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組織理論

行為科學組織理論一般指本詞條

新古典組織理論又稱“行為科學組織理論”。從20世紀30年代起,行政組織理論的研究逐漸引進行為科學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組織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古典組織理論
  • 提出者埃爾頓·梅奧
  • 提出時間:20世紀30年代
  • 別稱:行為科學組織理論
新古典組織理論概述,它與古典組織理論的不同,新古典組織理論的評價,

新古典組織理論概述

主要有以埃爾頓·梅奧(E.Mayo)為代表的人際關係組織理論;以切斯特·巴納德(C.I.Barnard)為代表的組織平衡理論和以赫伯特·西蒙(H.A.Simon)為代表的決策過程組織理論。
新古典理論的提法是在對早期組織理論進行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一派理論的主要代表是瑪麗·帕克·福菜特、埃爾頓·梅奧、弗里茨·羅特利斯伯格和切斯特·巴納德。這些學者著書立說的時期正是傳統的管理理論或古典組織理論盛行的時期,但是他們卻使管理理論和組織理論的研究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1927年到1932年所進行的霍桑研究奠定了行為科學的基礎,他們是人際關係學說的先驅者或行為科學的早期代表人物。他們的發現使人的社會、心理因素及人在組織中的行為與效率的關係成為組織理論的重要內容。福菜特主要的研究活動時期是在霍桑實驗之前,而巴納德則正是在霍桑實驗之後。福萊特的觀點被公認為是聯結古典管理理論與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紐帶。在她所處的時期中,她是唯一強調管理的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人。她認為,管理是一個社會過程,組織是一個社會系統。巴納德也是推動傳統的管理理論向行為科學的管理理論過渡的有影響的人物。他重視組織的社會心理方面,而不是經濟與技術問題。他把組織定義為一種協作系統,研究了非正式組織的存在及其影響,提出了與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及傳統管理學家的合法職位權威論有本質區別的“接受”的權威論。
新古典組織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成果包括: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麥克萊蘭的激勵需求理論;
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
波特和勞勒合作提出的波特-勞勒模式。

它與古典組織理論的不同

1、在集權和分權的問題上,主張更多的分權。因為分權可以使更多的人參加決策,有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艾爾弗雷德·P·斯隆(Alfred P. Sloan)提出的“集中政策,分權管理”主張,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2、從組織形態來看,不主張高聳的組織結構,而傾向於扁平的組織結構。根據新古典理論的觀點,傳統的科級組織模式可以分為尖三角形結構(即高聳的組織結構)和扁三角形結構(即扁平組織結構)。前者為集權制度,控制幅度小,後者較易推行分權,分層負責和專業化。
3、提倡部門化。古典組織理論提倡分工和專業化主要是針對個人而言;新古典理論所倡導的部門化,實質是部門專業化。大學和醫院等就是以部門化為基礎的組織。

新古典組織理論的評價

新古典組織理論是以古典組織理論為基礎的,以組織中人的問題為中心,從動態的角度研究人的行為對於組織的影響及其相互關係;他們承認等級制的存在,研究權力關係和權威問題,追求組織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但是新古典組織理論從社會心理方面研究了人的因素和行為對組織及效率的影響,只注重社會科學實證的研究方法,忽視組織結構、法規及環境的作用等;把單向服從的權力關係看作是一種雙向協作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探討新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方法,成為傳統的管理理論向發展中的行為科學的管理理論過渡的紐帶和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