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動性質的重要指標,正常的血液粘度是保證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一旦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動減慢,大量脂質、脫落的內皮細胞等易沉積在血管內膜上,使血管狹窄,血液流動緩慢,機體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當血液粘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凝血,即出現血液凝聚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全身
  • 相關疾病:動脈硬化 高血壓 冠心病 心肌病 糖尿病腎病 腦血栓 腦動脈硬化症 高血脂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硬皮病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 腦血栓形成 中風 視網膜病變 病毒性肝炎 相對性紅細胞增多症 猝死型冠心病 糖尿病性腎病 糖尿病心肌病 硬皮病食管 腦動脈硬化伴發的精神障礙 閉塞性動脈硬化 高原紅細胞增多症 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 家族性紅細胞增多症 局限性硬皮病 口形紅細胞增多症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老年人腦血栓形
  • 相關症狀:低蛋白血症 呼吸困難 氣短 糖尿 頭暈 下蹲困難 休克 血流阻力增加 血缺氧 血液改變 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粘滯度增高 血脂異常 血中鈣離子過高 營養不良
  • 所屬科室:內科 血液科
  • 相關檢查:通氣與血流灌注比值(V/Q)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血液粘度增高的發病原因
影響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聚集性及變形性,血液中除了紅細胞以外,還有許多血漿蛋白,如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這些大分子蛋白質增多時常與紅細胞粘合成格線,增加了血液流動的阻力,導致血液粘度增高。紅細胞壓積、大小和形態,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檢查

血液粘度增高的檢查診斷
血液粘度升高,一般有以下早期信號:
晨起頭暈,晚上清醒。血液粘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感到暈暈乎乎,沒有頭腦清醒、思維流暢的感覺。吃過早飯後,才逐漸變得清醒。到了晚飯後,精神狀態最好。
午飯後犯困。健康的成年人午飯後也會有睏倦感覺,但可以忍耐。血液粘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蹲著幹活時氣短。血液粘度高的人以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困難,或者蹲著幹活時氣短。因為這些人下蹲時,流向心、腦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粘稠,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
陣發性視力模糊。血液粘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鑑別診斷

血液粘度增高易混淆的症狀
血液改變:各種因素引起的血液的改變,表現為血液粘滯度增高、血脂異常等。血液流變性質的異常,將會引起機體血液循環障礙,其中尤以血液粘度為重要因素。高血粘滯綜合徵,臨床上常見有缺血性腦血管病、感染性休克,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等。低粘滯血綜合徵,主要表現為血液粘滯性低於正常,形成低粘滯血征的原因主要是紅細胞壓積降低。
低蛋白血症:指血漿總蛋白質,特別是血漿白蛋白的減少。主要表現營養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質主要是血漿蛋白質及紅細胞所含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質包括血漿白蛋白、各種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及少量結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總量為6.5~7.8g%。若血漿總蛋白質低於6.0g%,則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
血中鈣離子過高:血鈣的正常值為100毫升血液中含鈣9―11毫克,即每升血中2.2―2.7毫摩爾濃度。血鈣的正常波動幅度較小,主要是鈣對維持人體多種生理功能極為重要。通過血鈣離子的檢測能夠判斷多種疾病的可能性。例如: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時,血離子鈣高於正常範圍。
血液粘滯度增高:血液粘滯度是決定血流阻力的因素之一。全血的粘滯度為水的粘滯度的4-5倍。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簡稱,是反映血液粘滯性的指標之一。影響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聚集性及變形性,紅細胞壓積、大小和形態,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血流阻力增加: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阻力增大。血液流變性檢查即可診斷。
血液粘度升高,一般有以下早期信號:
晨起頭暈,晚上清醒。血液粘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感到暈暈乎乎,沒有頭腦清醒、思維流暢的感覺。吃過早飯後,才逐漸變得清醒。到了晚飯後,精神狀態最好。
午飯後犯困。健康的成年人午飯後也會有睏倦感覺,但可以忍耐。血液粘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蹲著幹活時氣短。血液粘度高的人以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困難,或者蹲著幹活時氣短。因為這些人下蹲時,流向心、腦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粘稠,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
陣發性視力模糊。血液粘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緩解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若發現自己存在上述症狀,除及時去醫院檢查外,平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保健。
一是要注意合理的飲食調配。動物內臟及動物脂肪含有大量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食之過多,可使血液更粘稠,因此應少食動物內臟和動物脂肪。另外,晚餐不宜多食葷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時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為主,精細糧搭配。除此以外,醫學家還推薦食用以下能稀釋血液的功能性食物,有助於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像黑木耳、青蔥、洋蔥、大蒜、柿子椒、香菇、檸檬、鳳梨等;還有具降脂作用的香芹、胡蘿蔔、魔芋、螺旋藻、紫菜、海帶、山楂、核桃、玉米、芝麻等;具有抗凝食物,像西紅柿、紅葡萄、桔子、生薑等。
二要多飲水。飲水要注意時機,早晨起床後、每餐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飲水較好。最好每天飲用2000毫升水,最理想的水是20℃~50℃的白開水或淡茶水,其張力、密度、生物活性都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液,有利於沖洗血液,緩解血液粘度,保持體內血循環順暢。
三要堅持鍛鍊身體。如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山、游泳、打太極拳等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及體內脂類的代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