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袁世凱故居西中宅院位於項城市區東南7.5公里,王明口鎮袁寨行政村內,北距106國道9公里,漯阜鐵路5公里,漯阜高速公路7公里。進出袁世凱故居正準備建設寬8米,長12000米的柏油路面。袁世凱故居是著名歷史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誕生地。清朝鹹豐七年,袁氏家族看中袁寨這塊風水寶地,花巨資買下,並開始擴建,於鹹豐十年告竣。舊居占地270畝,共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傳統風格的各式建築248間,周圍1800米長、10米多高的寨牆,一座優美別致的花園,6座炮樓及三道護城河。袁氏雖未在天津作寓公,死於北京,但他的妻妾甚多,在津有多處住宅。其中: 英租界達文波道(和平區建設路64號)是他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所建,共有樓房18間,平房15間。這所住宅為中西結合建築,中式檐廊,西式尖頂。
奧租界金湯二馬路(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是他在光緒三十四年間(1908)廉價買得一塊地皮,計5.7市畝,建造了一所富麗堂皇的大型住宅,委託英、德建築師設計成歐洲古典式建築。高三層,磚木結構,共有房54間,建築面積2089平方米。這所樓房設計特點是:有所謂“穩身處”與“脫身處”。
“隱身處”是在二樓右側有個小門,門內建鋼筋混凝土樓梯,鐵欄桿,可上至樓頂間,下至地下室、如果關上小門便找不到上下樓的去處。“脫身處”是在三樓涼亭設有鐵樓梯,直通後花園余門,由此可脫身逃走。此外,在這所樓的二、三層之間還專門設計了一間八角形房屋,幾面窗戶都朝海河,無論潮漲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樓里流,象徵無數財源流人袁家。
故居主人
袁世凱系北洋軍閥首領,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帝國皇帝。字慰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化裝逃出漢城,回到天津。
1895年12月,袁世凱由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並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後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勛等。
小站練兵是清末新式軍隊發展的轉折點,也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的基礎,清末任內閣總理大臣,後攫取民國大總統的職位。袁世凱在天津的舊宅有許多處,但惟獨海河東路的住所尤其別致,極具歐洲古典情調。
歷史沿革
袁世凱的政治生涯是在天津起家。從1895年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成為北洋軍閥的開山鼻祖開始,到1901年升任直隸總督,直至1907年調往北京,袁世凱平步青雲。因此,袁世凱在天津建造了大量豪宅。但是,最為特殊的就是坐落在海河東路與民主路交口的德式小洋樓。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職位,但是仍然一心想著復辟帝制當皇帝。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次年為洪憲元年,並緊鑼密鼓準備登基。袁世凱讓人在海河東路建造了德式小洋樓。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一片唾罵聲中憂鬱而死。當時這幢小洋樓尚在建造中,直到1918年才竣工。所以,袁世凱並沒有真正住過這幢豪華宅邸。
小洋樓建成後,袁世凱的家人住進來。因此,對這幢小洋樓的稱呼更準確的應該是“袁氏宅邸”。人們習慣上還是以“袁世凱故居”稱呼這所住宅。在歷經滄桑歲月之後,它已經成為海河之畔獨特的人文景觀。1997年,因為它在天津小洋樓建築中的重要價值,因此“袁氏宅邸”被列為市級保護文物。建築風格在天津獨一無二。
天津各種風格的小洋樓建築多達千幢,構成了城市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袁氏宅邸”在林林總總的小洋樓中又有與眾不同之處。“袁氏宅邸”獨特的建築風格給予極高的評價。不僅因為它保存完好,更因為它是十六至十八世紀德式風格的典型,在天津市所有的小洋樓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袁氏宅邸”規模較大,占地1836平方米,建築面積2217平方米。分主次樓(次樓早已經被拆除),主樓呈“L”型,三層磚木結構。
建築結構
整體結構
故居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布局,分東、中、西三組縱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連,形成一組完整且別具風格的建築群。建築群由傳統磚瓦、木材、白灰等建築材料構成,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特色。房屋頂脊之上,皆有獅、虎、豹、馬、猴等磚雕,四角桃檐高聳,飾有龍紋獸尖,直指蒼穹,氣勢恢宏。西宅院,為袁世凱六弟袁世彤修建並居住,3040平方米。
廣梁大門
廣梁大門,五尺高的古獅子把守,門口兩邊立有“上馬石”、“下馬石”,門兩旁一對大紅明柱;門楣欄板為彩雕盛開的荷花和青蛙戲水,門道東山牆上彩繪“鯉魚跳龍門”,西山牆上彩繪“八仙過海”。走過廣梁大門,中間是戲樓。戲樓兩側有西廂房、東廂房和北大廳,皆有走廊貫通。戲樓四個挑角垂,各挑出三尺多遠,角上雕繪鮮艷的荷花;雪白的梅花;各色各樣的牡丹花。
戲樓
有的花順明柱而下垂到地。戲樓上蓋琉璃瓦,前檐舞台和後台中門的屏風,由四扇門組成。門四周彩雕鳳凰不斷頭,中間彩雕眾多喜笑顏開的羅漢盤腿靜坐。走過戲樓是五間廳,大廳前檐下有六個大紅明柱,上雕滾龍、繡球。大廳內拱形頂上懸掛三個“宮燈”,三個“萬盞燈”。
宮燈
宮燈六個龍頭挑角,下垂彩穗。“萬盞燈”直徑約一米,燈上帶盤,每盤插蠟燭120隻。每隻蠟燭罩白罩、帶紅花。每花下垂五色玻璃穗,點燃後五彩繽紛,彩光奪目,煞是好看。大廳屏風后立有楠木框架,上雕漢文和松鶴同春畫面的“穿衣鏡”。大廳東西兩頭對稱擺放楠木方桌、條幾,條几上擺滿珍貴的花瓶。方桌兩旁擺放兩把“卷腦太師椅”。四周牆壁懸掛名人字畫。廳堂門口裡邊,東置白色紅龍缸,西置白色藍龍缸,內養金魚。穿過大廳進入腰樓院,腰樓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彩雕的走廊把腰樓與東西廂房連在一起。最後是堂樓院,堂樓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用玻璃裝的走廊繞院一周。各屋置放楠木家具,牆上懸掛明人字畫。
堂樓
堂樓五間、大廳和東廂房三間,西廂房六間。東宅院為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就石家舊址修建。廣梁大門,一對五尺高的古獅子把守,左邊一頭母獅背駝幼獅,右邊雄師昂首側視母獅,神情活現。門口兩旁的大紅明柱頂上,彩雕“青蛙戲荷”。門楣橫欄板三塊,東、西兩塊分別雕繪“五堂會審”和“打金枝”戲簇,中間一塊雕繪一農夫找鋤下田。門口兩旁立有“上馬石”、“下馬石”。整個住宅分前、中、後三個大院。前院中間是大廳,兩邊是廂房。中院有東廂樓、西廂樓,中間是三間腰樓。
腰樓
袁世凱出生於腰樓西間。後院東、西廂樓各三間,堂樓三間,總面積2,800平方米。袁世凱出生的腰樓三間,保存完好。中宅院為袁世凱的叔祖父袁重三修建並居住,走馬門樓,門楣橫欄板彩雕“紫氣東來”。亦分前、中、後三個大院。前院正面是三間客廳,兩邊是東西廂房。中院正面是五間腰樓,東西廂房各三間。總面積2,800平方米。各屋擺設皆楠木家具,牆上掛滿名人字畫。保存堂樓和大廳,保存完好。
建築風格
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牆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雙坡頂,以及在屋頂上建造的那座採光亭。這種造型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在德國建築風格中進行演化,變為有外棱的“扣鐘”。這種造型簡潔活潑,確立了德國建築獨特的歷史地位。小樓內部結構包含了許多中世紀遺風,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據羅教授介紹,當年住宅一層有大客廳、書房、餐廳等,二層為臥室。據說,當年二樓暗設小門,從小門可以直通地下室到後花園,為戰亂逃跑而準備。儘管“袁氏宅邸”基本保存完好,但是由於從20世紀五十年代起,裡面住進了幾十戶的住戶,“袁氏宅邸”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人為損壞。
地理位置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東南17公里處的王明口鄉袁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