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劉馮故居景區分別指的是劉永福故居和馮子材故居。劉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在廣西欽州市。劉永福在越南抗法戰爭中屢立戰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其故居則據此命名。馮子材故居又名宮保第,在欽州市欽州鎮白水塘村,是馮子村退居時住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馮故居
- 地址:欽州市板桂街10
- 建設時間:1891年
- 占地面積:22776平方米
- 建築面積:5622.5平方米
- 大小廳房:119間
簡介,劉永福故居,劉永福簡介,故居簡介,建築結構,建築特色,故居現狀,馮子材故居,馮子材簡介,故居簡介,馮子材墓,交通,
簡介
1996年,劉馮故居被國家教委等六部委局列為“全國百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以後,國家及地方先後撥巨資對劉馮故居進行全面修復,建成和完善了劉永福廣場、劉永福銅像、龜王城、宮保街道橋等一批旅遊配套設施,凸現了以“劉馮”英雄事跡為本體、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文化,清代的建築文化,相關詩詞對聯、工藝美術等嶺南文化,石碑、銅鼓、獨木舟、大刀等文博文化。去年底,劉馮景區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劉馮景區已獲得國家旅遊局頒發的“AAAA級景區”銅牌。
劉永福故居
劉永福簡介
劉永福(1837-1917),字淵亭,廣西上思人,僱工出身。
1857年,在太平天國革命影響下參加天地會起義軍。1864年在歸順州(今靖西)安德組織黑旗軍。在中法戰爭中,率領黑旗軍與法國侵略者抗擊,先後取得羅池大捷、紙橋大捷等,還抗旨保台,打擊日寇,是著名的愛國將士。
劉永福舊居位於欽州市板桂街10號,因劉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故居又名三宣堂,劉永福在越南抗法戰爭中屢立戰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其故居則據此命名。它建於1891年,占地面積22776平方米,建築面積5622.5平方米,有大小廳房119間,用料考究,造型端莊而樸實,規模宏大,布局獨特。主屋分三進,坐北朝南,為中國式圓柱瓦檐,牆上有聖賢豪傑、文武將臣、彩鳳仙鶴等一百多幅畫,金飾彩繪,神韻優雅,栩栩如生,與雕樑畫棟交相輝映,既有晚清風格,又有民族特色。四周有高牆炮樓,正屋前有廣場照壁,四周有花草樹木,是一座氣勢不凡、宏偉富麗、典型古樸的建築。三宣堂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故居簡介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永福回國後,利用回鄉省親掃墓之機,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邊境)選地擇吉日興建住宅,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住宅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 房屋占地面積約659.75平方米,建築面積602.86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房屋寬32.5米,進深20.3米,兩層磚瓦結構。共十二間,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為廳,廳中央橫樑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慶”“金玉滿堂”八個大字。上下座之間中央為天井,天井兩則樓附房。
同年十一月,劉永福返欽州,購得板桂街莫姓舊宅,籌建晚年住宅“三宣堂”,決定於欽州定居,那良所建之房屋作為回鄉省親掃墓臨時住所。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春,劉永福返那良省親掃墓暫住後,返欽州(其母陳氏二品夫人之墓座落於那良鎮樓村虎龍嶺)。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欽州營建公館,命名為“三宣堂”,以紀念他援越抗法的光榮歷史。
劉永福那良故居現為縣級(原防城各族自治縣)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劉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於欽州市板桂街10號(古稱下南關)。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欽州市現存最宏偉、最完整的清代建築群。占地面積22,7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米,大小樓房119間。除主座外,有頭門、二門、倉庫、書房、伙房、傭人房、馬房等一批附屬建築以及戲台、花園、菜圃、魚塘、曬場等設施。頭門臨江向東,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額。劉永福當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軍事。“三宣堂”的命名是為了紀念這段光榮歷史。門兩邊的對聯是:“枝棲古越,派衍彭城”。 進頭門,經過30多米的龍眼飄香過道,便是一座兩層樓房的二門。門頂上原來懸掛著“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闕、春滿南天”的對聯。二門內是開闊的廣場。廣場南面是一個巨大的照壁,上書“卿雲麗日”,字跡圓潤秀雅。
主座在照壁北面,面闊三間,進深三座。前座門頂上有“欽賜花翎”的直匾,配以“天階深雨露、庭砌長芝蘭”的對聯。門口高三米多,設二層門,外層是富有南方特色的“拖籠”寸厚的分厚實。前座與中座之間是東西兩花廳,西廳陳列有中央一級的黨政軍領導人及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的留名和墨寶,東廳陳列有前越南革命領導人黃文歡、英國駐華大使柯立文夫婦以及一些國際友人的題贈。兩廳之間為天井。即有名的“拒賄庭”。據說中法戰爭結束後,劉永福從越南帶回一件珍奇的戰利品——被黑旗軍擊斃的法軍首領李威利的頭髮。法國人知道後,專門派人攜重金到三宣堂企圖高價買走這撮頭髮。劉永福不為重金所動,就在這個庭院裡對來者嚴詞訓斥,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過了“拒賄庭”便是中廳。廳內壁畫、木雕琳琅滿目,內容有名山大川、亭台樓閣、奇花異草、彩鳳仙鶴,還有牧童樵夫、仙翁神女、聖賢豪傑、武將文仕等,中廳左右是對稱的二層樓房,西面是劉永福的臥室。家具中有個獨腳小茶几,腳座為品字形排列的三個狗頭狗爪。原來劉永福愛養狗的習性也反映在家具上。
后座為祖廳,是建築群中最高的一座,叫“請纓堂”。這是當年劉永福反對“二十一條”,請纓抗日的地方。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劉永福聽到這訊息後,不禁義憤填膺,立即通知全體家人並家庭教師集中祖堂,“抗電北庭,請纓與戰。”並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願以七十九歲高齡的“老朽之軀”充當先鋒,與敵決一死戰。
后座陳列《中法戰爭歷史文物展覽》,展室10個,展出面積共1000多平方米,分中法戰爭概況,黑旗軍(劉永福所部)的抗法鬥爭,萃軍(馮子材所部)的抗法鬥爭等三個部分。主要展品有:大清光緒皇帝及越南嗣德帝贈劉永福父親的誥封碑,劉永福與主座並列的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穀倉,民眾叫它“濟民倉”。穀倉一排10間,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這是劉永福在災年主座西側盡頭有一列平房,是劉永福的書房。
建築特色
三宣堂的防衛設施最具特色,整座建築像一座巨大的碉堡,有炮樓,有圍牆。頭門至二門30多米的通道、二門與主座之間的開闊地帶,均受到炮樓和樓房的火力控制。劉永福住在主座中部,臥室頂都有活動樓門,如有意外,可迅速登樓指揮全局。萬一形勢不利,包廊和祖廳都有夾牆可以暫避,也可以從秘密通道轉移到戶外安全地帶。
這座城堡式的府第,據說是為了防備法國侵略者派來奸細的侵襲和當時官場的敵對勢力加害而精心設計的。
三宣堂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建於1891年,占地面積22776平方米,建築面積5622.5平方米,有大小廳房119間,用料考究,造型端莊而樸實,規模宏大,布局獨特。主屋分三進,坐北朝南,為中國式圓柱瓦檐,牆上有聖賢豪傑、文武將臣、彩鳳仙鶴等一百多幅畫,金飾彩繪,神韻優雅,栩栩如生,與雕樑畫棟交相輝映,既有晚清風格,又有民族特色。四周有高牆炮樓,正屋前有廣場照壁,四周有花草樹木,是一座氣勢不凡、宏偉富麗、典型古樸的建築。
故居現狀
為了更好地開發劉永福故居的旅遊資源,欽州市已依據劉永福故居的歷史人文風格修建了永福廣場和改造了附近建築的風格,使其納入廣義的劉永福故居旅遊點範圍內。
劉永福故居前的永福廣場是一個占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的極具歷史人文特色的休閒廣場。廣場內建設有優美復古的拱橋兩座,荷花池1200平方米,雕有各式花紋的六角廳2座,劉永福雕像1座。
劉永福故居附近的永福國小原名為欽州市第一國小,其建築風格優美而復古,與劉永福故居相輝映。
馮子材故居
馮子材簡介
馮子材,字南乾,廣東欽州(今廣西欽縣)人,號萃亭,年輕時一度參加過農民軍,後投靠清軍,攻打過太平軍,任過廣西提督。因受廣西巡撫徐延旭的打擊,便稱病退職返鄉。
馮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將,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人。馮子材舊居位於欽州市沙埠鎮白水塘區內,與劉永福舊居直線距離1千多米。原名宮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書銜而得名。舊居建於187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總占地面積15.22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面積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間,均為抬梁式磚木結構。舊居範圍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賞樓、書房、虎鞭塔、菜園等。劉永福、馮子材舊居均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築群,具有簡樸典雅的藝術特色。
清光緒九年(1883年)已侵占越南的法軍首先進攻清軍,挑起中法戰爭,並於光緒十年(1884年)、十一年(1885年)先後進犯我國台灣基隆、福建馬尾港和廣西鎮南關。
馮子材以年近70之軀奉命率地方團練組成萃軍18營(近一萬人)到憑祥前線禦敵。因他威望較高、團結友軍好,被推舉為前敵主帥,負責統一指揮各軍。他在鎮南關內約2里的關前隘險要處,築起長牆固守,待武器占優勢的法軍撲至牆下,即親率大刀隊突然殺出,與敵展開白刃格鬥,使敵人槍炮無法施展威力,加上友軍抄敵後路,百姓也前來支援,結果把法軍殺得大敗,殲敵1000多人,重傷法軍統帥尼格里,追擊敵人至關外20餘里,克諒山、長慶等地。法國茹爾·費理內閣也因而倒台。正在這時,腐敗的清廷卻戰勝求和,與法國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馮子材被迫撤軍。後任過雲南、貴州提督,86歲病逝。朝廷詔予於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
故居簡介
故居建於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積64350平方米,是馮子材重組萃軍開赴抗法前線的總部。居所坐南向北,磚木結構建築,包括三個小山丘,周圍有牆坦。屋分三進,每進三棟,每棟三式,構成富有古風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築模式。面通寬40.5米,通進深45米。主體建築面闊3間,合梁與穿斗式混合構架,硬山頂,灰沙筒瓦蓋。建築注重牢固實用,沒有豪華的裝飾,但質高藝精。還有宗廟、塔、宇、馬廄、魚塘、水井、花園、果園等附屬建築,外築圍牆,規模宏大,院內東頭新建有碑林,字跡精湛清秀,筆勢勁遒,自成一景。 但故居沒有豪華的裝飾,卻注重牢固和實用。粗梁大柱都是沉甸甸的格木,浮雕壁畫不多,但質量極精。現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馮子材墓
馮子材墓位於欽州城東沙埠鄉泥橋村東北的小山丘上,距欽州城13公里,周圍群山環繞,滿目青翠,景色宜人。主墓座北向南,占地約1200平方米,墓頂用長2米、寬半米的花崗岩刻成一座廟式屋檐。檐下碑前有一對雕刻精緻的盤龍石柱,墓前有3個長5米、寬6米的拜台,左右分列有文仕、武將、獅、虎、馬的石雕像各1對,它們比例勻稱,造型生動,製作也很精巧。墓前橫列獅頭石柱8根,四長四短,刻有對聯云:“萬里干城,一方砥柱;寸心金石,萬世馨香。”。
在墓後約500米的公路旁,有一碑亭,亭內有象徵官階等級的巨碑1塊,碑文為“大清誥授榮祿大夫建將軍太子少保銜貴州提督世襲輕車都尉加一雲騎車尉馮勇毅公神道”。墓碑上額為“功在黨國”,兩旁對聯為“遺愛豈獨桑梓,勛名不讓劉馮”。墓碑前有供案、台階和地毯形拜台,氣勢雄偉。中國著名劇作家、詩人田漢瞻仰馮子材墓後,曾作《吊馮子材墓》七律一首:泥橋嶺畔古城東,且駐徵車吊萃翁。松嘯如聞嘶戰馬,花香端合獻英雄。妖江左成遺憾,抗法關南有大功。近百年來多痛史,論人應不失劉馮。詩人對馮子材的一生作了中肯的、高度的概括。
交通
公交路線:乘6路公車到達。也可以坐公車1、5、9、19、38路到萬國廣場下車西走300米既到
景點等級:4A
具體位置:劉永福故居:欽州市欽城管理區扳桂街10號;馮子材故居:欽州市欽城管理區沙尾街133-144號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