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營衛
【拼音】yíng wèi
【釋義】
1、軍營護衛。
2、指營門衛士。
3、護衛。
4、指軍營。
詳細解釋
1、軍營護衛。
2、指營門衛士。
《史記·
樊酈滕灌列傳》:“時獨
沛公與張良得入坐,
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
3、護衛。
《
三國志·魏志·任峻傳》:“
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鈔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陳以營衛之,賊不敢近。”
《
雲笈七籤》卷一○五:“入山求芝草靈藥,所欲皆得,山神玉女,自來營衛,狼虎百害,不敢犯近,神靈佑助,常欲使人得道,開人心意,惡鬼老魅,不敢試人。行此道易成而無患。”
4、指軍營。
《
新唐書·陸贄傳》:“夫關中,王業根本在焉。豪傑之在關中者,與籍於營衛不殊;車乘之在關中者,與列於廄牧不殊;財用之在關中者,與貯於帑藏不殊。”
清 何琇 《
樵香小記·翬帥師》:“古者兵出於農,有事則聚而授甲,役竣則散而
歸田,非有營衛之屯聚,方鎮之瓜分,可籍之以為變。”
5、中醫指血氣之作用。
《
黃帝內經·靈樞》第十八篇:“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宋
梅堯臣 《汝州王待制以長篇勸予復飲酒因謝之》詩:“前因飲酒多,乃苦傷營衛。”
清
戴震 《答彭進士允初書》:“飲食之化為營衛,為肌髓,形可並而一也。”
魯迅 《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凡所浴顥氣則新絕,凡所遇思潮則新絕,顧環流其營衛者,則依然炎黃之血也。”
中醫學名詞術語
1、“營衛”一詞,《內經》全書共見20次,指營氣與衛氣。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營氣和衛氣的合稱。兩氣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氣所化生。營行脈中,具有營養周身作用;衛行脈外,具有捍衛軀體的功能。”
震韜《醫理感悟》營以陽為始在現代西醫里稱呼為肌肉和血管。衛以陰為始,在現代西醫里稱呼為淋巴系統和生物電。例如:淋巴癌既是火毒亢盛,陰氣不足,難聚為良液,無力克毒。故當調其體液【酸液為陽,鹼液為陰】,扶正固本,脾土有動生腎水後當自行化解。“
《靈樞·營衛生會篇》:“願聞營衛之所行,皆何道從來?……營衛者,精氣也。”
《靈樞·海論》:“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
《靈樞·壽夭剛柔》:“營衛寒痹之為病奈何?”
《靈樞·終始》:“凡此十二禁者,其脈亂氣散,逆其營衛,經氣不次,因而刺之,則病入於陰。”
2、“營氣”一詞,《內經》全書共見16次。
⑴營氣是運行於脈中而具有營養作用的氣。因其富有營養,在脈中營運不休,故稱之為營氣。由於營氣在脈中,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營與血關係密切,可分不可離,故常常將“營血”並稱。由水谷所化生的精氣,運行於脈中,有化生血液,營養周身和收舍神志作用的氣,就是營氣。
《靈樞·營衛生會篇》:“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靈樞·
邪客》:“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
《靈樞·
營氣》:“
營氣之道,內(納)谷為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
《靈樞·
經脈》:“故衛氣已平,
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
《靈樞·
本神》:“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
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
《靈樞·
衛氣》:“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於五臟,而外絡肢節。……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
營氣。”
《素問·
痹論》:“
營(氣)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靈樞·
營衛生會篇》:“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
營(氣),濁者為衛。
營(氣)在脈中,衛在脈外。”
⑵《靈樞經》篇名,即《靈樞·營氣第十六》篇。本篇系統地論述了營氣的來源、性質和運行規律,因此篇名“營氣”。《中醫大辭典》:“主要說明營氣來源於胃腸所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並闡述它在十四經脈中的正常循行流注,以營養全身。”
3、“衛氣”一詞,《內經》全書共見72次。
⑴衛氣是運行於脈外而具有保衛作用的氣。因其有衛護人體,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稱之為衛氣。來源與飲食水谷,化生於脾胃而行於脈外的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各二十五周次,與人的寤寐有關。其性剛悍屬陽,運行迅速流利,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啟閉汗孔等功能。
《靈樞·本藏》:“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靈樞·衛氣失常》:“衛氣之留於腹中。”
《靈樞·衛氣》:“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於五臟,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
《靈樞·衛氣行》:“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臟。”
《素問·
生氣通天論》:“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
衛氣解散,此謂自傷。”
《素問·五臟生成篇》:“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
《靈樞·營衛生會篇》:“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氣),濁者為衛(氣)。營(氣)在脈中,衛(氣)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素問·痹論》:“衛(氣)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
⑵《靈樞經》篇名,即《靈樞·
衛氣第五十二》篇。《
中醫大辭典》:“本篇所論強調衛氣對保衛肌表,防禦外邪,調節內外的作用,故名。內容主要辨別衛氣營血的生理功能,說明治病必須掌握經絡系統,明確十二經脈本部和標部穴位,以及六腑的氣街部位,以便測候上、下、虛、實的病變,施行補瀉的針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