蝽象

蝽象

蝽象屬昆蟲綱半翅目科(Pentatomidae ; stinkbug) 昆蟲的總稱。 此類昆蟲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氣中揮發成臭氣,所以又有放屁蟲、臭板蟲、臭大姐等俗名。中國已知約 500 種。多數種類植食性。成蟲、若蟲將針狀口器插入嫩枝、幼莖、花果和葉片組織內,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長緩滯,枝葉萎縮,甚至花果脫落;小部分種類是肉食性,以翅目、鞘翅目的幼蟲和同翅目的成蟲與若蟲為獵捕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蝽象
  • 拉丁學名: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 別稱:放屁蟲、臭板蟲、臭大姐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半翅目
  • 亞目:異翅亞目
  • :蝽科
  • 分布區域:豫冀皖蘇浙閩湘鄂粵桂川雲貴甘陝等地。
  • 總科:蝽總科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分布,藥用價值,化學成分,藥用部位,藥性,功能主治,藥材鑑定,採收儲藏,民俗傳統,

基本信息

中國常見的種類如稻黑蝽、稻褐蝽、稻綠蝽、稻小赤曼蝽,主要為害水稻;荔蝽碩蝽麻皮蝽茶翅蝽,主要為害果樹;菜蝽、短角瓜蝽、細角瓜蝽,主要為害瓜、菜;另外,如蠋蝽疣蝽、厲蝽等,則以獵捕其他軟體昆蟲為食。

形態特徵

體扁,略呈六角狀橢圓形,長18~24mm,寬10~12mm。體紫黑而帶銅色光澤。頭小且狹尖,與胸部略呈三角形,黑色。背部具棕色或棕褐色膜質半透明翅2對。觸角5節,黑色,第一節較粗,圓筒狀,其餘四節較細長而扁,第二節長於第三節。複眼突出,呈卵圓形。前胸背板與小盾片具不規則皺紋。前胸背板前狹而後闊。腹部有環節。腹背面為紅褐色。足3對,後足為長,跗節3節。後胸腹板近前緣區有臭孔2個,位於後足基前外側,可由孔中放出臭氣。
幼蟲無翅,成蟲具翅能飛,均稍具有群集性。

分布

分布於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甘肅、陝西等地。
多在瓜類植物上活動,食害瓜類植物。成蟲多在土塊、石隙間越冬。

藥用價值

化學成分

全蟲含有脂肪、蛋白質、甲殼質等;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油酸、棕櫚酸。脂肪酸一部分游離存在。其特殊臭味來源於醛或酮。

藥用部位

以其乾燥成蟲入藥。

藥性

味鹹,性溫。

功能主治

治腸胃絞痛,炒後治化膿性扁桃體炎。

藥材鑑定

藥材為乾燥的成蟲體,呈六角狀橢圓形,扁平。表面棕黑色或紅棕色。足多脫落,質脆,折斷後腹內有淺棕色油質樣內含物。味微鹹,有特異腥臭氣。以油性大,無蟲蛀,個體均勻,棕褐色者為佳。

採收儲藏

多在冬、春季捕捉,放於罐中加酒悶死;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曬乾或烘乾。

民俗傳統

蝽象雖然很臭,但墨西哥人卻愛煞了蝽象,在墨西哥西南部世界著名的銀都——塔斯科附近的山中,甚至還有一座以放屁蟲Jumiles命名的神廟。在墨西哥被西班牙征服之前,那裡是朝聖者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現如今,朝聖已經變成一場嘉年華:每年亡靈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當地人會聚集到神廟所在的森林,在樹葉下、石頭間搜尋放屁蟲,然後人們把放屁蟲碾碎,就著玉米卷或玉米餅生吃,或者把它們拌在調味醬里。
蝽象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少,還富含碘、色氨酸、維生素B2和B3,不止墨西哥人愛吃,在寮國、越南和泰國等地,蝽象亦被視作無上美味。據說放屁蟲吃起來有肉桂的味道,還有點辣,不知道您敢不敢嘗一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