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開花結莢期葉片先褪綠,由淡綠變成淡黃色,葉尖和葉緣變黑焦枯;有時整株變黃,葉片由下而上逐漸枯萎;有時基部葉片捲曲或於枯脫落,殘留葉柄及中脈;有時莖基部變黑至全株枯萎。病程20~30天,病株細根先爛,主根呈乾腐狀,根部維管束變為褐色且蔓延到莖基部,病株易拔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蠶豆鐮刀菌萎蔫病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蠶豆
- 主要為害部位:全株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蠶豆鐮刀菌萎蔫病別名:蠶豆枯萎病
病原中文名:蠶豆尖鐮孢霉,燕麥鐮孢蠶豆專化型
病原拉丁學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fabae Yu et Fang和Fusarium avenaceum(Fr.)Sacc.var.fabae Yu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生拖子有兩型:大型分生孢子無色,鐮刀形,3個隔膜的多,大小(30~36)×4~4.5(um)。小型分生孢子無色,長橢圓形至圓筒形,1~2個細胞,大小12~18×3.8~4.0(um)。厚垣孢子球形,直徑20~70um。本菌只為害蠶豆。病菌菌絲生長適溫24~26℃,最高33℃,最低5~6℃,適宜pH4.5~8.9,以pH6.7最適。孢子在24~28℃時,48小時後萌發率達100%。
傳播途徑
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種皮或田間病殘體上越冬。菌絲體可在土中腐生3年,成為田間初侵染源。病菌在浸水條件下可存活1年,因此病田灌溉水和帶菌肥料及農具都可傳播。本菌先侵入細根,後進入主根,初在根莖的木質部,再向外擴散到形成層和韌皮部,當全株枯萎後,菌絲體才出現於皮層,別於Fusarium solani (Mart.)Sacc.f.sp。fabae Yu& Fang引起的根腐病。本菌沿著莖的中軸向上蔓延,後期上升到莖的2/3處,剖開病莖可見木質部變褐。
發病條件
本病的發生與土壤含水量關係密切,土壤含水量低於65%時發病重。土壤含水量18%~27%發病率72%,44%~65%時78%,土壤含水量高達70%~80%發病率12.6%,100%時發病率3.1%,此外,缺肥及酸性土壤發病重。
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播種前種子用56℃溫水浸種5分鐘。
(2)實行3年以上輪作,水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
(3)選擇土壤含水量高於70%田塊種植。
(4)藥劑防治方法見蠶豆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