祖源仍到協和醫學院,任公共衛生系襄教授,主要從事結核病的防治工作。1941年底,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日軍勒令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解散,而第一衛生事務所仍繼續維持。1944年,裘祖源與天津郭德隆發起組建了平津防癆協會。1946年,
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任裘祖源為北平結核病防治院院長。1947年協和醫學院復校,裘祖源被聘為襄教授,併兼任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所長及防癆門診處主任,後又兼協和醫院院長。1948年5月1日
平津防癆協會門診部在北平北池子成立,襲祖源任門診部主任,開展民眾防癆宣傳和防癆門診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裘祖源任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教授兼教育長。由於人民政府重視防癆工作,他十分振奮,積極獻計獻策,協助制定有關防治條例和研究規劃,協助籌建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前身)。1954年,他服從工作需要,轉入該研究所,任第一副所長兼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在他親自領導、指導下該所進行了不少有價值的工作,獲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
裘祖源酷愛讀書,勤於寫作,除撰寫大量講義、講稿外,先後公開發表論文44篇,還與范秉哲主編
《結核病學》一書,並為
《內科理論與實踐》一書撰寫了呼吸道疾病部分。他還積極參與民眾性學術團體工作,先後任中國防癆協會總幹事、副理事長、顧問,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 《中華結核病科雜誌》總編輯、名譽總編輯,北京市防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此外,還先後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
為了弘揚裘祖源的卓識遠見和50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獻身防癆事業的精神,1984年9月,中國防癆協會和北京市結核病胸部
腫瘤研究所聯合舉辦了“祝賀裘祖源教授從事防癆工作50年學術報告紀念會”。會後,出版了紀念集。
1988年11月15日他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防治結核病
在本世紀40年代以前,結核病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當時人們得了肺結核就象被宣判了死刑一樣。那時,得此病的人很多,防不勝防,治不勝治,且此病常與貧困相伴隨,即使是較輕的病人往往因無療養條件而演變成重症,醫生苦無辦法。對這一事關社會、經濟的重大問題,無不望之興嘆。裘祖源和他的同道知難而上,在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內創立了防癆門診處,參考國外的經驗,遵循公共衛生的“醫療服務要適應社會實際”和“對傳染病要抓流行規律和傳染源管理”等公共衛生的原則,結合中國的實際狀況,探索、開拓了在中國防治結核?耐揪叮涸謔痙肚?鴆絞敵忻浚薄?襯曜?一次集體X線肺部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改變過去那種“求醫給治,不求不管”的狀況,把已發現的病人登記管理起來;加強宣傳教育,告訴民眾結核病是可以預防的,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在家治療者由公衛
護士定期訪視,指導家庭隔離消毒工作,以防傳染他人;要求病人按期來門診複查,到期不來則去人、去信催促;動員密切接觸病人的人作X線肺部健康檢查等等。在創立防癆門診處初期階段,裘祖源和
何觀清、朱宗堯、
蔡如升等先後用相當多的時間對衛生示範區內部分嬰幼兒、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孕婦、各行從業人員以及西城的
輔仁大學、西北郊的燕京大學的師生員工和河北省定縣的部分農村居民進行
結核菌素試驗和X線肺部健康檢查相結合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他們歷經兩年時間,共檢查21000多人,明確了30年代北平和
河北省定縣一帶的結核病疫情:15歲的兒童結核感染率高達80%以上;大學生的患病率在5%以上;疫情最高的是理髮業從業人員,患病率在19.2%—27.3%之間;農村居民的感梁率和患病率遠低於城鎮居民。這一系列數據首次為中國分析、比較結核病疫情變化提供了基線資料。因為這是對人群的健康檢查,發現的病人多數是早期的,即使在尚無特效藥的年代裡,早期肺結核病人休息幾個月,甚至有的可以照常工作、學習,只要勞逸結合,注意充足營養,必要時給予人工
氣胸、人工
氣腹、膈神經壓榨術萎陷治療,也可以治癒。
裘祖源十分重視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的檢查。因為與患者接觸密切的人,容易感染、發病,但是若能及時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般多會治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關心民眾疾苦,重視防癆工作,採取有重點、有部署、先城市後農村、先團體後居民的方針。這與裘祖源教授的積極建議和提供的寶貴經驗有關。裘祖源領導的中央結核病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的工作,多年來一直樂於採用典型調查和在實驗地區有系統地、不斷地開展防治工作的方法,成效顯著,有多項突出的成果,如:對北京市東城區城市居民、河北省
涿縣農民、
青海少數民族等三項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不作結核菌素試驗直接皮上劃痕接種
卡介苗的研究,紅星公社農村地區控制結核病流行的研究等,分別獲得北京市科技成果獎。
晚年,他任全國結核病防治諮詢組副組長期間,積極參與結核病防治決策的論證,積極參與籌劃1979年和1984/1985年兩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在這些工作中,都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防癆專業機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裘祖源等人在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開拓的防癆工作,雖然取得成功,但只是一個示範區,效益有限。他們根據多年的親身體會,認識到要消滅廣泛流行的結核病必須聯合社會一切力量共同防治。1944年,由裘祖源和天津郭德隆等發起成立了平津防癆協會。在北平以協會名義接收了北池子
風神廟舊址做會址,由裘祖源主持日常工作。當時經費有限,他開始只在報刊上宣傳防癆知識。1947年,協會接受了聯合國救濟總署捐贈的一台200千伏X線機,又向銀行工商界捐募了一些錢,把風神廟舊址加以修理改成門診部。1948年5月1日,平津防癆協會門診部開業。這是繼北平市第一衛生所防癆科後在北京開設的第二個結核病防治專業機構,受到民眾的普遍歡迎。
1948年1月,在上海召開各地防癆協會代表大會暨中國防癆協會恢復大會,裘祖源被選為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加強中國防癆協會與中央衛生部的聯繫,於1951年1月中國防癆協會由上海遷到北京,裘祖源被委以總幹事的重任。他協助中央衛生部組織擬定了結核病防治工作條例和全國卡介苗接種方案,為中國防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還在北京先後與
蔡如升主持舉辦了三期防癆骨幹學習班和防治所長研究班,為全國各地建立、健全防癆機構和推廣卡介苗接種做出了重要貢獻。鑒於中國早期的防癆工作在各地的發展很不平衡,他親自跑了許多省市做說服動員工作,促進成立了一些地方的防癆協會和防治機構乃至成立三級防癆網。
裘祖源一貫主張,防癆協會應成為與廣大民眾密切聯繫的民眾團體,其主要任務是把科學的防癆知識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給民眾,使之自覺防治結核病,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培育人才
裘祖源自1935年任北平市第一衛生事務所防癆門診處醫師以來,對來該所實習的協和醫學院及協和護士學校的高年級學生,對所有在他領導下的單位工作和進修的人員,都一視同仁,諄諄善誘,誨人不倦。他要求大家對結核病不僅要善於治療,更要善於預防,善於早期診斷,善於管理病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多次受命主持舉辦防癆骨幹人員學習班,他十分振奮,邀請協和醫學院的專家、教授講授課程,並要求深入淺出、簡捷明快,務求講深講透,以利於實際套用。其後,由於全國防癆工作的蓬勃發展,對於專業人員的需求成倍增多,裘祖源和許多同事一起,走出學府大門,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不辭辛苦地參加培訓在職醫生或各級醫務人員。據粗略估算,這樣受培訓的學員不下1000人,其中許多人已成為國際間的名教授、名專家,國內防癆工作中的骨幹。
裘祖源在1952—1956年間,任《防癆通訊》主編,1953—1987年間,任《中華結核病科雜誌》 (現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總編輯。他一直認為雜誌是個大學校,是經常性的繼續教育的好教材。因此,他十分重視雜誌的質量,從不計較報酬,不計時間,常在夜晚或節假日開審稿會議,經常審改稿件到深夜。受益於雜誌的讀者無從計數。
主要論著
1 宋漢英,裘祖源,朱宗堯,蔡如升.北京市大學學生患肺結核病的情形.北京結核病院論文第1集,1943:13—19.
2
蔡如升,裘祖源,常樹新,朱宗堯.北京市孕婦患肺結核情形.北京結核病院論文第1集,1943:3336.
3 蔡如升,裘祖源,朱宗堯.北京市理髮業及飯館業之肺結核病情形.北京結核病院論文第1集,1943:37—41.
4 宋漢英,裘祖源,蔡如升.北京市澡堂業之肺結核病情形.北京結核病院論文第1集,1943:43—46.
5 裘祖源.近世預防結核病之主旨.北京結核病院論文第1集,1943:47—53.
6 北京結核病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裘祖源等集體).北京市東城區趙堂子地段居民肺結核流行病學調查及管理.中國防癆,1959,(2):3—6.
7 北京結核病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裘祖源等集體).河北省涿縣幸福人民公社部分地區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中國防癆,1959(2):20—23.
8 北京結核病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裘祖源等集體).青海省少數民族地區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北京結核病研究所1959年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1959:7.
9 北京結核病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裘祖源等集體).不作結素試驗直接劃痕接種卡介苗初步報告.中國防癆,1959,(5):13—14.
10 裘祖源,謝匯江.中學生對結核菌素敏感度的調查分析,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結核病科學會論文摘要,1964:5.
11
李樹森,裘祖源,肖成志,
徐瑞興.以消滅傳染源為主要目的的不住院化療效果的初步分析.中國防癆雜誌,1963,4(2):76.
12
范秉哲,裘祖源主編.結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
13 裘祖源,王忠仁,
肖成志等.並用異煙肼、氨硫脲不住院治療肺結核療效觀察報告.中國防癆通訊,1980,(1):10—13.
14 裘祖源.有關結核病流行病學與防治中的幾個問題.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疾病雜誌,1980,3:35.
15 吳兆儒,裘祖源.紅星公社西紅門分場連續七年防癆回顧調查.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疾病雜誌,1984,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