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是對血液及骨髓標本進行培養、鑑定的過程。鑑定出細菌類型與種類,進一步藥敏實驗確定抗生素選用和治療方案。

基本介紹

  • 名稱: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 所屬分類:生化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各種致病性細菌檢驗呈陰性。

臨床意義

對細菌菌落塗片、革蘭染色,觀察細菌形態及染色性,如為革蘭陰性桿菌,進行氧化酶試驗、觸酶試驗和硝酸鹽還原試驗,氧化酶陰性、觸酶試驗和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者初步判斷為腸桿菌科細菌,接種KIA、MIU培養基。KIA、MIU培養基上的生化結果符合沙門菌屬者,用沙門菌屬診斷血清做玻片凝集後確認血清型;KIA、MIU培養基上的生化結果符合腸桿菌科其他菌屬,血液中常見革蘭陰性桿菌的初步鑑定等等。
培養陽性:菌血症,敗血症

注意事項

(1)一般應在抗菌藥物使用前採集血液標本,如果患者已用過抗菌藥物或情況不明時,應使用硫酸鎂肉湯增菌液,以中和四環素、鏈黴素、新黴素、多粘菌素等抗生素,並添加抗菌物質拮抗劑如5%對氨基苯甲酸(PABA)拮抗磺胺類、100IU/50ml青黴素酶破壞青黴素和加入0.03%-0.05 9/6聚茴香腦磺酸鈉(SPS)滅活氨基糖苷類及多肽類抗生素。 (2)對疑為波浪熱、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患者,培養瓶應孵育至第四周,盲目翻種後無菌生長,方可報告陰性。 (3)為了儘快發現病原菌,在7天的孵育期內應至少盲目翻種2次,第一次在標本孵育12-18h後。在以後的孵育期中應每天觀察瓶內的變化,如有細菌生長現象,需及時接種和塗片染色觀察報告。7天孵育後仍無細菌生長跡象,進行盲目接種。每次接種需氧培養均需接種羊血平板和朱古力瓊脂平板、厭氧培養接種厭氧血瓊脂平板和羊血瓊脂平板,分別進行需氧和厭氧培養。 (4)血液細菌學培養是診斷菌血症和敗血症的病原學依據。常見的病原菌見表5—2。在同一患者的2份血液標本中檢出同一細菌或檢出細菌的患者2-3周后血清中的相應抗體升高則可作出肯定的病原學結論。一般菌血症由一種細菌引起,但也有同時兩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兩種細菌或細菌和真菌的先後交替感染情況,有時也會出現不常見的細菌,這些情況不能隨意判定為污染菌。 (5)採血次數及間隔在腦膜炎、細菌性肺炎等需馬上開始抗菌治療的急性發熱性疾病、或急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需緊急手術的患者,應立即從兩臂分別取2份標本做血液細菌培養。對心內膜炎患者,在24h內採血3次,每次間隔不少於30min,必要時次日再採血2次。對不明原因發熱者2次抽血間隔60min,必要時於24-48h後再抽血2次。因為1次血培養不足以說明問題,且會遺漏陽性結果。

檢查過程

抽血接種血培養瓶37℃培養,依據指示劑變化隨時觀察細菌發育情況,一旦陽性結果應立即報告臨床(首次報告),如培養7天未出現陽性結果則報告血培養陰性。對出現陽性結果的血培養瓶下一步進行分離培養,挑去單個菌落1.進行革蘭染色及形態學觀察;2.運用生化、質譜、分子生物等技術進行鑑定;3. 進行藥敏試驗。根據細菌生長特性、形態、生化等技術鑑定出細菌到種,鑑定結果和藥敏試驗結果形成最終報告傳送臨床。

相關疾病

菌血症、敗血症。

相關症狀

高熱、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肝脾可腫大等等,甚至可有意識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