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
灌木;嫩枝有柔毛,老枝禿淨,有皮孔;
芽體橢圓形,外面有柔毛。葉薄革質,倒卵圓形或倒卵形,有時為長倒卵形,長5-9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短尖或略鈍,基部不等側心形;上面禿淨無毛,或僅在中肋有毛,下面有灰褐色星狀柔毛;
側脈7-8對,最下一對側脈靠近基部,第二次分支側脈不強烈;邊緣有鋸齒,齒尖刺毛狀;
葉柄長約1厘米,有星毛;托葉窄矩形,長約2厘米,略有毛。
總狀花序長3-4厘米;花序柄長約1.5厘米,被毛,花序軸長1.5-2.5厘米,有長絨毛;總苞狀鱗片卵圓形,長約1厘米,外面有柔毛,內面有長絲毛;
苞片卵形,長5毫米,外面有毛;小苞片矩圓形,長3毫米;萼筒有星狀絨毛,萼齒卵形,先端略鈍,無毛;
花瓣匙形,長5-6毫米,寬約4毫米;
雄蕊比花瓣略短,長4-5毫米;退化雄蕊2裂,先端尖,與
萼齒等長或略超出;子房有星毛,花柱長6-7毫米,基部有毛。果序長4-6厘米;
蒴果近圓球形,長7-9毫米,被褐色柔毛。種子黑色,長5毫米。
主要變種
小蠟瓣花(
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var.
parvifolia Chang)嫩枝有毛。葉倒卵形,長3-5.5厘米,寬2-4厘米,先端略尖,基部不等側心形,下面有黃褐色星狀柔毛,側脈7-9對,在上面下陷,邊緣有鋸齒;葉柄長5-8毫米,有星毛。果序長4厘米,被絨毛,有蒴果10-14個,果序柄長1厘米。蒴果長7-8毫米,被星毛,宿存花柱長5-6毫米。分布於中國安徽,見於金寨地區。葉和果實的形態很接近於蠟瓣花,特別是宿存萼筒長為蒴果的4/5,只是葉片極為細小。
禿蠟瓣花(
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var.
calvescens Rehd. et Wils.)嫩枝及芽體無毛。葉闊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先端尖或漸尖,基部不等側心形,或近於平截,下面帶灰色,禿淨無毛,或僅在背脈上有毛,邊緣有刺狀齒突。總狀花序長3-4厘米,花序柄及花序軸均有絨毛,總苞狀鱗片有毛,萼筒及子房有毛,萼齒無毛。蒴果有星毛。分布於中國四川、貴州東北部、湖南、江西、廣東及廣西等省區,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較常見。和蠟瓣花的區別在於嫩枝無毛,葉較窄、僅在下面有毛,或僅背脈上有毛。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湖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等省區。蠟瓣花為溫帶、亞熱帶樹種。多生於海拔1200-1800的坡谷灌木叢中。
喜光,也較耐陰,稍耐寒。喜溫暖濕潤環境氣候及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繁殖方法
蠟瓣花
萌櫱力強,能天然下種繁殖。繁殖以播種為主,亦可分株和壓條。
播種:可於9月或10月份蒴果成熟時適當提前採收果實,淨種後秋播,或秘藏至
翌年春播。因種胚休眠期長,播種前種子需經過冷凍潮濕的沙土層積。
分株:分株宜在春天芽萌動時進行。
壓條:壓條可在春季將枝條埋伏地上,生根後與翌春剪離分栽。
栽培技術
移植宜在落葉後萌芽前進行,中小苗需帶
宿土,大苗需帶土球,並與栽後重剪,以保證成活,也可盆栽。
蠟瓣花栽培月曆表
月份
| 栽培內容
| 月份
| 栽培內容
|
1
| | 7
| 防澇、中耕除草
|
2
| 整形修剪
| 8
| 除草
|
3
| 分株、壓條、露地苗澆水
| 9
| 採種、播種
|
4
| 春播、移植
| 10
| 採種、種子沙藏、秋播苗防寒
|
5
| 澆水、追肥
| 11
| 移植、露地苗澆凍水、盆栽入室
|
6
| 澆水、中耕除草、修剪
| 12
| 盆栽室內管理
|
主要價值
蠟瓣花春日先葉開花,花序累累下垂,光澤如
蜜蠟,色黃而具芳香。枝葉繁茂,清麗宜人。叢植於草地、林緣、路邊或做基礎種植、或點綴於假山、岩石間,均具情趣,盆栽觀賞效果更佳。花枝可作瓶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