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舌垂頭菊(學名:Cremanthodium trilobum)是菊科垂頭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3,700米至4,3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徙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裂舌垂頭菊
- 學名:Cremanthodium trilobu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千里光亞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屬:垂頭菊屬 Cremanthodium
- 組:羽脈組 Sect. Pinnatinervus
- 種:裂舌垂頭菊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
- 系:截舌系 Ser. Cuneat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肉質,多數。莖單生,直立,高12-15厘米,細瘦,上部被褐色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徑1.5-2毫米,被厚密的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與莖基部葉具柄,柄長 2.5-9.5厘米,細瘦,光滑,基部鞘狀,葉片卵形或卵狀心形,長1.5-5.5厘米,寬1-4.5厘米,先端鈍圓,邊緣具圓齒,齒端有腺狀小尖頭,基部淺心形或近平截,葉質厚,有光澤,兩面光滑,乾時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或紫紅色,葉脈羽狀,在下面突起,白色;莖生葉向上漸小,下部葉具短柄,葉柄基部鞘狀抱莖,葉片卵形,上部葉無柄,線形,苞葉狀。頭狀花序單生,下垂,輻射狀,總苞半球形,長1.2-1.4厘米,寬至2厘米,基部被褐色有節短柔毛,總苞片12-14,2層,披針形,寬2-4毫米,先端漸尖,有白色睫毛,背部光滑,內層具膜質邊緣。舌狀花黃色,舌片寬倒披針形,長2-3厘米,寬7-9毫米,先端平截,三淺裂,管部長約2毫米;管狀花黃色,長8-10毫米,管部長約1.5毫米,檐部寬約2毫米,冠毛淡褐色,略短於花冠。瘦果(未熟)光滑。花期8月。
生長環境
裂舌垂頭菊生長於海拔3700-4300米的山坡徒岩上。
分布範圍
裂舌垂頭菊產自中國西藏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墨脫(那格一多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