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與豆娘》是2022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蜻蜓與豆娘
- 作者:金洪光
- 類別:科普讀物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927109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蜻蜓的來龍去脈 / 001
- 認識蜻蜓 / 053
- 蜻蜓的習性 / 079
- 蜻蜓的大小與色彩 / 193
《蜻蜓與豆娘》是2022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蜻蜓與豆娘》是2022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蜻蜓歷經億萬年來地球滄海桑田巨變,千百年來給人們留下無數話題,古人津津樂道揮毫潑墨,美麗的蜻蜓五顏六色千差萬別,大小形態各異,蜻蜓重要的使命是傳宗接代,各種習性都圍繞一個中心,尋偶產卵到生命終結。《蜻蜓與豆娘》為具體生物行為解讀,作者...
這隻身形苗條的豆娘緊緊抱住草莖,晨露順著它的翅膀流下來。豆娘的外形同蜻蜓非常相像,但是成蟲存在很大區別,蜻蜓停下來休息時翅膀與身體垂直伸展開來,而豆娘的翅膀則是緊貼著身體,與身體平行。而且豆娘也比蜻蜓更小、更柔弱,它們的兩隻眼睛距離更遠,因此它們躲在草莖後,眼睛也會露出來。豆娘喜歡吃蒼蠅、蚊子和...
夏天,在人們站在池塘邊欣賞荷花時,常常看見一類有著艷麗的顏色而且貌似蜻蜓的昆蟲。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滅蟲能手——窄翅豆娘。窄翅豆娘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科。主要區別 窄翅豆娘和蜻蜓雖然很相似,但還是有不少誤差。蜻蜓的身體比較粗;而窄翅豆娘體型優美、細長。蜻蜓的飛行能力很強,飛行速度很快;而窄...
描述 蜻蜓總目 Odonata為昆蟲綱下一個總目,該總目下只有蜻蜓目 Odonata一目。亞目 該目下分3亞目:①均翅亞目 Zygoptera,該亞目的昆蟲色常艷麗,統稱“蟌”damselflies,俗稱豆娘。前後翅的形狀和脈序相似。翅基狹窄形成翅柄。休息時一般四翅豎立體背。稚蟲體細長,腹末有3個尾鰓 ,尾鰓是呼吸器官,常呈葉片狀...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頭大,半球形或亞鈴形。複眼發達,單眼3個。觸角剛毛狀。翅膜質,分布有發達的網狀翅脈。腹部細長。按其捕食能力,可分三類:豆娘類,體纖瘦弱,飛翔力差,捕食能力也弱;蜻類,飛翔力強,捕食功能健全;蜓類,飛行極強,在山間小溪迅速來回飛行捕捉獵物。全世界6500餘種,我國有400餘種,...
蜻蜓與藍豆娘都是蜻蜓目的昆蟲。1.大小和顏色:蜻蜓大一些,一般是黃色,紅色,花色,鐵色,而藍豆娘小一些,細細的,裊裊婷婷地像一個瘦長的姑娘。2.休息方式:休息的時候蜻蜓的翅膀是放在身體兩旁,而藍豆娘是疊起束放在背上。3.眼睛的距離: 蜻蜓的複眼大部分是彼此相連或只有小距離的分開。藍豆娘的兩眼有相當...
體型大多數比蜻蜓要小,最小的豆娘體長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蜻蛉的幼蟲生長於水中,身體側扁長形,尾端有葉片狀的尾腮,具有呼吸與運動的功能。隱匿於水草或石塊縫隙。通常情況下,蜻蛉會在交配時一前一後地飛行。地理分布 全世界已知蜻蜓逾6000種,我國蜻蜓已知500餘種。已知的南方幾個省區的蜻蜓種...
最初於1971年被發現於茨城縣的涸沼,1972年被正式命名為ヒヌマイトトンボ(涸沼絲蜻蜓)。在日本及香港都有分布。也有人認為同樣棲息於中國大陸地區。從日本的東北地方到九州地方都有分布,但因為河川改修而導致棲息地減少,現在被列為瀕危物種。繁殖方式 同其它豆娘及蜻蜓一樣,採用交尾的方式繁衍後代。雌性涸沼...
在海南島的無數大川小溪、湖沼濕地中,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種蜻蜓,其中有22種屬於海南島獨有。韋庚武、張浩淼編*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海南自然圖鑑系列》展現了海南島常見蜻蜓的形態、習性和特色。圖書目錄 第1章 蜻蜓和豆娘 蜻蜓和豆娘的區別 蜻蜓目的生活史 稚蟲的羽化——脆弱的階段 ...
異痣蟌(學名:Ischnura elegans)是豆娘的一種。該昆蟲以雌性成蟲有多種顏色而著稱;包含粉紅色、紫色及淡綠色等等,不過尾部成蟲均會有部份淡藍色。豆娘與普通蜻蜓之間外觀的最大區別在於蜻蜓粗壯有力,藍尾豆娘則較嬌小纖細。另外在細微動作上,普通蜻蜓停息於植物上,會將翅膀平伸,而藍尾豆娘則會把翅膀豎放於...
豆娘和蜻蜓算是近親,在生態習性上大同小異。雖然豆娘的體型較纖弱、飛行速度較慢,但是它們同樣擅長捕食空中的小飛蟲。白痣珈蟌也不例外,雄蟲經常在棲地水域旁的植物叢間棲息守候或起飛覓食,遇到其他同種雄蟲,一樣常相互追逐爭戰。所有的豆娘都不會用點水的方式產卵,白痣珈蟌雌蟲習慣在清澈流水邊的石塊或不...
蜻蜓目 包括蜻蜓和豆娘。頭大,半球形或亞鈴形。複眼發達,單眼3個。觸角剛毛狀。翅膜質,分布有發達的網狀翅脈。腹部細長。交配狀態特異。半變態。多數以“蜻蜓點水”方式每次投下幾顆卵。稚蟲水生。成蟲陸生,捕食性。按其捕食能力,可分三類:豆娘類,體纖瘦弱,飛翔力差,捕食能力也弱;蜻類,飛翔力強,...
科勒山蜻蛉(學名:Megalagrion koelense):是一種豆娘。體型細長,複眼較大,生於頭兩側且間距較寬,咀嚼式口器,觸角剛毛狀,同時長有強壯而透明的翅膀——典型特徵為摺疊在腹部之上或在腹上微微張開。前後翅形狀相似,翅脈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是夏威夷群島的特有物種,僅分布於夏威夷的科勒山(Koele ...
絲蟌科是一種動物,拉丁名Lestidae Calvert, 1901,科屬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亞目 Zygoptera,中等大小豆娘,身體細長,盤室末端尖銳,停息時翅常開展,甚少翅摺疊在體背。中文名 絲蟌科 拉丁名 Lestidae Calvert, 1901 科屬 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亞目 Zygoptera 形態描述 中等大小豆娘,身體細長,盤室末端尖銳...
《明孫龍寫生圖》是明代畫家孫龍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作品介紹 圖冊,設色畫。本幅選自「孫龍寫生姚公綬題合璧冊」。作品賞析 畫中的蜻蜓和豆娘,落筆輕鬆,彷佛不經意間揮灑而成,但卻能充分掌握昆蟲的動態及神情。而對頁姚公綬(一四二三~一四九五)的書法,同樣落筆瀟灑,書畫兩相...
蜻蜓目 包括蜻蜓和豆娘。頭大,半球形或亞鈴形。複眼發達,單眼3個。觸角剛毛狀。翅膜質,分布有發達的網狀翅脈。腹部細長。交配狀態特異。半變態。多數以“蜻蜓點水”方式每次投下幾顆卵。稚蟲水生。成蟲陸生,捕食性。按其捕食能力,可分三類:豆娘類,體纖瘦弱,飛翔力差,捕食能力也弱;蜻類,飛翔力強,...
(蟌讀音cōng)體小型,細長,體色非常多樣化,有紅色、黃色、青色等。無金屬光澤,或僅局部有金屬光澤。翅有柄,具2條原始結前橫脈,翅痣形狀多變化,多數為菱形;盤室四邊形,其前邊短於後邊;翅端無插脈。為蜻蜓目中最大科,全世界在1000種以上,我國已知約50種。扇蟌科 為小型至中等大小的豆娘,體色以...
它們在希留利亞紀時期進化,而到石炭紀時期則出現有七十公分翅距的大型蜻蜓。它們今日仍是相當興盛的族群,已有超過一百二十萬的種類。昆蟲是節肢動物,它們有堅硬的起保護作用的外骨骼和六條有關節的步足。地球上至少有500萬種不同種類的昆蟲。它們包括甲蟲、蟑螂、黃蜂、螞蟻、蜂、蝴蝶、蜻蜓和豆娘等。益蟲害蟲 害...
蠍蝽屬肉食性昆蟲,成蟲及若蟲捕食水蚤、蚊幼、椎實螺、扁卷螺、蜻蜓及豆娘的若蟲;成蟲可追捕剛孵化不久的魚苗和小蝌蚪。此蟲為益害兼有種類,體型大的,昆蟲也會吃。主要信息 分類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蠍蝽科 (Nepidae )昆蟲的總稱。又名 又叫水蠍、紅娘華、河裡多。體形多變,一般較細。頭小,...
雲南布依等民族會食用水蠆,他們取蟲若干用沸水汆燙後,控乾水分,裹以雞蛋、麵粉糊炸成,用做酒菜,常在清明節的時候食用。是豆娘和蜻蜓的幼期的稚蟲。遇到危險時,蜻蜓的水蠆能利用直腸吸水再噴出,並利用水的動力前進,從而迅速逃離危險地方。形態特徵 水蠆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黑色等】,外形與其成蟲類似...
原蟌科 Protoneuridae Tillyard, 1917 拉丁名Protoneuridae Tillyard, 1917 蜻蜓目Odonata 均翅亞目Zygoptera 簡介 原蟌科 Protoneuridae Tillyard, 1917 拉丁名Protoneuridae Tillyard, 1917 蜻蜓目Odonata 均翅亞目Zygoptera 形態描述 小型豆娘,體細長,通常黑色,具藍色斑紋,翅窄長,ac位於兩條原始結前橫脈...
長角蛉科(學名:Ascalaphidae)是脈翅目下的一科昆蟲,外形很象蜻蜓,眼睛很大且鼓出,觸角長,末端膨大,呈球桿狀。動物簡介 它們是蒼蠅的遠親,跟蜻蜓和豆娘的關係更遠。它們通常體長5厘米,捕食它日行或黃昏出沒的昆蟲。描述 蝶角蛉容易與蜻蜓區別,因為後者有短且硬毛般的觸角。其近親蟻蛉有短,弱杵狀...
褐斑異痣蟌也稱青紋細蟌,常見的中等體型豆娘,體長30mm以內;雄性胸部青綠色(部分老熟雄性為藍綠色或藍色)並具黑色條紋;腹部背側黑色,腹側黃色,末端具水藍色斑;雌性部分個體與雄性相同,部分個體體色較淡且無水藍色斑。水田池塘邊的常見種類。褐斑異痣蟌以小蟲,蜘蛛,同類為食。基本介紹 中文名:褐斑異痣...
蜻蛉目的昆蟲在交配時雄性會以其泄殖腔在雌性頭部留下獨特的傷痕,11個品種包括豆娘和蜻蜓有20至80%的雄性的頭部都發現有這種傷痕,推論出有頗高的蜻蛉目同性性行為。蜥蜴 臼齒蜥科的雌性蜥蜴具有單性生殖的能力,與雄性交配則比較罕見。雌性蜥蜴為了刺激排卵而隨荷爾蒙周期進行同性性行動,在雌激素濃度低時充當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