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蛋白濃度(HGB)

血紅蛋白濃度(HGB)指單位體積(L)血液內所含的血紅蛋白的量。血紅蛋白又稱血色素,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能與氧結合,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基本介紹

  • 名稱:血紅蛋白濃度(HGB)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男性:120-160g/L(12.0-16.0g/dl); 女性:110-150g/L(11.0-15.0g/dl); 新生兒:170-200g/L(18.0-19.0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增高、降低的臨床意義基本和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相似,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血紅蛋白增多有以下情況: (1) 生理性增多:見於高原居民、胎兒和新生兒,劇烈活動、恐懼、冷水浴等; (2) 病理性增多:見於嚴重的先天性及後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聯症、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或肺靜脈瘺及攜氧能力低的異常血紅蛋白病等;也見於某些腫瘤或腎臟疾病,如腎癌、肝細胞癌、腎胚胎瘤及腎盂積水、多囊腎等。 血紅蛋白減少見於以下情況: (1) 生理性減少:3個月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主要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統造血的相對不足,一般可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後期由於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釋,老年人由於骨髓造血功能逐漸降低,可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2) 病理性減少: ①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所伴發的貧血; ② 因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③ 因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所致紅細胞破壞過多而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海洋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心臟體外循環的大手術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學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貧血。

注意事項

檢查前: (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 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檢查後: (1) 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 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3) 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4) 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相關疾病

脫水,混合型慢性高原病,新生兒膿皰瘡,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地中海貧血,溶血過度所致貧血,鐵利用性貧血,大腸癌,結腸癌,巨幼細胞性貧血

相關症狀

眼前發黑,口腔幻觸,勞動耐力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