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

是由進食含有蠟樣芽孢桿菌所產生的腸毒素所致。污染的食物主要為含澱粉較多的各類食物。臨床以嘔吐、腹瀉為主要特徵。病情較輕,病程短,一般不超過12h。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潛伏期長短不一,如攝入活菌為主,約為食後6~14h。驟起腹痛、腹瀉、水樣便,噁心,嘔吐較少,少數患者有發熱。如攝入細菌毒素為主者,潛伏期較短,1~5h,甚至可短到數十分鐘,以嘔吐為主,伴有腹痛。少數繼以腹瀉,無明顯發熱。多為自限性,持續4~24h恢復。

用藥治療

本病較輕,常為自限性疾病,故治療主要根據病情對症處理,重症者可套用抗生素治療。

飲食保健

不吃未經徹底加熱的剩飯、剩面類食物。不進食腐敗變質的剩飯、剩菜。嚴格涼拌菜的衛生要求。食物應充分加熱,不宜放置於室溫過久。如不立即食用,應儘快冷卻,低溫保存,食前再加溫。

預防護理

蠟樣芽孢桿菌分布廣泛,預防主要是防止食物污染。不進食腐敗變質的剩飯、剩菜。嚴格涼拌菜的衛生要求。食物應充分加熱,不宜放置於室溫過久。如不立即食用,應儘快冷卻,低溫保存,食前再加溫。

病理病因

蠟樣芽孢桿菌屬於需氧桿菌,為革蘭陽性粗大桿菌,(3~5)μm×(1~1.2)μm,有芽孢,芽孢呈橢圓形,位於菌體中部或亞末端,無莢膜,有動力。其芽孢能耐高溫,至少需100℃ 20min以上才能殺死。在28~35℃適宜溫度可大量繁殖。

疾病診斷

臨床應與一般腸炎相鑑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糞便中培養出蠟樣芽孢桿菌。
其他輔助檢查:
應進行腸毒素試驗,確定有無致病力。

併發症

併發症少見。

預後

多為自限性,持續4~24h恢復。

發病機制

蠟樣芽孢桿菌產生不耐熱腸毒素,能激活腸道上皮細胞內cAMP,使液體外滲,產生腹瀉。有的菌株產生耐熱的催吐毒素,引起嘔吐。此毒素餵食猴子時僅產生催吐作用而無腹瀉作用。產生這兩種毒素的基因,可能由質粒或噬菌體攜帶,故可隨質粒或噬菌體的丟失而喪失致病力。也有報導蠟樣芽孢桿菌可以產生細胞毒素,使黏膜細胞產生病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