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蜘蛛諷
- 作者:孟郊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品別名:蜘蛛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蜘蛛諷
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
蠶身與汝身,汝身何太訛。
蠶身不為己,汝身不為佗。
蠶絲為衣裳,汝絲為網羅。
濟物幾無功,害物日已多。
百蟲雖切恨,其將奈爾何。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蜘蛛:一種節肢動物,它的尾部分泌黏液,凝成細絲,織而成網,用以捕食昆蟲。
⑵萬類:指世間萬物。
⑶稟天和:是說萬物的本性皆受之於天,猶雲“天生的”。稟,承受。
⑷與:比。汝身:指蜘蛛。
⑸訛(é):錯誤。這裡的意思是“不好”。
⑹佗(tuó):他人。
⑺為:做。
⑻濟物:對他人有所幫助。幾無功:幾乎沒有什麼功勞。
⑼日:時日,時間。
⑽切恨:切齒痛恨。
⑾奈爾何:把你怎么辦。意思是無可奈何。爾,指蜘蛛。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世間萬物都有它們的本性,它們各自的本性都是大自然賦予的。
如果拿春蠶跟你蜘蛛來比較,你是多么詭詐啊。
春蠶從不為自己打算,你卻沒有為他人著想。
春蠶吐出的絲可以供人們做衣服,而你吐的絲卻成了捕捉昆蟲的羅網。
講到助人助物,你毫無功勞,而你害死的昆蟲一天天在增多。
昆蟲們雖然痛恨你,但又能拿你怎么辦呢?
創作背景
中唐自肅宗、代宗以來,宦官擅權,孟郊所在的德宗朝,尤其厲害。皇帝身邊的這幫畸形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軍政大權,羅網織捕,殘害忠良。孟郊有感於此,作《蜘蛛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蜘蛛吐絲結網,捕蚊捉蠅,確於人類有益,這是自然生態中的事實。但蜘蛛出於生存本能的需要,織網捕蟲,“害物日已多”。這一點同宦官害人手段甚為相似,這便是孟郊作《蜘蛛諷》的立意基礎。
“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開篇即大處著眼,點明蜘蛛作為萬類之一,其織網害物的本能乃出於天性。詩句巧妙地影射宦官害人也是出於人戕致殘的本性。接下來“蠶身”六句,用蠶和蜘蛛作比較,二者雖皆吐絲,但“蠶身不為己”“蠶絲為衣裳”,而蜘蛛卻“汝身不為佗”“汝絲為羅網”,故詩人對於蜘蛛以“何太訛”形容。出語雖相當概括,但內涵十分豐富:宦官由於人為地喪失了繁衍子孫的能力,害人利己,也只能利於自己短暫的一生,縱有福祉也絕不可能蔭及子孫。考慮到這一點,這“汝身不為佗”的尖刻意味便顯而易見了。詩人以蜘蛛喻指宦黨,以蠶作反襯,善善惡惡,判若水火,手法甚為高明。
下面“濟物幾無功,害物日已多”兩句,調轉筆觸,矛頭集中在蜘蛛身上。雖然仍是大處數落,不見具列其罪狀,但其一無是處的貪婪、兇殘的本性卻盡在意中。結尾“百蟲雖切恨,其將奈爾何”,遙扣開端,傾泄了詩中對蜘蛛這害物之尤的切齒痛恨。句中“百蟲”分明喻指已被宦官殘害、將被宦官殘害以及雖未受害卻恨其害人的忠良正義之士。“百蟲”述以“切恨”,便把蜘蛛推上了人人喊打的宣判席上。遺憾的是,忠良正義之屬無有寸權,而貪婪殘暴之徒卻大權在握,二者較量的結果是前者只能面對作惡多端的“蜘蛛”們徒呼無奈何了。
孟郊一生窮愁潦倒,卻秉性孤直,矢守節操,屬於中唐詩壇上的鐵硬派。但文學史上多褒譽其冷峻的詩風,少有談及他的政治態度的。其實,顛沛一生的孟郊對於四圍的齷齪與黑暗,未嘗無動於衷,這首詩便表現了他在政治上鮮明的愛憎態度。
名家點評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管士光《暖香紅艷:中國歷代詠物詩》:此詩角度新穎,詩人借詠物諷刺了生活中那類專門利己、無事生非的人,是一首值得回味的詠物寄意之作。
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畢寶魁《韓孟詩派研究》:此詩將蜘蛛和蠶進行對舉來突出蜘蛛的可惡可恨。蠶吐絲為了供人類作衣裳,而蜘蛛拉絲則是為了編織羅網來粘飛蟲以作為自己的食物。蜘蛛不但沒有濟物之功,反而是殘害萬物的罪魁。百蟲雖然切齒痛恨可又無可奈何。蜘蛛不正是那些不勞而獲盤剝百姓之吸血鬼的形象嗎?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文社科部教授張宗原《唐詩淺說》:《蜘蛛諷》以小喻大,筆力剛勁,諷刺世態,讀來解氣。用蠶與蜘蛛都吐絲的共通性來設譬,對比鮮明、生動,而且精準犀利。尤其是結二句,雖恨得咬牙切齒,卻又對之無可奈何,詞鋒自是直逼現實的。
山東財經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於志鵬《宋前詠物詩發展史》:詩歌以濟物的蠶與為己的蜘蛛相比,暗寓諷刺,是對當時社會忠奸不分、小人得志現象的一種批判,是一種就醜寫醜的審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