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象理論
- 提出者:E.薛丁格
- 發現年份:1926年
- 實質:描述同一微觀粒子運動規律
- 研究對象:量子力學規律
理論簡介,計算,坐標,
理論簡介
微觀粒子有波動和粒子兩重性質,1926年E.薛丁格從粒子的波動性出發,用波動方程來描述粒子體系的運動規律,解決了許多理論和實際的問題,這種理論就是波動力學。1925年左右,由W.K.海森伯、M.玻恩、W.泡利等從粒子的粒子性出發,用矩陣的形式來描述粒子體系的運動規律,也解決了同樣的問題,這種不同於波動方程的矩陣運算形式的理論稱為矩陣力學。
計算
坐標
比較直觀一點,粒子體系的狀態可用位置坐標為自變數、時間為參量的波函式ψ(x,t)來描述(以下均考慮一維情況,所得結果易於推廣至三維),|ψ(x,t)|2表示t時刻粒子在位置坐標x附近單位體積出現的幾率。但是ψ(x,t)可以用動量孨的本徵函式的正交、歸一、完全集{ψp(x)}展開,即 式中
展開係數
可見,粒子體系的狀態既可以由已知的 ψ(x,t)來描述,也可以用с(p,t)來描述。ψ(x,t)和с(p,t)是兩種等價的不同表示形式的波函式。ψ (x,t)叫做坐標表象(或稱x表象)波函式,с(p,t)叫做動量表象(或稱p表象)波函式。
展開係數為 因此,若已知ψ(x,t),則同樣可以通過式⑷算出an(t)來,用數字集合{an(t)}來描述這個狀態,{an(t)}叫做Q表象波函式。
可見,對於同一狀態,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分別都是用一組數字集合(分立的或連續的或兼而有之)來描述狀態,這些不同的表示形式中的每一個叫做一個表象。當要解決某特定問題時,便選取一個特定的Q表象,相當於選取一個特定的坐標系。Q表象中的本徵函式正交、歸一、完全集{Un(x)},是這一表象中的一組基矢(簡稱基),它相當於坐標系中的一組單位矢量,而波函式{an(t)}是態矢量ψ 在 Q表象中各基矢方向上的投影(一組數字),這就是表象理論的幾何圖像。
算符
作用在波函式ψ(x,t)上得到另一個新的波函式 Ф(x,t),即
在Q表象中可將ψ(x,t)和Ф(x,t)分別用孶 的本徵函式完全集{Un(x)}展開,展開係數的數字集合{an(t)}和{bn(t)}就是Q表象中分別與ψ(x,t)和Ф(x,t)等價的波函式。利用{Un(x)}正交、歸一的性質,可得到
式中 Q表象中的式⑹和坐標表象中的式⑸相當,寫成矩陣運算形式時為 即在Q表象中,算符弲 的表示形式是把數字集合{Fmn}排成一個方形矩陣,Fmn表示方形矩陣中第n行第m列的元素,即
而波函式ψ(x,t)和Ф(x,t)在Q表象中的表示形式,是把數字集合{an(t)}和{bn(t)}分別排成一個列矩陣,即
對於孶的本徵值具有連續譜的情況,以上的論述仍然成立,只是{Un(t)}、{an(t)}和{bn(t)}等的角注 n要換成連續變化的λ,求和要換成對λ求積分,此時式 ⑺寫成 仍然把它看作矩陣元,{Fλ'λ}看成方形矩陣,{aλ(t)}和{bλ (t)}看成列矩陣,矩陣的行和列都是連續編號的。
量子力學中採用不同的表象在理論上是完全等價的,而在實際工作中選取什麼表象取決於所討論的問題,表象選得適當可以使問題簡化。
可以用表象理論的幾何圖像來說明表象變換。選取一個特定的表象,相當於在抽象的希耳伯特空間中選取一個有一組完全基矢(本徵函式集)的特定的坐標系,表象變換相當於坐標系的基矢變換,從一個A表象變換到一個B表象,相當於由一組基矢{ψn(x)}(┭的本徵函式集)變到另一組基矢{嗞α(x)}(峺)的本徵函式集),這種變換是通過一個變換矩陣的作用來實現的。{ψn(x)}是完全集,B表象中的每一基矢嗞α(x)都可按{ψn(x)}展開
態
態的表象表示
⑴ 坐標表象
以坐標算符的本徵態為基底構成的表象稱為坐標表象。
⑵ 動量表象
⑶ 任意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