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前衛(qiánwèi):
1.軍隊行軍時派在前方擔任警戒的部隊。
2.足球、手球等球類比賽中擔任助攻、助守的隊員。
3.新異而領先潮流的。
詳細解釋
名詞
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
侍衛親軍創置前、後二衛。掌
宿衛扈從並屯田,遇兵事則參加。各有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等官,所屬各有鎮撫所、行軍
千戶所、弩軍千戶所、屯田千戶所及教官。
2.軍隊行軍時派在前方擔任警戒的部隊。
3.指前線。
位置在前鋒與
後衛之間,是前鋒與後衛之間的橋樑,起攻防轉換的樞紐作用。
形容詞
新異而領先潮流的。
如:前衛性、前衛金屬、前衛汽車、前衛DJ、前衛藝術、前衛搖滾、前衛寫真。
相關內容
前衛藝術家
前衛藝術家:一般都被看成是藝術界的“另類”,因為有許多行為不能用常理去理喻。他們活躍於各種藝術活動中,往往驚世駭俗。他們以不合作、不妥協的方式自覺、自律地抵制著同化的平庸的威脅。不懼強權、不事媚俗的文化立場,獨立的個人經驗、感受及創作行為,延伸著藝術對精神自由這一亘古概念的追求和渴望。”他們也強調藝術生存本身所具備的獨立品格和批判立場,尋求藝術野生的方式和其他可能性,思考中國當代文化的處境和問題。
現在流行一句話:存在就是合理。沒錯,當我們還不能給他們以擁抱的時候,那就用手指去輕輕地觸摸這些前衛的東西。
前衛性
1.金屬(ProgressiveMetal):
前衛金屬,將
金屬樂的打擊,音量,和侵略元素與
前衛搖滾的宏偉的偽古典的張揚相混合。當然,有些樂隊強調了其中一個元素對另一元素的影響----例如,dreamtheater。相比與其他的樂隊,他們更傾向於前衛風格----但是所有樂隊都體現了音樂中的基本的張揚風格。以pinkfloyd,queensryche為代表,前衛金屬於80年代末浮出水面。曾有一度,前衛金屬相當隱秘(雖然像andjusticeforall這樣的金屬音樂的唱片集和前衛音樂的唱片集一樣繁多,並且被一一分類),在整個90年代,前衛金屬都保持了低調的存在。然而,其流行程度已經足以產生交叉碰撞,最顯著地體現為queensrych的“silentlucidity”.可是儘管如此,前衛金屬作品並未在90年代獲得很大的經濟收益。而如queensryche,dreamtheater這樣的樂隊在這十年里一直成為了這一風格的標誌。然而到了90年代末,前衛金屬毋庸置疑地成為狂熱的中堅分子的一致方向。
具有該風格的樂隊/藝人名單 AmorphisArcturusAtheistAvantasiaBorknagarBucketheadDeathDemons&WizardsDreamTheatreEvergreyFatesWarningtheGatheringIcedEarthInFlamesKatatoniaKingDiamondLabyrinthLacunaCoilLoveHistoryNightwishOpethPorcupinetreeQueensrycheRammsteinRhapsodySavatageSepulturaSymphonyXTadMoroseTherion
TiamatVandenPlasWarmen
2.藝術(ProgressiveMetal Article):
前衛藝術,一般總是表現出一種與傳統徹底決裂的美學極端主義。他們喜歡破壞,推崇新奇,將“破壞即創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因為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之分仍然存在。在一個社會中,由於意識形態或行為方式的差異,主流文化一般體現為一種權力話語,它更具合法性,往往表現為對邊緣文化的壓制或控制。但邊緣文化並非就是完全被動的。按照福柯的觀點,“任何人在權力體系中均非完全無力的一方,我們同時也具備在不同位置與不同節點上,消極或積極地抵抗、瓦解腐朽權力的內在潛力。”因此,邊緣的文化也總是表現出一種不合作性或對抗性。“前衛藝術”之所以具備其“前衛”性,就在於前衛藝術是一種疏離於主流文化之外的邊緣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前衛”的未必就是新奇的,前衛的未必就不能是傳統的,關鍵在於它的邊緣性。
一般來說,前衛藝術起源於西方。中國的20世紀下半葉的前衛藝術,起源於“星星美展”,甚至是更早的“無名畫會”,他們通過採用繪畫語言的現代主義形式表達了藝術家對於現實的不合作態度。
70年代時,一批青年開始探討前衛藝術,這批人中的大多數並無專業的美術訓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一批經過正常教育、專業訓練的青年開始參與到前衛藝術的創作中,這種融合把西方的技法與自己的思考結合起來,大多是柯勒、惠文的現實主義的東西,80年代中期,興趣一股
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思潮,89年則是前衛藝術的大集合。這次展覽是前衛藝術第一次進入官方識野,但展覽的後果非常不好,前衛藝術家和客群之間具有明顯的隔膜,而且在展覽中出了一些挫折。從那次展覽之後,前衛藝術家和客群之間不斷拉開距離,前衛藝術家也一時處於消沉。92年起,中國的前衛藝術家開始受到一些大型的展覽如
威尼斯國際大展里昂22年展,聖保羅22年展。從此,中國前衛藝術家在各個方面受到重視,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多的威望,但在國內,他們還是受到人們漠視的,因此人們不令要問“難道創作是為了賣給外國人”,因此97—99年之間,他們開始受到批評。為了適應形勢需要,前衛藝術家有意識地在比較公開的場合,如“商店”、“酒吧”展示他們的作品,但是這樣的展覽,是否就意味著前衛藝術具有公開性了嗎。在上海的一家家具店,展示了一些由前衛藝術家做的輕鬆,好玩易懂的東西,口號是“逃避深刻,探討生活美”,但這樣做,前衛藝術是否真有公共性了呢?
中國的前衛藝術突然變得異常活躍,這不僅表現在第一次美術界重要大展“上海雙年展”中登堂入室,而且在各類時尚味甚濃的畫廊里展覽不斷,其中少數展覽還被主流媒體報導。
但這種本來釋為最鮮活的潮頭藝術形式,卻越來越多以殘忍的形式出現,這些冠以先鋒藝術之名的“作品”,把藝術推到一個挑戰人性、道德的邊緣,並稱此為與國際藝術對話。對此,美術批評家陳履生指出,中國前衛藝術已經“
走火入魔”。
據《工人日報》報導,很多冠以先鋒藝術的美術展覽,更像一場人體極限展示,而且展示的方式,以傷害、自虐為主題,令人恐怖。陳履生說,前衛藝術家一般都被看成藝術界“另類”,但中國前衛藝術的發展和表現,往往不是以一種理性的方式來推展。過去
主流社會對前衛藝術的批評一般都集中在藝術的層面上,最多在意識形態的範圍內尋找理論的突破。今天看,這種批語已經落伍。用走火入魔來形容中國前衛藝術中的表現,一點不為過。而且這種方式正走向窮途末路,失去了藝術的意義。
對於時下的一些前衛藝術表現,一些觀眾表示出懷疑和不滿。有的說:“標新立異本來是好事,但把變態行為當成藝術是十分可悲、可憐的。”一位愛好藝術的教師表示:“真不願讓我的學生看見這種可怕的另類藝術。”
3.搖滾(Progressiverock):
搖滾,有時簡稱為progrock,是在1960年晚期興起的搖滾樂分支之一,它的內涵十分複雜並且吸納眾多其他樂派精神,因此並不能明確地定義出其精確範圍。前衛搖滾最熱門最顛峰的時期是在1970年代的早期,並繼續流傳至今日。前衛搖滾起源自英國,大多數的團體多出現於歐洲大陸,只有少數幾支樂團是來自於美國加拿大的。此種樂風通常結合了爵士樂、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和世界音樂等元素,不同於美國搖滾是受到R&B以及鄉村音樂的影響。經由多年累積的發展,在
前衛搖滾中也出現了像是:交響搖滾、藝術搖滾、數學搖滾以及前衛金屬等類型。
前衛搖滾樂手意圖擺脫流行音樂的公式化及束縛,並亟力提升自身的音樂成就另外一種音樂類型,即便時常令人嗅到不小的古典與爵士影響。前衛搖滾最獨特的地方便是“複雜”而不只是技術的出眾,因為在流行音樂中技巧十分出眾但卻演奏單調樂章的樂手亦大有人在。
前衛搖滾並無絕對定義,名團克里遜王的領袖RobertFripp就十分厭惡這個音樂分類上的術語。而構築出前衛搖滾的作品多集中在1970年代,像是:JethroTull,Yes,創世紀合唱團,平克·弗洛伊德,Emerson,Lake&Palmer,匆促樂團,皇后樂隊與克里遜王等等,音樂各有不同特色,無法同一而論。這些樂手與樂評家們(如:BillMartin)對自身是否真的屬於前衛搖滾感到疑問(不過在此我們必須要做如此假設,至少是70年代的他們)。同時也有人在爭辯像是:FrankZappa,深紫,Phish,電台司令,和Tool這類活躍於其他樂種的樂手是否隸屬於前衛搖滾之下。
總的來時,前衛是一種很時尚的存在方式,甚至有的雜誌就是以“前衛”命名,前位的生活方式多在年輕一代流行,並逐漸影響一代人。
4.寫真(Portrait):
“寫真”,在漢語中的本義是畫人物的肖像,它是中國肖像畫的傳統名稱。繪寫人像要求形神肖似,所以叫做“寫真”。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將軍善畫蓋有神,偶逢佳士亦寫真。”
如今流行的“寫真”,卻是借自
日本語。眾所周知,日本人至今還在使用1850個“
當用漢字”,以及大量的由這些字組成的“漢字詞”。其中,好多“漢字詞”已經有了日本人賦予的含義。在日本語中,“寫真”有兩個意義。其一是“攝影”,其二是“照片”。日本的照相館就叫寫真店。對漢語來說,今日的“寫真”可謂是“先出口後進口”的詞。如今,上海街頭,你也可以看到“台北寫真”,“庭園寫真館”等店招。報刊上也常常看到“寫真”。“寫真”經過一些明星不專業的演繹,概念變得模糊曖昧起來,給多數百姓們種下的想法就是——寫真等於裸體或半裸體,說好聽些是人體攝影。其實寫真在日文中就是照相,就是攝影,可能它自己也沒想到出了個國就改頭換臉了。
照相技術在清末傳入中國時,曾受到各階層的排斥,在幾千年來封建禮教的影響下,從女性到男性都以袒露人體為忌諱、為羞恥,那時連拍照都被視為另類,更不要說
人體藝術。五四以後,西風東漸,國人的傳統觀念開始發生轉變,女性拋開陳朱理學的束縛,思想解放了,著裝也解放了,當思想的開放和著裝的開放溶進攝影藝術時,中國人也開始接觸西方的人體藝術了,不過儘管攝影家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是寫真的內涵,寫真的外延卻被不懂藝術的外行們理解的五花八門。
無從考證“寫真”傳入中國的具體年代了,在採訪中得知多數市民最早接觸這個詞時,它就代表著演藝圈中的一個污點——拍“
寫真集”約等於拍三級片。不能怪人們的無知,誰讓這些明星如此炒作自己呢? 隨著內陸拍寫真集明星的增多,人們發現,寫真的主角不同,寫真風格也是不一樣的,原來寫真並不是非裸露不可,比如生活寫真等。雖然對“寫真”逐漸了有了正確的認識,可“寫真”依然延續著真到底的味道。
繼澳大利亞女足因為“生計”問題拍了群體“寫真集”掛曆後,澳大利亞及美國的12名田徑女明星也擺出了各種“藝術造型” 印在掛曆上,用她們的個人“寫真”製造出“爆炸性”效果。 “女田徑明星寫真掛曆”中的人物之一、澳大利亞田徑運動員奧卡夫說:“這是一種風格、一種時尚,我們都是些有腦子的世界級運動員,我們拍的照片都是健康的,別往歪處想。作為運動員,我們不想只以一種能跑、能跳、能跨越橫桿的形象出現,我們還有很多別的東西值得讓人們了解。”她還強調說:“ 看看博物館中的
大衛雕像,那是一尊裸露的男性軀體,但它已經成為一種偉大的藝術形象。在今天這個時代,如果有人說婦女不能展現自己的性感,那他絕對是一個性別歧視主義者。” (澳女運動員“悉尼之夢”寫真——模特中幾乎一半是水類運動選手,他們希望讀者能夠接受這一展示,因為一切都是為了藝術。) 素以
狂傲不羈著稱的台灣“狂人”
李敖在六十五歲之即又發了次狂,開了中國文人裸體寫真之先河,人們雖然驚訝,但此舉並沒有引起什麼轟動的社會效應,看來社會容忍寫真尺度的也越來越寬了。 據報導,早在1987年,武漢市一家影樓就應顧客要求邁出了商業人體攝影第一步,十幾年後,自己掏腰包給自己“寫真”更是漸成氣候。 上海、成都、武漢等地的青春女孩們已經不再追逐偶像們的寫真集,她們把給自己拍人體寫真當作一種時尚,紛紛在陌生人的鏡頭前勇敢“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