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

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

《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是2010年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德魯·鮑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
  • 作 者:安德魯·鮑爾(AndrewJ.Ball)
  •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10年3月1日
  • 定價:68.00元
  • ISBN:978780218700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旨在對用於探索其他星球大氣層和星球表面的行星著陸器和大氣層再入探測器的工程、科學和飛行歷史進行簡明而範圍廣泛的概述。《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涵蓋了特定飛行器的工程問題,如著陸系統、降落傘、行星保護和進入禁止裝置,它們通常不屬於傳統的太空飛行器工程範疇。《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匯集了自20世紀60年代初至今用於月球和行星任務的30多個不同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的設計實例,作者還對全球空間計畫中許多飛行器的設計進行了詳細說明,提供了關於其任務和有效載荷的基本信息,無論這些計畫成功與否。為了闡明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及相應的解決方案,《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對幾次飛行任務作了更為詳細的討論。《行星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一書將成為從事行星科學、宇航工程和空間任務研發的專業人員、學術研究人員和研究生的重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安德魯·鮑爾(Andrew J.Ball),是位於英國密米頓凱恩斯 (Milton Keynes)的0pen大學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是皇家宇航協會(Royal Astronamical Society)和英國行星際協會(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的會員。12年來,他參與了包括羅塞塔(Rosetta和惠更斯(Huygens)計畫在內的歐洲星際任務。
詹姆斯·加里(James R.C.Garry),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工程 科學學院(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UK)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是皇家宇航協會的會員。1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歐洲航天局的星際任務工作,並出版了與空 間研究相關的專著。
拉爾夫·洛倫茨(Ralph D.Lorenz),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 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套用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是皇家宇航協會和英國行星際協會的會員。他有著15年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空間飛行項目工作的經歷,著有一些空間研究專著。 維克托·克爾扎諾維奇(Viktor V.Kerzhanovich),是美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自動系統部機動和自動化系統分部的主要工程人員之一。他是蘇聯所有金星和火星進入探測器計畫的參與者。

圖書目錄

縮寫和簡稱
進入探測器名稱中英文對照
第一部分 進入探測器、著陸器或穿透器
特有的工程問題
第1章 任務目標和系統工程
1.1 系統工程
1.2 著陸位置選址
第2章 容納量、發射、巡航和軌道或行星際軌跡到達
2.1 發射環境
2.2 轉移軌跡選擇
2.3 到達策略
第3章 進入大氣層
3.1 進入動力學
3.2 進入熱動力學
3.3 TPS技術
3.4 實踐性
第4章 通過大氣層下降
4.1 概述和基本原理
4.2 極端彈道係數4.3 阻力增強裝置
4.4 降落傘類型
4.5 試驗
4.6 下降控制系統的其他部件
4.7 火星——大氣層制動火箭
第5章 下降到無空氣星體
5.1 重力轉彎
5.2 有效下降
5.3 實際軌跡
5.4 舉例:直接下降——月球勘測者號
5.5 舉例:月球16號探測器和阿波羅號載人飛船
5.6 小星體
5.7 儀器
5.8 有動力重新上升
5.9 懸停
5.10 組合技術——系統工程
第6章 行星氣球、飛機、潛艇和低溫飛艇
6.1 氣球
6.2 有動力飛艇(飛艇)
6.3 飛機和滑翔器
6.4 用於航空機動性的其他重於空氣原理
6.5 潛艇、液壓飛艇和低溫飛艇
第7章 到達行星表面
7.1 定位和規避危險
7.2 起落架
7.3 穿透動力學
7.4 濺落動力學:土衛六著陸器,地球返回密封艙
第8章 著陸器和進入探測器的熱控制
8.1 表面覆蓋層和輻射平衡
8.2 內部傳熱
8.3 下降時的熱環境
8.4 熱試驗
8.5 熱建模
第9章 電源系統
9.1 系統要求
9.2 功率和能量預算
9.3 放射性同位素能源
9.4 太陽能電源
9.5 蓄電池技術
9.6 其他電源
9.7 電源和熱控制
9.8 後記
第10章 進入探測器的通信與追蹤
10.1 進入探測器:通信基礎
10.2 主電信方程
10.3 頻率測量
10.4 數據傳輸
10.5 鏈路預算
10.6 跟蹤
第11章 輻射環境
第12章 表面活動:機械臂、鑽機、掘進機和機動性
第13章 結構
第14章 太空飛行器與行星的污染
14.1 污染源
14.2 對星上生物的現行規定
14.3 清潔與滅菌技術
14.4 太空飛行器特有的問題
14.5 單獨目標:清潔度
14.6 樣品返回
第二部分 大氣層/表面飛行器及其有效載荷
第15章 破壞性撞擊探測器
第16章 大氣層進入探測器
16.1 首個蘇聯金星和火星進入探測器
16.2 金星4號~8號(V-67,V-69,V-70,V-72)進入探測器
16.3 先驅者一金星號探測器
16.4 維加號AZ氣球
16.5 伽利略號探測器
16.6 惠更斯號探測器
第17章 吊艙著陸器
17.1 徘徊者號Block2地震密封艙
17.2 月球4號~9號和13號(Ye-6和Ye-6M)著陸器
17.3 火星2號、3號、6號和7號(M-71和M-73)著陸器
17.4 火星96號小型站
17.5 火星探路者號
17.6 獵兔犬2號
17.7 火星探索漫遊車
……
第三部分 案例研究
附錄 太陽系中星體的某些關鍵參數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