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楊氏宗祠

衡南縣楊氏宗祠

衡南縣楊氏宗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車江片區湘江河畔。2004年,楊氏宗祠祠堂被衡南縣政府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歷史記載,先祖事跡,銜環典故,布局結構,美德傳承,地圖信息,

歷史記載

衡南縣車江鎮楊氏從屬楊震第32代孫子楊絡一脈。某一年,楊絡帶著一家老少從陝西省弘農華陰遷至江西省;公元1390年,身處亂世的楊氏後人楊德世和楊貴世兩兄弟為了躲避官宦的追殺,逃亡到現在的衡南縣車江鎮
衡南縣車江鎮楊氏宗祠 始建於乾隆四十二年(即公元一七七七年)。楊氏宗祠內的牌匾、樑柱、石板,破損早已不見當年的“模樣”。
楊氏宗祠只在民國時進行過一次簡單整修,加上文革期間的破壞,祠堂損毀嚴重。2000年10月,楊氏後人成立了楊氏“四知堂”文物管理委員會,商議修復事宜。經努力,2004年,祠堂被衡南縣政府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先祖事跡

東漢時期,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楊震在荊州當刺史時,由於他博覽明經,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賴。有一年,楊震奉旨調任山東萊州太守,赴任途中路過山東昌邑縣時,投宿驛館。曾得楊震提攜的昌邑縣令王密連夜前來拜謁,並攜帶十斤黃金意欲相贈。他以為,這樣一來可以報答楊震提攜之恩;二來借憑師生關係,往後可以得到照應。誰知,楊震卻極不高興地說:“我和你是故交,關係非常密切,我很了解你的為人,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這是為什麼呢?”但王密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神情嚴肅地批評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霎時無地自容,羞愧地走了。此事發生後,楊震認為,若做清正廉潔的官員,必須剎一剎這種送禮的歪風。於是,他在自己的住房正門上懸掛了一方“四知堂”匾額,告誡下屬不許“送禮”。從此以後,楊姓人就以先人楊震為楷模,在各自所建的祠堂內均懸掛“楊四知堂”匾額,以此對後裔進行“傳統教育”。
衡南縣楊氏宗祠
楊震
楊震一生公正清廉,兩袖清風,從不接受任何人的好處。他的子孫也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飯。

銜環典故

楊震(公元59一公元124,東漢初)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憐之,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黃雀只吃黃花,百日之後羽毛豐滿,振翅飛走。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並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像這玉環一樣潔白無瑕。”
衡南縣楊氏宗祠
漫畫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1

布局結構

打量整座祠堂,記者發現這裡風格簡約,呈對稱形式布局。祠堂的兩側、中間均以天井為橫軸線,上為宗祠正寢;對著大門的神龕雕刻精製,飛禽走獸,栩栩如生;中寢上的“四知堂”、“克承祖業”、“丕振家聲”三塊牌匾,把這座祠堂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衡南縣楊氏宗祠
衡南縣楊氏宗祠

美德傳承

目前,僅車江鎮就住著近4000名楊氏後人,而楊震深夜卻金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四知”中所明示的做人要清清白白、正大光明,做官要清正廉潔的家風與堂訓,也被很好地傳承下來。楊氏後人楊崇凱老人就是用“四知”美德來教育自己在政法系統工作的兒子,其年幼的孫子對先祖楊震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
衡南縣楊氏宗祠
衡南縣楊氏宗祠

地圖信息

地址:衡南縣車江鎮車江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