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痣

表皮痣為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的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表皮痣通常是描述一組具有共同臨床及組織學特徵的皮膚錯構瘤。本病於1863年首先被描述,稱之為單側痣,又名線狀表皮痣、疣狀痣、疣狀線狀痣等,該病異名達數十種之多。

基本介紹

  • 別稱:單側痣、線狀表皮痣、疣狀痣、疣狀線狀痣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嬰幼兒
  • 常見病因:為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的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泛髮型與遺傳有關
  • 常見症狀:局限型排列為單側連續或斷續性束狀、帶狀或斑片狀;泛髮型可為雙側,多發或泛發,渦紋狀或弧線形條紋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本病起源胚胎時期表皮基底層的多能幹細胞,為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的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泛髮型病例與遺傳有關。

臨床表現

通常在初生時或幼兒期發病,但偶爾也有在10~20歲才出現,一般不自行消退,男女均可發生。
本病皮損為淡黃色至棕黑色疣狀皮膚損害,常大小、形態及分布各不相同,可位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主要表現開始為小的角化性丘疹,逐漸擴大成密集型角化過度性丘疹,觸之堅硬粗糙,皺襞處損害常因浸漬而較軟。本病大多沒有自覺症狀,發展緩慢,至一定階段時即靜止不變。臨床根據形態主要分為2型:
1.局限型
常排列為單側連續或斷續性束狀、帶狀或斑片狀。如單側痣、線狀痣等。
2.泛髮型
皮損可為雙側,呈多發或泛發,甚至分布全身,呈渦紋狀或弧線形條紋,嚴重者稱為豪豬狀魚鱗病。
如果並發先天性畸形,如牙齒髮育異常、多指症、屈指症、骨骼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系統疾患等,稱為表皮痣綜合徵。
炎症型常自覺瘙癢,多見於下肢,單側性,皮損發紅,可見因搔抓導致局部脫屑和結痂。
本病可侵犯黏膜,舌、頰黏膜、軟齶、牙齦、外陰及陰道等均可發病,黏膜面見有乳頭狀隆起,易誤診為尖銳濕疣。少數患者可並發基底細胞瘤或鱗狀細胞癌。

檢查

皮膚科檢查及組織病理。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基底色素增加,無痣細胞。

鑑別診斷

需要與線狀苔蘚、線狀扁平苔蘚及線狀銀屑病等區別。本病持續存在,而線狀苔蘚可自行消退。同時病理上有疣狀及乳頭瘤樣增生,故可與線狀苔蘚區別。線狀排列的扁平苔蘚與銀屑病在病理上有一定的特徵,結合臨床可以與本病區別。

治療

小面積者可試用維甲酸、冷凍、雷射或手術切除。本病大面積者尚未有理想的療法。

預後

本病一般為良性,隨年齡增大,生長緩慢,大多到成年期停止生長。但也有極少數病例可惡變成基底細胞癌或鱗狀細胞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