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溝

袁家溝

袁家溝,位於清澗縣城東60多公里的高傑村北10多公里處,山大溝深,它的東面10多公里是黃河,西面5公里多是無定河。這裡地處黃河西岸,與山西隔河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袁家溝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陝北清澗縣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區碼:718306
  • 地理位置:清澗縣城東60多公里的高傑村北10多公里處
  • 面積:占地面積2.3平方公里,有耕地1800畝
  • 人口:136戶537人
  • 方言晉語-呂梁片-清澗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袁家溝毛澤東舊居
  • 車牌代碼:陝K
  • 文學作品:《沁園春·雪》
  • 姓氏:白氏
  • 知名人物白治民白如冰白棟材白恩培
  • 美稱:省委書記村 
地理環境,文化教育,歷史地位,地形狀況,

地理環境

全村群山環抱、溝壑縱橫,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樑橫臥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兩條溝,有風水先生說這是一條龍山。在兩溝離溝口不遠的相對應位置,各流出一股清泉,有人說這是龍的兩個眼睛。全村人都飲用這兩股泉水,兩條小溪一年四季從不枯竭,村民叫它“常流水”。“袁家溝,溝對溝,兩條小溪當溝流,四百人口住兩頭。”當地村民流傳的一句順口溜這樣描述。白家祖輩居住的袁家溝分前溝和後溝,在後溝的地方分岔,形成東西兩個溝,兩條小溪沿著東溝、西溝順流而下,匯入無定河。
袁家溝

文化教育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類社會經濟、文化活動等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形成了各個地區特有的人文現象。在這個陝西地圖上都難覓蹤跡的小山村,數十年走出了四位省委書記和70多位縣處級幹部,而其中的家風淵源與傳統,可追溯到更久遠的時候。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個村子先後走出了白治民白如冰白棟材白恩培四位省委書記,因而被當地人稱為“省委書記村”。袁家溝出來的人多跟該村的傳統有著莫大的關係,明朝末年時,村裡有個叫白行順的人做了都御史,據清澗縣誌記載,此人是白如凍的先祖。明亡後,白行順告誡後代要忠順亡明,不做清朝的官。到了近代,袁家溝人仍尊崇家風。
白姓在陝北地區是一個著名的大姓。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白姓家族中不斷有重要的人物出現,並且伴隨著革命的發展,顯赫於中國的政治舞台。其中,尤以清澗縣袁家溝的一支白姓最具代表性。 村民們介紹說,袁家溝的白氏先祖是從山西大槐樹遷來的。至今,村子裡還珍藏著一本修於明代的家譜,據稱是清澗縣最老最全的家譜。
據說,這本老家譜是由明代洪武年間的貢生白嚴生主持書寫。在家譜里,白姓族人每個人的名字按金、水、木、火、土,五世一輪迴排序。不過,很多在外工作的人已經不遵照家譜取名了。他們在上家譜的時候,就會按輩分順序另取一個名字,在旁邊加注現用名。
村子裡的老人們正在籌劃著名續修家譜,他們合計著重修家譜也要改革:一是把在外工作或者已經舉家從袁家溝遷往外地的白姓家族的人重新登記造冊,二是把從袁家溝嫁出去的女子也續修在家譜里。
袁家溝歷史上就高官頻出,這裡也自然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而臨近的高傑村私塾雲集、文風濃厚,不少人家都把孩子送到高傑村去讀私塾,直到後來袁家溝也有了私塾。
相傳一位風水先生在袁家溝山頭轉了幾圈之後,連呼:“好!太好了!”,接著他神秘地說:“袁家溝要出三斗三升菜籽官!”還有一則傳說,明朝初年,一名宰相看到袁家溝的風水富有靈氣,斷言要出九個皇帝,便向皇帝進言,在距袁家溝20公里的高家窪修建了一座玉皇大帝廟,破了袁家溝的風水。
袁家溝最終沒有出現皇帝,但是出了好幾個省委書記。從公開的資料看,白如冰與白棟材分別官至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白治民曾任福建省委書記,白恩培是現任的雲南省委書記。(實際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地省委還有第一書記的設定,該職位與現在的省委書記相當,因此白治民的省委書記並不可與其他人等量齊觀,後來他就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仍屬正部級幹部。)
上述四人中,白如冰,白治民,白棟才均已於1994年4月,2007年1月,2014年四月逝世。只有最年輕的白恩培仍活躍在西南開發的改革大潮中。2014年8月,白恩培因涉嫌違紀被調查。

歷史地位

中央機關總部舊址中央機關總部舊址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氣壯山河,膾炙人口。然而,這首詞的填寫地方就在陝北清澗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袁家溝。一九三六年的二月五日,也即是農曆的正月十三,毛澤東翻山越嶺,從川口過無定河,行程三十多公里,於下午到達袁家溝。隨後東征紅軍總部一百多人也到達這裡。毛澤東在袁家溝住在白育才家的五孔窯洞裡。同行的有周恩來等領導人。此行是為了指揮紅軍抗日先鋒隊強渡黃河,取道山西,開赴河北及察哈爾抗日前線,以推動全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東征宣言》也是在這裡寫的。二月二十日晚,紅軍抗日先鋒隊在高家窪塬下面的辛關渡口強渡黃河成功。二十三日早,毛澤東、周恩來等也先後乘坐木船在辛關渡口渡過黃河,踏上抗日東征的路程。
毛澤東等在袁家溝住了十八天。到達的當晚下了一場大雪。第二天毛澤東等踏著積雪,來到毗鄰黃河的高家窪察看地形,站在白雪覆蓋的黃土高原,極目遠望,一片蒼茫。毛澤東的詩興油然而生,就在他居住的窯洞裡,他填寫了這首著名的《沁園春.雪》,填寫時所用小方桌,今天還安放在他居住過的那間窯洞裡。
就在毛澤東填寫《沁園春.雪》的陝北小山村袁家溝,後來走出了四位共產黨的省委書記。他們是:白如冰,一九一二年生,曾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白棟材,一九一六年生,曾任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白治民,一九一八年生,曾任福建省委書記;白恩培,一九四六年生,現任雲南省委書記。這個偏遠小山村,還走出了八位副省級幹部,二十八位地師級幹部,一百多位縣處級幹部。
最近,陝西日報記者到這個小山村作了採訪,他們在報導中寫道,白炳凡老人掰著指頭說:“我們村能出人才的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四條:一是‘鬧紅’早。二是毛主席東征帶走一批革命青年,白如冰、白棟材、白治民都是那次出去的。三是留下來的人覺悟高,繼續革命。四是最重要的一點,村里注重辦學,從清朝起,私塾沒有停辦過,如果沒有文化,出去的人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地形狀況

袁家溝村距清澗縣城100餘里路,離高傑村鎮政府也有二三十里地。袁家溝村現有136戶538口人,總土地面積3000畝,耕地1800畝,其中,棗林1000畝,退耕還林480畝。袁家溝群山環抱,溝壑縱橫,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樑橫臥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兩條溝,風水先生說這是一條龍山。在兩溝離溝口不遠的對應位置,各有一股清泉流出,有人說這正是龍的兩個眼睛。全村人飲用的正是這兩股泉水。溝里有兩條小溪流出,南下匯入無定河。村正面幾道土山交替間隔,把村子包圍的很是隱蔽。
毛主席舊居毛主席舊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