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香文化

蜀香文化源於蜀文化,是蜀文化中的精髓,亦是蜀文化沉澱後得到呈現的另一種形式。

基本介紹

蜀文化簡介,文化底蘊,茶道文化,道家養生及用香,民俗風情,組成部分,獨特研製體系,

蜀文化簡介

“蜀文化”作為一個地域文化概念,專指以四川成都平原岷江流域為中心的源遠流長、傳承至今、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
成都平原航拍成都平原航拍
從文化的主體來說,古蜀人口眾多,成都平原岷江流域自古就繁衍著漢、藏、羌等十餘個民族,這些文化的創造者和享受者,各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傳統節日,都為蜀文化注入了多彩多姿的內容。如茶道文化休閒養生、民俗喜慶、道家文化。這四種文化集中體現蜀文化的不同層次和內涵,也涵蓋了眾多人群。
蜀香,是大自然的精華,具香味的草本植物,散發出的香氣有益於人體健康是不容爭辯的事實,但是,不同的香藥對人體產生的作用卻是不同的。
從先秦時期起,歷代的巴蜀之地容納了東西南北四方眾多的移民。秦漢時期周邊向蜀的移民,客觀上帶來了周邊的多元文化,隋唐五代,巴蜀經濟昌盛,文賦繁華,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入蜀,大批文人的流寓,不僅使蜀成為全國文化最盛的地區之一,而且促進了蜀文化與各種文化的大交流。
因巴蜀的多元化文化的不斷匯集交融,形成巴蜀獨特的風俗文化及民俗特徵。自巴蜀古史記載,巴蜀四寶:蜀錦、蜀宣、蜀繡、蜀香,為巴蜀獨有文化。

文化底蘊

自古文人騷客以舞墨寫詩時,喝酒、飲茶、彈琴、吹樂斗鳥、玩香為趣。特別是唐宋時期,文人墨客不僅是用香,而且許多人自己制香。如丁渭、蔡京蘇東坡黃庭堅等都是制香大家,他們的香基本都是這一類的。歷史上文人們留下的梅花類名香就有幾十種之多。著名的就有“壽陽公主梅花香”、“雪中春信”、“江南春信”、“春訊息”等。這些好的香品不僅是如沐春風、身處梅園之中的感覺,而更有脫胎換骨的體驗,神清氣爽的感受。
其中有日常起居焚燒的、有讀書用香、書畫用香、臥室用香、書齋用香、接待不同客人的不同香品,還有廚香、廁香、帷香、隨身的香包、香帕、書信用的香箋,甚至安祿山還為楊玉環進獻了助情香等。在傳統的居家用香中,怡情養性類的香占了很大的比例。
由此可見,故去的文人、學者對香的研製已經到達相當水平。選取地域文化特色,加以提取,以香完美融合,不同的類別表達不同的文化情趣和內涵。

茶道文化

茶道為蜀文化中的組成部分,從某方面而言,代表著蜀文化的特色與內涵。四川香道文化的起源比川茶淵源久遠,因茶普及各階層,無論是達官貴人或是市井之人莫不愛之。
蜀茶,早在北宋時期就已聞名於世。大文豪蘇軾兄弟就曾為蜀茶賦詩唱和過。蘇轍在游宛丘開元寺,見一株山茶數年無花,繼又盛開千餘朵花後,欣喜地作詩寄給其兄蘇軾。詩中雲“故園曾見色依依”。可見在北宋時,蜀茶已被人們所欣賞。
到了南宋,蜀茶更廣為人愛。成都東門外的海雲寺,以茶花名重一時。當時,海雲寺成了蜀中茶花中心。如《劍南詩注》說:“成都海雲寺山茶,一樹千苞,特為繁麗。”
於閒情中一賞茉莉花香,以飄雪玉爐香清逸養性,於空谷幽蘭之時,知己相逢,曼陀鐵觀音相約身邊,則為雅逸成趣,逢知己,萬事皆休,只餘妙香情感交融。
明清之際,蜀茶更是享譽九州。據明代文學家王世懋的《學圃余疏》云:“吾地(江蘇太倉)山茶重寶珠,有一種花大而心繁者,以蜀茶稱。”“余官莆中,見士大夫家皆種蜀茶。花數千朵,色鮮紅作密瓣,其大如懷。雲種自林中丞蜀中得來。”蜀茶與雲南普洱相應成趣,伴月清茗與蘊藉普洱,閒情逸緻與濃郁醇和成為絕妙的對比。
四川是茶樹原產地之一,也是飲茶、種茶、制茶的發源地,是我國主要產茶省份之一。四川茶葉歷來以數量大、品種多、分布廣、品質好、聲譽高而著稱,自古就有“蜀土茶稱聖”的美譽。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時期,川茶產量就位居全國之首。因此茶在四川更得到普遍推廣,隨後出現茶館、茶樓,喝茶斗鳥,談論百相人生。
妙香佳茗使品者超脫於萬物之外,此方為“道”之最高境界。需要情趣的深華,意境的趣成,修身養性,忘情而歌。龍樓醍醐飄逸之中,茶香養性,浩然中見正氣。
古人用盡溢美之詞讚嘆香,不無道理呵!北宋詩人黃庭堅《香十德》,鏗鏘之音,猶響在耳。
茶與香,歸之為“味”,茶道與香道的異曲同工之處,則均屬“味道”也,茶以口入身,身心同受,而香以鼻入身,達身體經絡。兩者契合,相輔相成,妙趣橫生,符合於道,安養於心,利於己身。如此,則為茶道與品香完美契合。
天然的東西,與道比較相和,能夠更充分展示真實,真實的東西有股天生的魅力。像生茶,絕對比熟茶有靈性,有魅力。
如此說來,香,也要天然的好。人純粹了,就易入道;物純粹了,就易現其靈。是啊,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集粹茶與香。日本著名茶文化學者、哲學家久松真一先生曾將禪分為寺院禪和在家禪兩種,寺院禪即禪宗,在家禪即茶道,不無道理。茶道修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將禪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茶事中來,茶禪一味,禪茶互參,在茶事中體悟禪悅,在禪悅中完成茶事。若在輔以妙香,無論是升華我們的心境,或是安於道,或是頤養調製生活,均為樂事,福事。

道家養生及用香

早在漢魏之際,蜀就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重要起源地。大邑鶴鳴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青城山是道教第五洞天,天師道(五斗米道)成為全國道教的主幹,鑄成蜀文化的突出特徵,蜀文化深受道教思想浸潤。居住在蜀地的人群,更是受其影響。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的意思等。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總之,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以調和陰陽、活絡氣血、培補精氣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慾、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最初時,道家用香,是用於供養天地、神仙;齋醮法壇利益鬼魂非人。根據記載信靈香被堪稱為“通化凡聖”,百和香祛晦恭迎西王母;降真香邀天集靈,修真積功,驅邪扶正的紫薇辟邪香。後來發現,以香料及藥材配製的香亦能和合性命、通經化竅,於是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
經過歷代祖師的不斷完善,道家傳統香具有“通化凡聖、邀天集靈、和合性命、通經化竅、驅邪扶正”的基本功效。故為歷代各派道教祖師重視,如靜坐時,點香,通經化竅、和合性命;若在修真時,點香驅邪扶正。
蜀香堂道教香與養生香,都是嚴格按照其道教典籍及中醫養生理論互承而成。因此,所研製的養生香、道教香達到新的高度。

民俗風情

四川民風絢麗多姿,幽默的方言,獨特的茶館,可口的川菜和小吃.豐富的各種節慶。腔調優美的川劇;離奇的生活習俗和禮儀活動;以及廣泛流傳的曲藝、雜耍,和嘆為觀止的工藝。
四川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省份,各個民族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慣和信仰禮儀。然而最為注重的卻是清明、中秋、春節。
為何注重這三個節日呢?卻與本土宗教----道教息息相關。道教最為注重敬供天地鬼神,許願祈福。如拜祭祖先、超度亡魂、禮敬鬼神、祈福滿願等,道教多有提倡,隨著道教文化在四川的不斷深入和影響,逐漸影響四川人生活起居及日常生活。
過去四川人去道觀廟宇,因其朝代、自身條件,不能供養許多財物,於是燃香祈福許願成為首選。依照道教典籍記載,用天然香供養,具有感召聖靈、通天入地、福德加身、清淨身心等許多利益。
曾經野史和古書記載,家人出門一定要平安歸來,於是有了“出入平安”;合家要富貴吉祥,於是有了“富貴和合”;工作嚮往晉升,於是有“平步青雲”的美好祝願;還有那些招財進寶、大吉發財、五福臨門、福祿拜祭...百姓求財,於是經過歷史演變,有了一個文武財神學業有成,有了一個魁星點斗;生活安康唯恐疾病,於是有了天醫除病的傳說...
於是,在清明祭祖時,在墳墓前燃香祭供祖先亡靈,受其香火;在春節去道觀廟宇時,燃香供養天地、神靈,祈福許願,讓在新的一年吉祥。

組成部分

在先秦時期,當時的四川人是選取本地聞起為香的香料,混合而燒,以焚供天地,並沒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僅為表達對天地敬意。
在後來,經歷朝代變更,文化的興盛,慢慢為貴族及文人的喜好。因其香料駁雜,根據中醫藥材性態功效,以陰陽五行、君臣配伍等形式研究,逐漸形成多樣式的用香。
選取海外檀香香料
蜀香文化的興盛於唐宋時期,因當時的南絲綢之路,途徑成都,運達長安。當時的成都“大慈藥市”就是全國香料、藥材的集散中心。因此,蜀香在被文人、達官貴人使用時,亦選四川為中藥盛產地,自古便有“無川不成藥”“川藥之香魂”之美稱。並因天然藥擇了來自海外的香料,如檀香等。
中藥材
中藥材具有頤養身心的香氣,亦具有祛病養生之功效,還可以驅除蚊蟲。
基本是以人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不同需求考慮配方,如宗教用香、書齋用香、寢室用香、衙香、車轎用香等。基本都有特殊的需求。這也是“和香”取代“單品香”的根本原因。我們可以從香的用途分類上來分析傳統香方中對人作用的側重點。
蜀香以海外香料及川藥為組成部分。構成具獨特香道文化中的最重要部分。蜀香在歷史發展中,被文人、學者、貴族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有益身心的理論,取其精華,留其糟粕。將蜀香文化的理論、內涵、製作形體得到廣泛提升。

獨特研製體系

香,不僅要芳香養鼻,更要養神養生,開竅開慧,這是傳統制香工藝的一個核心原則。正是由於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生之藥,在從秦漢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中,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
其實早在漢代,蜀地人就已經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並產生了香料配伍的觀念,開始轉而使用多種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從西漢初期的“四穴薰香爐”可以看出,合香在那時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漢代之後,香料配伍水平不斷提高,香方種類也日益豐富,直到明清,合香一直是主流。只是近現代以來,香文化日益衰落,才出現了今天這種倒退的局面。
對於蜀香的製作,在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與中醫學說、道家學說一脈相承的理論,有一個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藝體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在香方的確立、香料的使用、配伍與炮製、製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嚴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範。
相比而言,以化工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制香工藝,所務求的主要是氣味的芳香,而不是香品的養生功能,這一理念影響到制香的各個方面。例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料成本,美化香品外觀等目的,會使用包括化學合成香料在內的許多化學製劑,並且採用了許多在傳統工藝看來有損香的品制的純工業化的生產方法。
可以說,蜀香工藝是求“香氣養神”,現代制香工藝則是求“香味養鼻”,兩類香品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
蜀香,首先是要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的要求選擇香料或藥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只有君、臣、佐、輔各適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盡展其性。諸如伴月清茗香、長春怡養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
蜀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質量。香料的炮製與中藥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藥性。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藥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生改變。
蜀香所包涵的理念、規程是香品功效與品質的重要保證,非常值得今人學習、效法、繼承。
蜀香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單純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種以天然芳香原料作為載體,融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一體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創造人的外在美與心靈美的和諧統一的蜀香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