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軍事單位,是衛所制下,最高的軍事戰術單位。衛所制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採納劉基的建議,在全國實行衛所兵制,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
- 成立時間:1368年
- 機構職能:軍事單位
- 上級機構: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
- 下級機構:千戶所
- 主要指揮官:衛指揮使
- 人員編制:約5600人
明代軍事單位,是衛所制下,最高的軍事戰術單位。衛所制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採納劉基的建議,在全國實行衛所兵制,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
衛(拼音:wèi)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金文,其古字形像四足環繞著城邑,本義為守衛。引申指守衛者,如門衛、侍衛。另引申指邊遠的地方。衛也指古代九服之一,或五服之一,等等。又為周朝國名,又...
衛 衛,生理學名詞。指衛外的功能。《素問·生氣通天論》:“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衛氣的簡稱。《素問·痹論》:“衛者,水谷之捍氣也。” 溫病辨證名稱,指一個部位或階段。《溫熱論》:“肺主氣屬衛。”詳衛分證條。
明代軍事單位,是衛所制下,最高的軍事戰術單位。衛所制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採納劉基的建議,在全國實行衛所兵制,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機構職責 明朝軍隊編制實行“衛所制”。軍隊組織有衛、所兩級。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設指揮使,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
衛姓,中華姓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九個兒子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後來衛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國被秦所滅後,衛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或以“康”為氏。衛姓主要集中於山西、陝西、四川、河南,這四省大約占衛姓總人口的77.0%。山西為衛姓...
根據《高級漢語大詞典》,“衛”,動詞,會意字,繁體作“衛”,甲骨文中“衛、韋”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崗保衛(韋)”,故其本義為“保衛、防護”。“生”,動詞,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故其本義為“草木從土裡生長出來”、“滋長”。當“生”的詞性轉變為名詞時,其...
衛是2013年07月07日在中國商標局註冊成立的品牌;提供手術衣; 無菌罩布(外科用); 醫務人員用面罩; 分娩褥墊; 病床用吸水床單; 醫用墊; 腹部護墊; 手術用布簾; 口 罩; 產品及服務 手術衣; 無菌罩布(外科用); 醫務人員用面罩; 分娩褥墊; 病床用吸水床單; 醫用墊; 腹部護墊; 手術用布簾; 口 罩; 品牌...
明代四大衛分別為:天津衛,威海衛,金山衛,鎮海衛。明朝初年,多次對蒙古用兵,並在與蒙古邊境一帶設定四十餘個衛所防衛,包括東勝衛、雲川衛、官山衛、全寧衛、老哈河衛等,都是明朝邊防重地。明代四大衛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在保衛國家、抗擊倭寇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為後人所敬仰。衛簡介 按照明代的軍...
衛國(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09年),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帝丘(今河南濮陽)。第一代國君康叔封,傳44君,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先後建都於朝歌(今河南淇縣)、楚丘(今河南滑縣)、帝丘(今河南濮陽)、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平王東遷時,曾...
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侍衛親軍創置前、後二衛。掌宿衛扈從並屯田,遇兵事則參加。各有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等官,所屬各有鎮撫所、行軍千戶所、弩軍千戶所、屯田千戶所及教官。2.軍隊行軍時派在前方擔任警戒的部隊。3.指前線。4.足球﹑手球等球類比賽中擔任助攻與助守的隊員。位置在前鋒與後衛之間,是...
衛,讀者參與計畫《妹妹公主》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十二個妹妹中最活潑外向的,個性很強,像個男孩子。角色形象 發色:褐色 瞳色:褐色 角色生活 年級:中學二年 第一人稱:仆(ぼく)代表色:綠色 興趣:體育 擅長:什麼都會 代表花:丁香石竹——膽大、愛玩 對哥哥的稱呼:あにぃ 與哥哥關係度:90%(...
隋唐十二衛,是隋唐十六衛中,遙領府兵的前“十二衛”。 十六衛制度,是衛府制的高級階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結晶。內容介紹 府兵制,是一種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兵農和一、寓兵於農的制度。在天下各地設定“軍府”若干,“府兵”由各地軍府從所在州縣的農民中挑選,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時在家生產、農閒訓練...
衛縣,中國古代行政區名。古朝歌之地,殷武乙所都,紂因之。周武王滅殷,封其弟康叔於此。西漢置朝歌縣(治在今淇縣朝歌鎮),屬河內郡。隋大業初,廢朝歌縣,改置衛縣(治在今河南濬縣衛賢鎮)於康叔舊封地,仍置汲郡於縣治。唐初亦為衛州治。貞觀初,州移治汲縣,縣仍屬衛州。宋初因之,天聖四年,改...
’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將衛士而衛冢乎!’”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衛尉掌宮門衛士,屯兵諸侯。” 清 李漁《玉搔頭·弄兵》:“勁旅當先,謀臣隨駕,衛士兩行輔夾。” 洪深 《青龍潭》第四幕:“我兄弟一個人,只帶了兩名衛士,到這裡來和他們硬挺。”歷史背景 秦漢時守衛宮門的屯兵...
扞衛,拼音是hàn wèi ,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古代軍隊於夜間設壘壁。詞語解釋 (1).古代軍隊於夜間設壘壁、伏弓矢並畜犬以防敵襲擊的一種防禦措施。《國語·晉語八》:“是行也,以藩為軍,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扞衛不行。” 韋昭 註:“候,候望。遮,遮罔。晝則候遮,夜則扞衛。扞衛,謂羅闉、...
威海衛,位於中國山東半島東北端威海市,是一個海防衛所,中國北方軍港。明朝初年為防倭寇侵擾,設立威海衛,清雍正年間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占領。1898年英國通過《議租威海衛專約》,威海衛淪為其殖民地。民國19年(1930年十月),由中國國民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
《史記·五帝本紀》:“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2、指營門衛士。《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3、護衛。《三國志·魏志·任峻傳》:“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鈔絕糧道,乃使千乘為...
衛䔬,字漢卿,洛陽人。唐朝河東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上柱國。人物生平 衛䔬,死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其祖上是河東道龍縣人,後因為官才遷到洛陽,從其曾祖衛光開始就擔任一些中下級的官職。考古發掘 2006年12月,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現為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配合鄭西鐵路客運...
錦衣衛是明朝的軍政蒐集情治單位,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
先秦姬姓諸侯國之一。西周初,周公平定東方殷故土的叛亂後,任其弟康叔封坐鎮河、淇間以控馭東方。後改國號為衛(改國號時間不祥)。世系表 世系表 年表 前***年:【衛】周公平定管、蔡、武庚之亂,封武王弟康叔封於康(今河南禹縣西北),子孫改國號為衛。前***年:【衛】衛康叔卒,子康伯繼位。前***...
元豐改制,始仍掌儀衛、兵械、甲冑之政令,領弓箭、軍器等庫、儀鸞司、左右金吾銜司、六軍儀仗司等。南宋並衛尉寺入工部。遼南面官有衛尉寺。金衛尉司所掌乃中宮事務。元一度設衛尉院,後改太僕寺。金、元所設,不僅異於兩漢之衛尉,亦與隋、唐、北宋之衛尉不同,參見“衛尉司”“衛尉院”“左右...
儀衛,漢語詞語,讀音:yí wèi ,意思是儀仗與衛士的統稱。釋義 儀仗與衛士的統稱。出處 《魏書·李元護傳》:“若喪過 東陽,不可不好設儀衛,哭泣盡哀,令觀者改容也。”例句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鹵簿》:“人臣儀衛,亦得同於君上,則鹵簿之名,不容別有他義也。”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
衛河,中國海河水系南運河的支流。因源於春秋時衛地得名,發源於山西太行山脈,流經河南新鄉、鶴壁、安陽、濮陽,沿途接納淇河、安陽河等,至河北館陶與漳河匯合稱漳衛河、衛運河。最後再流經山東臨清入南運河,至天津入海河,並在滄縣南又挖成捷地減河,引洪水直接入海。全長400多公里,其中幹流河道長344.5公里,...
鎮海衛,明代衛所名。鎮海衛作為明代四大衛所之一,素有"武功鎮海疆,文教冠閩中"之稱。雖然歷盡630年風雲,但故壘雄風猶存,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江蘇省太倉市。弘治十年(1497年)改置太倉州。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龍海市東南鎮海。屬福建都司。轄六鰲、銅山...
大寧衛,明初置,治今內蒙古 寧城西,轄今河北長城以北、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地。其左為七老圖山,右為努魯兒虎山,北有老哈河穿境而過,土地肥沃,水草豐美,自古為優良的牧場。其北通科爾沁大草原,東通朝陽,東南通三萬衛,南通喜峰口,西南通古北口。如《遼志》云:“幅員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險足以自固...
戍衛 戍衛,讀音shù wèi,漢語詞語,出自《晉書·忠王尚之傳》,指守衛,防守。詞語釋義 守衛,防守。詞語出處 《晉書·忠王尚之傳》:“西藩濱接荒餘,寇虜無常,兵止數千,不足戍衞,無復可分徹者。”
衞(讀音:wèi ,ㄨㄟˋ)是一個漢語漢字。是“衛”(衛)的異體字。部首為彳 基本信息 部首:行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6 康熙字典筆畫( 衞:16; )五筆86:TNHH 五筆98:TNKS 倉頡:HODBN 四角號碼:21221 UniCode:U+885E 基本解釋 [①][wèi]“衛(衛)”的異體字。(1)防守;衛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