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蟾宮曲·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是元代文學家盧摯創作的一首小令。

此小令寫暮夏的月夜良宵,賓朋相聚,笙歌盛筵的情景。該小令首三句寫景,點明聚會的地點、時間,接下來三句感嘆聚會的不易並交代節令,七八兩句寫酒筵場面,末三句寫主人盛情。此小令,從景物描寫開始,又以景物描寫結束,抒發了作者對故友重逢的喜悅和韶華易逝,歡聚難再的感慨。此小令精粹在“客去還留”之後,融情入景,把作者對主人的情意表現得悠遠蘊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蟾宮曲·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小令
  • 作者:盧摯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蟾宮曲(1)·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江城(2)歌吹風流,雨過平山(3),月滿西樓。幾許(4)年華,三生(5)醉夢,六月涼秋。按錦瑟(6)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7)。客去還留(8),雲樹蕭蕭,河漢(9)悠悠。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雙調:宮調名。蟾宮曲:是元曲牌名,屬北曲雙調。也是崑曲里一支用途極廣的北曲曲牌。
(2)江城,:即揚州。
(3)平山:指平山堂,在揚州蜀岡中峰大明寺西側,歐陽修所建。
(4)幾許:多少。
(5)三生:佛教理論,認為人有前生、今生、來生。
(6)錦瑟:彈撥樂器,五十弦,瑟上花紋如錦。
(7)涼州:唐代天寶樂曲名,多表現邊塞題材。
(8)留:挽留。
(9)河漢:天河,也稱銀河。

白話譯文

江城揚州充滿風情的笙管笛蕭聲和歌聲十分熱烈而溫柔,一陣小雨經過了寬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籠罩西樓,已經如此一大把的年紀,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夢境中,雖然是夏日的六月,卻涼爽如秋,彈奏錦瑟的美人是在勸酒,捲起朱簾又出來一隊舞女,踩踏著《涼州》舞曲的節奏。我已經乘船離開送別者還在殷勤挽留,只見兩岸上的樹影婆娑天空中銀河悠悠。

創作背景

此小令是盧摯在揚州汪右丞的宴席上的即興之作。時逢大德七年(1303年),盧摯由湖南肅政廉訪使北上,在揚州逗留,與友人相聚,久別重逢的欣喜促使他寫下了此小令。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開篇三句點明時間地點,同時寫出良宵美景。“揚州”在古代一直是個繁華的高消費城市。唐代在繁榮熱鬧方面簡直可以和首都長安相比,而夜生活則遠遠超過長安,“平山”兼有讀書、講學、觀景之功能,因為南望江南遠山正與欄桿桕平而得名。這次歡送宴會大概就在這裡舉行。“月滿西樓”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話,卻天衣無縫。這三句寫景如畫,一陣雨過後,天氣轉晴,雨後的天空如洗。雨水沖刷了天地間的一切塵埃,又給這裡送來了清爽。這對於正在欣賞歌舞品嘗美酒佳肴的主客無疑是一種助興,氣氛會更加熱烈。
“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三句觸景生情。轉寫自己的主觀感受。盧摯三十七歲時曾任江東按察副使在揚州衙門,此次再到揚州已經是二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也年過花甲,舊地重遊,又見故人,感慨之多不難想像,人生如夢的感覺用“三生醉夢”來表達,更增加許多迷離朦朧,正逢這六月中卻有涼爽的初秋的感覺,心情自然起伏難平。本來就百感交集之時,送別的場景再掀高潮,“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再轉向當時場景,彈奏錦瑟的美人可能是勸酒麴或是唱著勸酒詞,捲起朱簾又出來一隊舞蹈演員挑著“涼州”舞曲。“卷朱簾”三字屬於紀實筆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廳,旁邊還有一些化妝室等,所以節目按照順序逐漸出場,而這是又一個高潮。“客去還留”則寫離開時依依惜別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雲樹蕭蕭,河漢悠悠”是寫離開後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雖然不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蒼涼,卻也很空曠悠遠,與前面的熱鬧形成對比,委婉抒發別後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間敘事兼抒情,意脈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瀾,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名家點評

元代貫雲石:“按錦瑟”、“卷竹簾”二句意稍重。(《陽春白雪序》。)

作者簡介

盧摯(約1243-1315後),元代文學家。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先祖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後世居河南。元世祖即位後較早起用的漢族文人之一,曾供職宮廷,為世祖侍從,後累官至翰林承旨。他在元初是一個比較有影響的作家,人稱其文與姚燧比肩,詩與劉因齊名;而散曲作品成就更高,代表了元代前期楊果劉秉忠等一批達官文人的創作成就。《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二十首,其數量之多,在前期散曲作家中僅次於馬致遠。今有李修生《盧疏齋集輯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